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和社会竞争的日趋激烈,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饮食结构的变化,越来越多的人生活在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中,由此 所引起的心脑血管疾病、内分泌疾病、神经精神病、大肠肿瘤等“生活方式疾病”日益增多。特别是近年来大肠癌的发病呈逐年上升趋势。如何才能避免大肠癌的发生呢?应从以下几方面加以注意。
饮食合理、多粗少细:流行病学等调查发现,非洲人的食物中含有大量的植物纤维,他们很少患大肠癌;而以肉食为主的美国,因食物中植物纤维较少,10万人中就有42人患大肠癌,发病率高出非洲6倍以上。这是因为大量摄入“肥甘厚味”的食物,使得体内蛋白质、脂肪过量堆积。如果中老年人便秘的话,就会造成体内氨、氮、铜等有毒、有害物质大量蓄积,长期与肠粘膜相接触,就很容易诱发大肠癌。因此要膳食平衡,防治便秘。我国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凡吃粗粮多的地区,大肠癌发病率低,反之发病率高。所以我们每个人都应做到“食物多样化,谷类为主”的饮食原则。
生活规律、保证睡眠:青年人 、中年人 ,不管再忙,也要保持有规律性的生活习惯,保证充足睡眠。研究表明,睡眠可防癌。国外专家发现,正常细胞裂变过程中之所以突变为癌细胞,大多是在夜晚中进行的,而高质量的睡眠可防癌症的发生和发展。
调节情绪、科学锻炼:许多中年人日常要应付多方面的工作,各种社交活动频繁,长期精神过度紧张,压力过大,极易造成心理疲劳,导致机体免疫力下降,易患癌症。因此,要学会自我调控和驾驭好情绪,理智的对待来自社会、工作、家庭环境等方面的各种刺激,宽容豁达。研究表明,人在进行适度的有氧运动 时,情绪愉悦,可清除过多的自由基,保护免疫系统免遭伤害。养成锻炼身体的好习惯,必获防癌良效。
及早防治肠道疾病:各种肠道息肉、慢性肠炎、慢性痢疾、便秘、溃疡性结肠炎等,都是大肠癌的危险因素。研究表明,溃疡性结肠炎患者10年后发生结肠癌的可能性是普通人群的5-10倍;发病20年后发病率为20%-30%,特别是长在大肠中的腺瘤性息肉,这是一种真性肿瘤的息肉,易恶变为大肠癌,应及早摘除,以防癌变。此外,对习惯性便秘应积极治疗,以保持大便通畅。
腹部放疗不可大意:研究资料表明,女性的卵巢、子宫等生殖器官肿瘤接受放射线治疗以后,明显增加患大肠癌的机会。因而,凡具有下腹部放射治疗史的女性,一旦出现便血、肛门下坠 、排便习惯改变等症状,要及时进行大肠检查。
定期检查发现隐患:对大肠癌的高危人群,如40岁以上有家族性多发肠息肉患者,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及有大肠癌家族史的人,应每年进行一次大便隐血检查,每3-5年进行一次乙状纤维结肠镜检查。对于普通人群可定期抽血进行癌胚抗原等肿瘤标志物检查。如近期大便习惯改变,形状变扁变细,腹泻、便秘交替,大便带血色紫黯,或出现类似鼻涕样大便,腹痛、腹胀、里急后重,短期内体重下降,不明原因的贫血等应及时到医院检查,早诊断,早治疗,以免耽搁病情,造成不良后果。 但是根据治疗的彻底与否,可以分为根治性和非根治性治疗。肝癌的手术切除,肝移植及部分小肝癌的射频消融治疗可以达到根治性治疗的目的。介入、大肝癌的射频消融、冷冻治疗、高能超声聚焦、酒精注射及全身化疗等一般属于姑息性治疗。肝癌的手术切除,目前是达到根治肝癌的最佳治疗手段。但是,肝癌病人能否进行手术切除与病人肿瘤的大小、位置、数目及病人肝硬化的程度密切相关。
徐州导医热线:0516——85707122 138153008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