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导医网 徐州就医信息:斜视,是由于眼外肌不平衡而引起的一眼不能同时与另一眼取得双眼视觉的状况,临床发病率高。儿童斜视与视觉发育密切相关,严重影响患儿视力及外观,妨碍社会交往,影响就业、择偶,及家庭生活质量。
罹患斜视的儿童,自幼受到疏远和歧视,对心理健康产生永久的损害,成年后,发生社会心理问题的比例远高于正常儿童。表现为适应障碍,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焦虑恐惧和学习障碍等;并且斜视患儿无法与父母进行正常的眼神交流,影响了斜视患儿与父母之间的关系。与健康儿童家长相比,罹患斜视的儿童家长更容易抑郁焦虑,易怒,缺乏耐心。因此斜视的及时诊断和治疗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临床发现,斜视的患病率3%-5%。其中间歇性外斜视是最常见的斜视类型,常见于3-5岁儿童。强光下喜欢闭上一只眼睛,能控制正位,但是随着病情的发展,大部分患儿出现斜视的频率增加,同时斜视的程度也会逐渐增大。
户外,疲倦,注意力不集中可出现偏斜,注意力集中时正位;开始时看远外斜,逐渐近距离呈现外斜。
根据远近斜视度的不同可分为4型:
1.分开过强型 远距离外斜视度大于近距离外斜视度至少10PD,AC/A高;
2.基本型 远距离外斜视度等于近距离外斜视度,AC/A正常;
3.集合不足型 远距离外斜视度小于近距离外斜视度至少10PD,AC/A低;
4.类似分开过强型 远距离外斜视度大于近距离外斜视度至少10PD,但是遮盖一眼一段时间(通常为45分钟或1小时)后,则远近距离外斜视度相等。
治疗主要分为两种:
保守治疗
1、矫正屈光不正和负镜的应用;明显的屈光不正,尤其是散光和屈光参差应该矫正,以利于双眼融合功能的建立。近视要全矫,远视要根据年龄,远视程度,AC/A来决定。通常小于2.00D的小儿远视可不矫正;年龄大者,如有屈光性视疲劳则给予矫正。如果患者AC/A比率高,负镜可用来刺激调节性集合,以减少外斜。年龄小的集合不足型,负镜应放在眼眶下半部;分开过强型则放在眼眶上半部。
2、三棱镜;部分小度数间歇性外斜视患者术前以三棱镜底向内治疗,以暂时使双眼正位,增加融合功能。
3、正位训练;通过实体镜或软件视频进行去抑制、感知双眼复视和同时知觉、刺激调节性集合、增强患者的远近融合力和立体视觉功能等。对于5-12岁的儿童,甚至成人有中度以上控制能力的小度数间歇性外斜视较适用,特别是对集合不足型间歇性外斜视帮助较大。
4、肉毒杆菌毒素A注射;两眼外直肌注射肉毒杆菌毒素A是一种手术的替代疗法。该药有效期为6-8周,其具有的永久效果可能与经注射后眼外肌的张力平衡曲线改变或肌节长度适应性改变和肌球蛋白的结构性改变等有关。然而肉毒杆菌毒素A注射可使部分患者出现暂时性上睑下垂,垂直斜视和结膜下出血等副作用。
手术治疗,方式主要由单眼或者双眼的外直肌后徙术,单眼水平直肌截-退术。手术年龄,4岁前手术是获得功能性治愈的最关键因素,对于未成熟的小儿宜推迟手术时间,因为术前交替外斜视患者双眼视力正常,甚至立体视觉功能也正常,术后由于过矫而变为一眼恒定性内斜视、弱视与立体视觉的丧失,因此手术宜推迟至4岁。
手术方式:1基本型外斜视和类似分开过强型,先做主斜眼的外直肌后退和内直肌缩短,如仍不足再考虑另一眼的手术。2分开过强型外斜视,宜做双眼外直肌的后退,矫正不足时,加做内直肌的缩短。3集合不足型外斜视,如有内直肌力不足,做双内直肌缩短为佳,如内直肌功能尚好,则做单眼内直肌缩短外直肌后退。另外一个选择,做水平肌后退倾斜术。
郭宝,副主任医师
眼科学硕士,2018年进修于天津市眼科医院小儿斜视专业,从事小儿眼科多年,发表国家期刊论文数篇,获得徐州市新技术引进奖,多次参加全国小儿眼科及眼底病研讨班及会议学习并交流。专业特长:擅长儿童斜视弱视的治疗,对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及儿童泪道疾病的诊治有丰富经验。坐诊时间:周四全天
徐州健康热线:0516——85707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