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拿疗法改善周围血液循环的机理研究

2011-06-09 09:58
摘要:
徐州导医热线:0516-85707122

    推拿疗法是一种优良的物理性刺激,运用手法作用于人体的一些特定部位,可以改变疾病的病理生理过程,调节神经、血管、淋巴、内脏的功能。并从以下几方面探讨推拿疗法改善血液循环的作用机理。

   (1)推倒对局部组织的作用:通过推拿手法的物理刺激,引起作用区生物物理的和生物化学的变化,使局部组织发生相应的生理反应。这种反应,可由于神经反射与体液循环的调节,一方面得到加强,另一方面又可以引起整体的继发反应,从而产生一系列的病理生理过程的改变,达到治病的效果。有人通过观察发现,推拿后局部皮肤温度可增加0.5-1.6℃。另有人对点、压类手法进行研究发现穴位点压类手法刺激,可引起局部组织细胞的蛋白质分解,使组织胺及类组织胺物质增加,加上手法的局部刺激、能量的转换,促进了毛细血管扩张,加快了局部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有人在狗的粗大的淋巴管内插入套管,看到推拿后比推拿前淋巴液流动增加7倍。在家兔的两侧膝关节内注入墨汁,并对一侧进行膝关节推拿,发现推拿后一侧膝关节内的墨汁已移向远处,未经推拿的一侧关节内的墨汁依然大部分存留。这说明推拿方法具有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淋巴循环及改善皮肤代谢的作用。

   (2)推拿对促进和改善血液流动性方面的作用:推拿手法虽使用于体外,但压力能传递到血管,驱使微循环内血液从小动脉端流向小静脉端,从而减少血瘀的产生;另一方面,血液的粘稠性与它的流动速度有关;血液流速越快,粘稠性越低;流速越慢,粘稠性越高;不流动时,就会产生凝集、凝固,出现瘀血。推拿手法通过节律性的机械挤压作用,迫使血液重新流动,一旦血液流动正常,微循环内的血液粘稠性降低,就解除了瘀血状态。有人通过血流图观察腰腿痛患者的下肢血流状况,其患肢的波幅明显低于健肢,在经过推拿后的当时及2周后进行观察,可见患肢的波幅恢复正常。上海复旦大学医务室,在1979年曾对肩周炎的病人推拿后发现其上肢毛细血管的流量可增加几倍。这说明推拿疗法有改善血液循环障碍的作用。

   (3)推拿对扩张小血管管径、降低血流阻力方面的作用:推拿手法,一方面通过交感神经途径,降低交感神经的兴奋性;另一方面可促进血液游离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的分解、排泄而使小动脉舒张。此外,通过推拿手法压力传递到小血管外壁,可降低小血管壁内外压力差,使小血管平滑肌松弛而扩张管径。由于小血管管径的扩张,血流外阻力减少,起到活血的作用。一些手外伤患者表现为管袢轮廓不清,血色暗红,手指瘀血,流速减慢,流态异常,经过推拿后,明显改善,其手指瘀血由暗红色变为鲜红色,均证实了推拿手法有活血化瘀、改善微循环的作用。

   (4)推拿作用能促进血管网的建立:通过动物实验发现,推拿手法能促进病变组织血管网的重建。有人对家兔跟腱切断再缝合,术后进行推拿治疗,发现治疗组跟腱断端间有大量小血管生成,而对照组动物跟腱周围组织中有一些管壁增厚并塌陷的小血管,血管中还有许多血栓形成,为典型的瘀血状态。由于具有正常形态功能血管网的建立,病变组织血供良好,故跟腱断裂的修复远较为对照组快。

   (5)推拿作用可影响机体血液的重新分布:通过推拿的作用,血液循环反射性地增加。推拿对血液循环的影响首先表现为毛细血管的变化,毛细血管系统是血管系统的反射源,加于毛细血管的刺激可引起全部血管系统的变化。因为毛细血管可容纳全身血液量的1/3,通过实验发现,在推拿作用下,肌肉断面1平方毫米中的毛细血管数由推拿前的31个增至1400个,由于毛细血管扩张并增多,以致血循环良好,血流量增加,加强了组织的氧气交换,有利于组织营养的改善及代谢产物的排除。这说明推拿作用对机体血液的再分配产生重大影响。此外,通过推拿手法对躯体产生的压力和摩擦力,可大量地消耗和去除血管壁上的脂类物质,这对恢复血管壁的弹性,改善管道的通畅性能及避免血管硬化具有一定意义。

徐州血管病首席专家:

    徐龙君,主任医师,徐州老年病医院大外科主任,徐州血管病首席专家。毕业于徐州医学院医疗系,从医三十余年,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擅长普外科甲状腺、乳腺、胆囊、胃肠、疝气等手术。 发表国家级、省级论文10余篇,并获得新技术奖。
    特别擅长:周围血管疾病的诊断、手术治疗。十年来已开展此类手术数千例,为徐州地区此类手术数量、质量之首。
 
    导医热线:0516-85707122
    导医论坛:http://bbs.qcdy.com/ (网上咨询,网下导医)。

 

关注全程导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