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一女生沉迷节食减肥 靳自斌:长期坚持会患上神经性厌食

  全程导医网 徐州就医指南:李晓晓(化名)是我市某高校的大一女生,因为家就在市区,刚上大学的她每周末都会回家一两天,陪父母聊聊天,顺便也能给自己添些生活用品,让母亲帮着洗洗衣服等,这样的“便利”也让记挂李晓晓的父母感到心理有所慰藉,但让他们没想到的是,女儿刚入大学半学期,身体就闹出了大问题。

  李晓晓身高1.66米,体重57公斤,按标准体重指标来看其实一点也不算胖。但她自己并不这样认为。母亲发现,女儿上大学后对于自己的外表有了更高的要求,或许是迫切希望能改变高中时期“土气”的造型,李晓晓平时经常看时尚杂志,还会购买不同品牌的化妆品。进入11月份之后,随着阴雨天气的持续,李晓晓在家时总以“天气冷吃不下”为由拒绝吃饭,母亲虽然对此理由有所怀疑,但不敢直接问女儿。后来有次在与女儿一起泡澡时,母亲意外发现李晓晓瘦了一大圈,而且体质显得非常虚弱,泡澡时竟然出现了低血糖的症状,这让母亲非常担心,她又想起了最近翻看李晓晓的朋友圈时,发现女儿似乎高度关注各种减肥美容的公众号文章,会不会是过度减肥减出了问题?李晓晓面对母亲的询问矢口否认,坚决不认为自己有问题。但母亲在跟晓晓的交流中还是了解到了很多细节。

  原来,晓晓同宿舍的另一位女同学小楠比她轻6斤左右,李晓晓感到对方的窈窕身形看起来非常有美感,似乎比自己有魅力得多,她感到自惭形秽,并把这种差距归因于自己太“胖”了。

  此后同宿舍的女生经常在一起谈论某某明星多么苗条、某某演员为保持体型如何控制饮食等。她越发感到自己太胖,此后便有意识地主动控制饮食,开始只是晚餐不吃,后来发展到三餐都尽可能不吃鸡鱼肉蛋,仅吃蔬菜水果来维持,偶尔没控制住吃多了,餐后就急忙按网上的“教程”抠喉咙催吐,如果催吐失败就服用泻药。

  心理聊吧:确诊神经性厌食

  徐州市东方人民医院精神心理科主任医师靳自斌是青少年心理咨询方面的专家,他在与李晓晓的初步沟通中就发现她非常抗拒治疗,始终坚称自己没问题,是“父母想骗她多吃饭”。但是结合她的饭量变化历程、医疗检查结果以及具体心理表现特征等,靳自斌主任很快确诊,李晓晓患了一种名为“神经性厌食”的精神障碍。而这种病需要系统的治疗与恢复,并不能一蹴而就。

  听到诊断结果后,李晓晓的父母并不意外,毕竟女儿对于减肥的病态偏执表现让他们已有了心理准备。

  在父母的积极配合下,李晓晓最终软化态度,同意接受治疗。

  劝阻无效:患者不愿放弃节食

  她对母亲说,自己花了大概3个月的时间,将体重从57公斤减到47公斤,这已经达到了网上所谓的“瘦美人标准”,但李晓晓仍觉得自己太胖,继续节食。

  她自我感觉精力还好,但实际上皮肤干燥且弹性差,还出现脱发现象,并且从减肥见效后甚至出现了停经现象,晓晓为此哭过很多场,但仍然咬牙坚持减肥。

  小楠实在看不下去劝她停止,但被她坚决拒绝。

  哓晓心中暗暗不忿:“你那么美当然不用减,我如果不坚持下去,难道要永远当衬托的绿叶吗?”

  再又一次因为减肥晕倒后,晓晓在母亲追问下哭诉,当母亲得知哓晓因为减肥已导致脱发和停经后,急得一晚上没睡着,苦口婆心劝她正常进食,但李晓晓还是觉得自己胖,不愿放弃节食。

  无奈之下,家人将其带至市东方人民医院就诊。

  一周心病:主要见于年轻女性

  靳主任解释说,神经性厌食指个体通过节食等手段,有意造成并维持体重明显低于正常标准为特征的一种进食障碍,属于精神科领域中“与心理因素相关的生理障碍”一类。其主要特征是以强烈害怕体重增加和发胖为特点的对体重和体型的极度关注,盲目追求苗条,体重显著减轻,常有营养不良、代谢和内分泌紊乱,如女性出现闭经。严重患者可因极度营养不良而出现恶病质状态、机体衰竭从而危及生命,5%-15%的患者最后死于心脏并发症、多器官功能衰竭、继发感染、自杀等。

  它的发病年龄及性别特征国内外相仿。主要见于13-20岁之间的年轻女性,其发病的两个高峰为13-14岁和17-18或20岁,30岁后发病者很少见,绝经期女性偶可罹及:男女比例为1比10,而且在高社会阶层中比低社会阶层中更普遍,发达国家高于发展中国家,城市高于农村。

  近年来,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广告业飞速发展、饮食习惯发生改变、妇女社会角色发生转变,存在着“苗条”的文化压力,大量的媒体信息和营销策略营造出瘦能促进成功这样的氛围,女孩在她们早年社会化过程中就下意识地认为苗条的女性比胖的女性更具有吸引力、更成功。

  医生解析:很多患者并非真正厌食

  其实,很多神经性厌食患者并非真正厌食,而是为了达到所谓的“苗条”而忍饥挨饿,其食欲一直存在。患者为控制体重、保持苗条的体形而开始节食或减肥。患者存在对自身体像认知歪曲,过度关注自己的体型和体重,尽管与多数人一样,甚至非常消瘦,仍坚持认为自己非常肥胖。患者对自身胃肠刺激、躯体感受的认知也表现出异常,否认饥饿,否认疲劳感;对自身的情绪状态如愤怒和压抑亦缺乏正确的认识。

  患者可伴有抑郁心境、情绪不稳定、社交退缩、易激惹、失眠、性兴趣减退或缺乏、强迫症状。还可表现为过分关注在公共场合进食,常有无能感,过度限制自己主动的情感表达。20%患者承认有窃食行为:30%-50%的患者有发作性贪食。

  临床表现多

  1、对“肥胖”的过分恐惧。

  2、对体型的过分关注,拒绝保持与年龄、身高相称的最低正常体重。有些患者即使已骨瘦如柴,仍认为自己胖,即使体重很低,仍强烈地害怕体重增加或发胖而不肯进食并拒绝治。

  3、多方法减轻体重:为了避免“变胖”,采取过度运动、诱吐、服泻药等。

  诊断标准严

  1、体重保持低于正常平均体重15%以上,或者体检结果显示体重指数为17.5或更低。

  2、自己故意造成体重减轻。

  3、常伴有病理性怕胖情况。

  4、有内分泌紊乱的表现。治疗四步走

  第一步,纠正营养不良和水电解质失衡。

  第二部,逐渐增加体重。

  第三步,心理治疗。这部分包括认知治疗和行为治疗两个层次。认知治疗:改变不良认知,消除过分怕胖的观念,改善对进食、体重和躯体形象的曲解认识行为治疗:通过系统脱敏、标记奖励等方法,矫正不良进食。保持体重增加以每周1-1.5千克为宜。

  第四步,药物治疗。对于有焦虑、抑郁情绪的患者,可针对性的辅以抗焦虑、抑郁药物,平复其情绪。

  特别提醒:需注意周期性复

  靳主任说,对神经性厌食的患者来说,其病程常为慢性迁延性,有周期性缓解和复发的现象,而且常常伴有持久存在的营养不良和消瘦问题。临床病例中,约20%患者时好时坏反复发作;25%患者始终达不到正常体重迁延不愈:约5%-10%患者死于极度营养不良或其他并发症或情绪障碍所致的自杀。这些沉重的数字也意味着病人家属必须要留心观察,如果发现类似情况,应让患者及时就医。

  专家介绍:靳自斌,徐州市东方人民医院副主任医师,精神三科主任。毕业于齐齐哈尔医学院精神神经专业,曾在中科院心理研究所研修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擅长青少年心理障碍的治疗,对抑郁症、精神分裂症、焦虑症、睡眠障碍、心身疾病、老年期精神障碍及痴呆的诊治有丰富的临床经验。从事青少年心理咨询工作多年,对森田疗法、认知疗法等心理治疗有所研究和实践。

  专家门诊时间:周一全天、周四下午

  徐州导医热线:0516-85707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