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栓形成是许多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如果血管内皮损伤、血小板粘附聚集、血液凝血活性增高、血液粘度增加、血流缓慢等。近年发现某些介质,如血小板活化因子(PAF)、血栓素(TXA2)白三烯(LTB4、LTD4)、脂氧素(LXA2)等使血管收缩,促进渗漏通透性增加。PAF与TXA2均为强有力的血小板激活剂,可使血小板聚集。血小板活化因子是一种内源性生物活性甘油磷脂,包括缺氧在内的多种因素均可刺激内皮细胞、白细胞产生和释放这种因子,而PGI2则为抑制剂,可使已聚集的血小板分散。
内源性ADP、ATP、5-羟色氨、腺嘌呤核甙酸、钙、胶原、肾上腺素能诱导血小板凝集,助长凝集反应。
血栓栓塞性疾病者纤维蛋白溶解活性较正常人低。
抗血小板药物除少数直接作用于血小板外,都是有选择的干扰和抑制花生四烯酸(AA)代谢过程,从而使TXA2生成减少,或是增加PGI2的合成,此类药物多有不同程度的扩血管作用。
血管壁合成PGI2的能力随年龄增长而下降。
海风藤酮为血小板凝活因子竞争性拮抗剂。
蝮蛇抗栓酶等蛇毒制剂有降低血浆纤维蛋白原和血浆粘度,抗血小板聚集、溶解,和预防血栓的作用。
川芎嗪、丹参素、原儿茶醛、野菊花,能促进PGI2的产生。
川芎等许多活血化瘀药抑TXA2合成酶。
丹参、蒲黄、莪术、当归、血竭、葛根、益母根、牛膝、没药、水蛭、乳香、王不留行等活血化瘀药有抑制血小板聚集作用。
丹参、红花、当归、五灵脂、赤芍有增强纤维蛋白溶解作用。
赤芍有抗凝血作用,红花对内源性、外源性凝血系统,均有抑制作用,益母草、当归、三棱煎剂可使血浆凝血酶原时间延长。
赤芍、丹参、红花、川芎有明显的抑制血栓形成的作用。
荷叶含枸橼酸,医疗上作抗凝剂。
独活对血小板聚集的抑制是其抗血栓形成的机能之一。
小檗碱可使ADP花生四烯酸(AA)、胶原等诱导的血小板凝集率下降,疗效可与潘生丁合并阿斯匹林相媲美,且副作用小。
紫草有抗菌抗炎、抗凝血因子等作用。
木香分别与黄芪或当归配伍后,其抑制血小板聚集和解聚功能增强,表明有协同作用。
徐州血管病首席专家:
徐龙君,主任医师,徐州老年病医院大外科主任,徐州血管病首席专家。毕业于徐州医学院医疗系,从医三十余年,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擅长普外科甲状腺、乳腺、胆囊、胃肠、疝气等手术。 发表国家级、省级论文10余篇,并获得新技术奖。
特别擅长:周围血管疾病的诊断、手术治疗。十年来已开展此类手术数千例,为徐州地区此类手术数量、质量之首。
导医热线:0516-85707122
导医论坛:http://bbs.qcdy.com/ (网上咨询,网下导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