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导医网 徐州心理频道:在生活中,很多朋友们会没有原因的感觉到身体这疼那疼的,可是,真到了医院去检查,又查不出来身体有什么问题,其实,专家想告诉大家,身体的疼痛,有一大部分都是因为心理疾病导致的,所以,想改变这种情况,我们先从调节心理做起。
紧张型 多是劳碌人
正处于事业蓬勃发展期的张小姐,经常莫名其妙地头痛、牙痛,甚至全身肌肉都疼得难受。她到神经科、口腔科、骨科去查了个遍,可每项检查都正常。后来,神经科一位医生建议她看看心理科,结果心理门诊的医生判定,她是因为“心病”导致了身体上的疼痛——紧张性疼痛。
像张小姐这样出现紧张性疼痛的年轻人并不少见。他们每天为事业打拼,长期处于紧张的生活状态之下,好像一部处理工作的机器,永远都有干不完的活。此时,紧张情绪往往会影响他们对躯体症状的判断,导致感觉异常,总是觉得这疼那痒。事实上,他们不是真的头痛、牙痛,而是受到了紧张焦虑情绪的欺骗。
紧张性疼痛一般会随着情绪的好转而缓解,因此,学会放松心情非常关键。最简单的自我放松法就是深呼吸。患者还可以采用自律训练法:坐在舒服的椅子上,两手放在扶手两边,头稍稍前倾。或者仰卧在床上,两手放在身体两侧,两脚稍稍张开,闭上眼睛,全身肌肉放松,排除一切杂念,达到舒缓紧张性疼痛的目的。
疑病型 孤独又脆弱
苏女士今年45岁了,似乎成了疼痛的“靶子”。今天,她怀疑自己的肝出了问题,明天,她又觉得是胃出了毛病。更离谱的是,苏女士一看到网上报道一种罕见病时,就赶紧给丈夫打电话,说自己肯定就是这种病。后来,经精神科医生确诊,苏女士患上了疑病症,疼痛是她自己疑心出来的。
疑病性疼痛患者 通常说不清哪里疼,疼到什么程度,就是总觉得自己因为某种病引发了疼痛。出现疑病性疼痛的人通常具有以下特征:首先是患者平时比较胆小、多虑、拘谨,感情 比较脆弱。第二是身边有熟悉的人患过某种重病或因此去世,他们于是就怀疑自己是不是也病魔缠身。第三是有轻微的躯体症状,例如因吃坏了东西或天气凉而感到胃部有点不舒服,他们就把这种症状无限放大,然后怀疑自己的疼痛是重病的信号。第四是对医学知识半懂不懂。有些疑病性疼痛的患者觉得自己久病成医,经常自我诊断为某某病。
如果身边有人属于疑病性疼痛,首先让他们从正规途径获取正确的医学科普知识,例如科普书籍,讲座等。如果亲朋好友中有医生的话,最好能听听他们的分析。
但是,如果疑病性疼痛的患者已经到了很偏执的阶段,恐怕这些调节方式就不大起作用了。最好的办法就是,带他们去寻求专业人员的帮助,结合具体病情,按照医嘱及时服药和进行咨询。
暗示型 女人比男人多
王璐在最近一次体检中被告知“十二指肠有逆蠕动波(这是正常现象)”,但没有医学知识的她根本没听医生解释就回家了。当天吃晚饭时,她的饭量比平时少了一半,还觉得上腹部隐隐作痛。后来,王璐开始频频呕吐,但医生却查不出原因,后来转到精神科才得以治愈。
其实,王璐很健康,只是受到了疾病暗示,自觉疼痛而已。要了解暗示性疼痛,就要明白暗示能对人体产生如何大的作用。心理暗示是指,人接受外界或他人的愿望、观念、情绪、判断、态度影响的心理特点。当人们遇到某种环境、听到某种话时,会根据以往形成的经验,捕捉显示中的蛛丝马迹,迅速做出判断。
有研究显示,性格比较内向或争强好胜的人都容易受到心理暗示的影响。另外,女性比男性更容易受到心理暗示。对于这些有暗示性疼痛的人来说,要想进行自我调节是非常困难的。因此,最好及时就医,遵医嘱服用药物治疗。
抑郁型 有话爱憋着
鲁先生是一名抑郁症患者,他不仅每天闷闷不乐,而且一会说胳膊疼,一会说腿疼。一次甚至半夜爬起来把妻子叫醒,说自己心脏疼。吓得妻子连夜把他送进医院。医生说鲁先生心脏很健康。可没过几天,他又无精打采起来,躺在床上非说浑身疼得起不来了。后来,鲁先生咨询了精神科医生,才发现是抑郁造成的疼痛。
有资料显示,在非器质性的慢性疼痛中,大多是抑郁情绪引起的。这类人抑郁不重,例如,总是提不起精神,整天郁郁寡欢。但是,他们对疼痛的感觉却持续而顽固。一般来说,抑郁性疼痛患者开始大多表现为头痛,当抑郁程度恶化时,身体其他部分的疼痛也随之而来,例如腰疼、腹痛等,甚至发展成像鲁先生这样,觉得内脏疼痛。
鉴于这类患者的抑郁往往是抑郁情绪,一般临床上会使用心理调节的方式。首先要主动向心理医生求助。如果患者不主动找心理医生,亲朋好友要带着他们就诊。在就诊时,要把自己不高兴的情绪都向医生说出来,把身体疼痛和不适坦诚地告诉医生,千万别自己一个人憋着。其次,转移注意力。少去体验 和强化不愉快的事情,学会自得其乐。同时,还要多和亲朋好友聊天倾诉,把自己想说的都说出来。
徐州心理、精神热线:0516-85707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