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岁夫妻相濡以沫83年 耳不聋眼不花从不生病

  百岁夫妻相濡以沫83年

  ●居住乡村小河边,种菜养鸡,洗衣做饭,一个能读书看报,一个能穿针引线

  ●生育了三儿两女,如今五世同堂七十多口人,孩子们都非常有出息,对老人也特别孝顺

  相守83年的王鹏启和孔广英夫妇。他们住在村里河边自己亲手盖的房子里,种菜养鸡,洗衣做饭,非常恩爱。身后高大的香蕉树,是王老先生几十年前种下的,长得茂茂盛盛。

  老人读报老伴听。 

  101岁高龄的孔老太穿针引线熟练自如,还给重孙做棉袄。

 为了两位老人进出方便,儿女给他们铺了一条防滑路,一侧还有树桩和绳子做成的扶手,凝聚着满满的爱心。

  老两口顿顿都把饭菜吃光,自称是“饭桶”和“菜桶”。

  全程导医网 徐州保健频道:夫妻相守50年是金婚,60年是珍贵的钻石婚,80年则是非常罕见的橡树婚。在邳州市新河镇龙化村,有一对已经相守83年的恩爱老夫妻,身体非常健康,老先生能读书看报,老太太还能穿针引线。他们住在村里河边自己亲手盖的房子里,种菜养鸡,洗衣做饭,犹如神仙眷侣,是江苏省唯一一对百岁夫妻。

  河边的“原生态”小屋

  邳州市新河镇龙化村,是大运河边一个安静的小村庄,村里还有房亭河、冒(方言音)河穿流而过。

  在冒河边的一片平地上,有几间红砖盖成的小屋,这就是王鹏启和孔广英夫妇的家。昨日上午,初秋的天气仍然有些燥热,老两口坐在屋里乘凉,河边吹来一阵阵微微的秋风,王鹏启老人躺在躺椅上看报,孔老太太在捻线,准备给重孙做棉袄。

  村里的房子地基比河边高两三米,为了两位老人进出方便,儿女给他们铺了一个水泥斜坡和村路连在一起,上面做了防滑,一侧还有树桩和绳子做成的扶手,一个非常坚固的简易通道,凝聚着满满的爱心。

  周围种植的树木和蔬菜,将这四间小屋围成了一个自然的院落,绿油油的韮菜充满生机,有绿有红的辣椒长得正旺,院子里还有一棵高大的香蕉树,是王老先生几十年前种下的,乡亲们都很惊奇这棵热带植物能在这里长得这么好。

  “这四间房子是我们老两口一砖一瓦自己盖起来的,以前我们也住在村子里,1976年唐山大地震之后,大家都盖防震棚,我们也在这里搭了两间,住了一段时间发现这里特别舒服,后来就盖了正式的房子住下来了。”王老先生说,这里冬暖夏凉,确实是个好地方。

  近40年的老房子里,一切都是“原生态”,有土锅、水井,还有鸡窝,他们养了五六只鸡,吃鸡蛋从来不用买。“茅厕”位于一个夹角,是用纱网围起来的。院里还放了4个大磨盘,那是两位老人辛苦一生的见证,或许也象征着他们坚如磐石的爱情。

  耳不聋眼不花从不生病

  “我今年102岁了,老太太101岁。”王老先生一点都不像年过百岁的人,面色红润,双目炯炯有神,站立时身板笔直,走起路来大步流星;穿着红色毛衫的孔老太太更瘦弱一些,背有点驼,但精神非常好。老两口都是耳不聋眼不花,王老先生订了好几份杂志和报纸,报纸上的6号小字仍能看得清清楚楚,从来不戴老花镜。

  老太太的眼睛就更神奇了,101岁高龄的她还能穿针引线,能用自己捻的棉线套棉袄和棉被,同样不用戴老花镜。

  为了让我们信服,老太太还现场表演了穿针,她从线筐里找出针和线,觉得线头有点粗,先把针插在裤管上,王老先生很担心地在一旁提醒着:“别戳着腿了!”老太太准备用手将线头拽断时,王老先生又担心地叫道:“别勒着手了!”

  孔老太太熟练地把线头掐断,将线在嘴里抿了抿,两三下就穿过了针眼,回头自豪地对老头子笑了笑。

  孔老太太说:“我们家人身体都好,我们老两口平时连个感冒都没有。你看这院子里那么干净,都是老头子扫的。我洗衣做饭什么都能干,家里的儿孙个个身体都棒棒的!”

  两位老人生育了三儿两女,如今已是五世同堂七十多口人,孩子们都非常有出息,对老人也很孝顺。虽然老人还能自己做饭,但他们从今年起不让老人动手了,三个儿子轮流送饭。

  自称“饭桶”和“菜桶”

  王鹏启老人是一位退休老教师,曾在徐州读过师范,19岁就回乡当老师,在胡圩小学当过多年的教导主任和校长。

  退休之后的“王校长”,却没有丝毫校长的威严,有说有笑平易近人。

  问及长寿的秘诀,两位老人说主要是“生活方式健康,不爱生气”。

  他们一生不沾烟酒,吃饭不挑食,大鱼大肉不忌讳,青菜萝卜也能度日,活了100多岁从来没买过饭吃,每顿都是自己做。 “一斤猪肉或者一斤鸡肉我们老两口一顿就能吃光,我们就是‘饭桶’和‘菜桶’。”孔老太太笑着说,“但我们一天只吃两顿饭,晚上只喝点芝麻糊或奶粉,,这样好消化。”

  摄影记者想让王老先生扶着老太太走一走“爱心通道”,老先生突然把脸一板:“你给我多少钱啊,想让我拍照就拍照?”

  老太太在一旁乐了:“记者同志别生气,老头是个老顽童,就爱开玩笑。”

  老先生这边也是“多云转晴”:“莫生气,不生气才能长寿。我就是开个玩笑,照片想怎么拍就怎么拍。”

  照片拍好后,老人又唱了起来:“谢谢你小同志!”

  两位老人一生相敬如宾,凡事有商有量互相体谅。王老先生说,他们是包办婚姻,当年凭着媒人的一纸婚约就成亲了,婚前连面都没见过,那一年他19岁,老伴只有18岁。

  纯朴的孔老太太说:“那个年代都是这样,摊上瞎子瘸子也得在一起过一辈子。”

  结婚这么多年了,两人早已成了亲人。

  “成亲就是成为亲人。”在有文化的王校长眼里,他们更多的是亲情,“比亲姊妹还要亲。”

  相伴八十多年,全省唯一一对

  两位百岁老人的故事早已成为佳话。最近,来看望他们的人特别多。王老先生风趣地说:“邳州也来人了,徐州也来人了,南京的前几天刚来过,就差习大大没来了!”

  9月15日,江苏省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的工作小组以及爱心志愿者来到老人家中看望,还请他们缝制了象征百年好合的香囊,传递给每一个有爱心的人,老人欣然应允。

  孔老太太说,来到他们家看望的人都争着跟他们合影,说要沾一点“福气”,他们也非常高兴能给别人带来福气。

  老太太觉得长命百岁就是一种福报,三个月前她去镇上赶集,有个妇女问她有八十岁了吗,她回答说已经101岁了,那个妇女连连惊叹:“老人家您肯定做了一辈子好事吧!”

  两位老人晚年生活很富足,离休金加尊老金收入不菲,但他们都把金钱看得很淡,住着几十年的老房子,每日粗茶淡饭,收入都分给儿孙。

  “省老龄委的同志来看望我们时感叹说,现在生活条件好,长命百岁已经不稀奇,活到130多岁的都有,但夫妻俩都活到100多岁的,全省就只有我们一对。”王老先生说,“只要两个人在一起,再穷的日子都好过,独自一个再好的生活也没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