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导医网 徐州名医访谈:“木陈变朽,人老骨脆。“古人积千百年的经验认识了骨质疏松症,但这个“变”字比较潜隐,使人早期毫不知晓。人们往往对视物模糊,华发变白等外在症状比较容易认识,对悄悄发生的骨质疏松认识不足。 奇怪的反差:一方面骨质疏松症在人群中肆虐,呈极高的发病率.不断,大量地致人残废,死亡;而另一方面人们对此表现出惊人的麻木不仁,青年人认为与己无关,中老年人认为“木陈自然变朽,人老必然骨脆。”对此听之任之,随其发展,处于失防状态。下面请徐州市中医院骨科副主任惠正广为大家详细的讲解。
徐州市中医院骨科副主任惠正广表示,人的寿命已大大延长.骨质疏松已成为严重影响中老年人生命质量的但又悄悄发生的流行病。
人体有206块骨头,它们的连接形成骨骼。骨组织的1/3为有机基质组成,主要是胶原蛋白,另2/3为钙.磷等无机物质组成。胶原蛋白象一束束建房所用的“钢筋‘’条,而人体内钙的99%与磷结合成的羟磷灰石小结晶就象“混凝土”一样附着沉积在这些“钢筋”条的空隙中构成既坚硬又有韧性的支架。骨的外层硬而密形成皮质骨.骨的内层,由厚薄不一,间距不等的骨小梁相互交错排列,形成多孔.网状的松质骨。在长骨中,皮质骨占95%.松质骨占5%.在脊椎骨及长骨两端的骨骺部,皮质骨只占10-35%.其余为松质骨。骨骼是人体最大的钙储存库就象银行一样调节着人体钙磷代谢钙既能储入,又能不断地取出。
形形色色的骨质疏松症
正常情况下,骨的新陈代谢通过称骨细胞形成新骨,通过破骨细胞把旧骨分解吸收。认得医生中骨的形成和吸收不断动态平衡地进行。儿童期 骨形成>骨吸收。骨质增加,骨骼增长。青少年期 骨形成>骨吸收.骨骼更强健,骨质达峰值。30-40岁 骨形成与骨吸收平衡。骨量维持在最高水平。女性40岁后 男性50岁后 骨形成<骨吸收 骨量开始减少。
骨质疏松症可分为三大类
(一)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占90%)
I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发生于55-70岁的绝经后妇女)绝经后,卵巢产生的雌激素明显减少,造成骨的有机成分合成减少.影响钙盐在胶原上沉积,骨量形成就减少。雌激素拮抗甲状旁腺作用也减弱,而甲状旁腺激素有促使骨吸收作用,于是钙就容易从骨组织中释放出来。
II型:老年性骨质疏松症(发生于70岁以上男性和女性)老年人骨细胞发生不可逆性老化,骨形成减少。(1)户外活动减少。缺少紫外线照射,皮肤中7-脱氢胆固醇合成维生素D减少。(2)肾脏功能减弱。肾脏中la-羟化酶减少,使维生素D向活性维生素D的转化能力减弱。(3)由于(1).(2)的原因.肠道对钙的吸收能力也随之下降。(4)摄食量减少。钙摄入减少.血钙下降,为使血钙维持正常,甲状旁腺激素增加破骨细胞活动,骨吸收增加,骨钙释放入血增多。
(二)继发性骨质疏松症
常继发于某些疾病,治疗用药及不良生活习惯。
(三)特发性骨质疏松症
原因不明:较少见。麻烦的后果--骨折
徐州市中医院骨科副主任惠正广指出,骨质疏松症早期可无症状,当出现症状时往往已有较长病程,其主要症状是腰背酸痛,还可出现背驼,身矮和浑身不适,但往往因发生缓慢而不被重视。当骨量丢失到骨峰值的30—50%时就有可能会发生骨折。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骨量减少主要发生在松质骨,特别是脊椎骨,因此易发生椎体压缩性骨折,还有的会发生桡骨远端骨折。老年性骨质疏松症,骨量减少既累及皮质骨又累及松质骨,故髋部为老年人最常见的骨折部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