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导医网 徐州中医频道:随着气温转暖,像慢支、哮喘、慢性咳嗽、体虚感冒等一些冬天容易发作的病症,夏季病情缓解,患者就开始“轻敌”,不再医治及预防。这类病多为风、寒、湿、热之邪侵袭所致。徐州中医院呼吸科主任翟芳芝提醒,利用夏季气温高,机体阳气充沛的有利时机,加以调治,有利于达到减轻病症、恢复健康的目的。
贴敷于经络上的治疗穴位可使阳气更旺,通过经络调整全身阴阳气血,并为肌体储备阳气。阳气充足则疾病好发季节不易被外邪所伤,对有咳嗽、咽干症状以及反复发作的慢支、哮喘、反复感冒、咽炎、鼻炎等患者有预防发作的作用。
穴位贴敷作用于人体主要表现是一种综合作用,既有药物对穴位的刺激作用,又有药物本身的作用,而且在一般情况下往往是几种治疗因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和相互补充,共同发挥的整体叠加治疗作用、首先是药物的温热刺激对局部气血的调整,而温热刺激配合药物外敷必然增加了药物的功效,多具辛味的中药在温热环境中特别易于吸收,由此增强了药物的作用、药物外敷于穴位上则刺激了穴位本身,激发了经气,调动了经脉的功能,使之更好地发挥了行气血、营阴阳的整体作用。
穴位贴敷在呼吸科中主要治疗:支气管炎(急慢性期),慢性阻塞性肺病、小儿肺炎、慢性咳嗽、支气管哮喘、以及反复感冒、怕冷体虚者。“在临床应用的二十余年,我们总结了许多临床经验。根据统计85%以上的患者有肯定疗效。”翟主任讲到。
穴位贴敷后有哪些反应
1、 疼痛:在敷药处出现热、凉、麻、痒、蚁行感或轻中度疼痛属于正常现象,一般无需处理,待达到所要求的贴敷时间后除去药物即可。如贴敷处有烧灼或针刺样剧痛,患者无法忍受,可提前揭去药物。
2、 水泡:在贴敷药物处出现水泡十分常见,主要因药物刺激或胶布过敏所致。临床上专门采用某些有刺激性的药物如斑蝥、毛莨、旱莲草、大蒜等贴敷穴位,使贴敷局部皮肤充血、发热及表皮下渗液形成水泡,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这种方法又称天灸疗法或发泡疗法,是穴位贴敷疗法的重要组成部分。
3、 过敏:也是穴位贴敷过程中常见现象之一。轻者表现为局部皮肤瘙痒、色赤、丘疹或水泡,重者可出现局部溃烂。主要因药物或胶布刺激皮肤所致。轻度过敏者,可适当缩短每次贴敷治疗时间,及延长两次治疗的间歇时间。夏季天热出汗多,尤其应当注意。对胶布过敏者,可改用纱布、绷带固定。对初次贴敷患者应仔细询问是否有过敏病史或家族过敏史。
4、 感染:感染的出现率较低。为防止病染发生,所选用药物须除去杂质。夏季贴敷时间应相对缩短。贴敷后局部如有丘疹、水泡者,须保护好贴敷面,防止继发感染。一旦有感染发生,须对症处理。
治疗时间多是在疾病的缓解期进行,即冬病夏治,在每年的数伏开始,每伏一次,今年夏季穴贴时间为:第一次7月13、14号,第二次7月23、24号,第三次8月2、3号,第四次8月12、13号,需要治疗的患者最好提前到呼吸科进行开单、缴费,留好发票及治疗单到时直接贴敷,以免到时拥挤。特别提醒:每位贴敷者请保留好一次缴费多次治疗证,丢失后需重新缴费。
专家门诊时间:周一、三全天、周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