职业病患者九成是农民工

卫生部的统计数字显示,在新的职业病危害人群中有九成是农民工。目前全国涉及有毒有害品的企业超过1600万家,而农村进城务工人员有1亿多人,还有1.36亿农村劳动力留在乡镇企业从事工业劳动,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农民工总人数超过2亿。他们是职业病危害的高危人群。


  尘肺病占80%

  现在,因粉尘、放射污染和有毒、有害作业等导致农民工患职业病死亡、致残、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人数在不断增加,其中最严重的危害是尘肺病、化学物质急慢性中毒等。职业病主要发生在煤炭、化工、冶金、电力、建材、电子、轻工几大行业,超过60%的企业没有配备任何针对职业病的防护。许多农民工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危害缺乏认识,这直接导致职业病对农民工的危害呈上升趋势。

  在全国报告的各类职业病中,尘肺病占到80%,其他急慢性中毒约占20%。尘肺多发生在乡镇企业中从事开矿、开山筑路、开凿隧道,生产耐火材料、玻璃及陶,采煤,以及从事小水泥生产作业,石棉开采、加工等作业的从业者身上。除了尘肺病之外,比较严重的问题还有在工作中接触有毒、有害化学有机溶剂,如苯、甲苯、三氯乙烯、正己烷及金属铅等造成的中毒。有机溶剂在电子、五金制品、电镀、制鞋、印刷、装潢等行业都有应用,而在这些行业工作的大多是农民工。

  有机溶剂中杀手多

  有机溶剂可通过皮肤、呼吸道等途径进入人体,劳动条件差、接触时间长都可能引起中毒。

  急性苯中毒一般多见于意外事故,如储运的苯溶剂泄露、爆炸、燃烧或在通风不良的环境中缺乏有效个人防护的作业。大量吸入苯主要引起中枢神经系统抑制作用。轻者表现为兴奋或醉酒状态,患者有头晕、头痛、咽痛、恶心、呕吐、视力模糊等症状。严重时患者会昏迷,并可出现抽搐、血压下降,甚至呼吸和循环衰竭。油漆、箱包生产、制鞋等领域常使用苯作为稀释剂,长期接触一定量的苯,会导致慢性中毒。慢性苯中毒表现为神经和血液系统的损害,甚至发生再生障碍性贫血或白血病。

  铅中毒多发生于油漆、铅矿开采、蓄电池生产、冶炼、化工等工种。患者的主要表现为食欲不振、恶心、腹胀、腹泻或便秘。重者可出现腹部绞痛,剧烈难忍。

  三氯乙烯是一种常用的金属表面清洁脱脂剂,用于机械仪表制造业的金属脱脂和金属零件清洗,也用于冷冻剂、杀虫剂、消毒剂及洗衣业的干洗剂中。三氯乙烯是中枢神经系统蓄积性麻醉剂,并对肝、肾和心有损害。急性中毒患者可出现酒醉样、头痛、头晕、易激动、癔病样表现。重症患者出现中毒性脑病及肝、肾和心脏损害。慢性中毒表现为中毒性神经官能症、中毒性心肌炎、肝脏损害及周围神经病。

  正己烷是重要的工业有机溶剂,常用做清洁去污剂,配制粘胶、油漆的稀释剂。它会引起周围神经损害,导致周围神经病的发生。患者会因此瘫痪,丧失活动能力。

  控制职业病 预防是根本

  农民工职业病患者是一个特殊的弱势群体,健康得不到保障,他们除了要忍受疾病的痛苦外,还要承受巨大的经济压力。预防是控制职业病最根本的措施。要认真执行职业病防治法,大力加强各地卫生部门的监督管理。要完善职业卫生监督体系,改善农民工就业环境,逐步关闭那些高污染、高能耗、严重危害劳动者健康的产业。对一些不符合职业卫生条件的乡镇企业或个体经营者要坚决取缔。加强职业卫生宣传、培训,提高农民工职业防护素质。农民工上岗前要进行职业卫生安全培训,掌握劳动防护知识与技能。对从事有毒有害作业的人员应进行专门培训考试,预防和避免接触有害因素,从而降低职业病的发生。
 
 
 

阅读下一篇
同类食物换着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