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导医网 徐州就医故事:1952年荷兰学者首先报道病毒性心肌炎。目前已发现引起该病的病毒有30余种,最常见的是柯萨奇B组2-5型和A组9型。这些病毒在感染人体后,在合适的条件下,如细菌感染、发热、剧烈运动、过度劳累、精神创伤、缺氧、受冷、过热、(长期)放射线、辐射、营养不良、分娩、外科手术等,通过某些发病机制,导致本病。病变呈局灶性或弥漫性,初期光镜下主要表现为坏死性心肌炎,晚期有明显的间质纤维化、心肌肥大、心腔扩张;在成人,多累及心房后壁、室间隔、心尖区,有时累及传导系统。VMC多散发,以夏秋季为高,多见于儿童和青少年,成人症状多较新生儿和儿童轻,无明显性别差别,大多数可以自愈。近年来发病有增高趋势。
临床症状与感染病毒的量和个体差别有关,轻者可无症状或呈亚临床表现,严重者可发生猝死、严重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心力衰竭等导致急性期死亡,也可表现为心脏扩大、心包炎、急性心肌梗死等。婴幼儿表现为高热、紫绀、心脏扩大、心力衰竭等。病程在3个月以内者称急性VMC,3个月至1年为恢复期,1年后为慢性期。
临床上确诊VMC相当困难。须注意目前国内对VMC的过度诊断,给患者造成了精神负担。通常,在上呼吸道、腹泻等病毒感染后1~3周内出现心脏表现如不能用一般解释的感染后严重乏力、胸闷、心悸、头晕、心尖部第一心音明显减弱、舒张期奔马律、心包摩擦音、心脏扩大、心力衰竭、阿-斯综合征;有临床症状伴有新发的AVB、早搏、房性或交界性心动过速、房颤、ST-T改变者,cTnI/cTnT明显升高、超声心动图示心腔扩大、室壁活动异常、同位素证实左室收缩或舒张功能减退;在急性期从心内膜、心肌、心包或心包穿刺液中检测出病毒、病毒基因片段或病毒蛋白抗原;病毒中和抗体、补体结合试验/血凝抑制试验滴度明显升高。符合以上情况者高度怀疑VMC。在拟诊VMC时,应首先排除β受体功能亢进症、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左房室瓣脱垂综合征、心肌梗死及影响心肌的其他疾病如风湿性心肌炎、中毒性心肌炎、冠心病、结缔组织病、代谢性疾病等。
中医很早就对心肌炎有了较深的认识。《灵枢》谓:“邪在心,则病心痛,喜悲时眩仆。”《内经》云:“脉痹不已,复感于邪,内舍于心。”明代沈金鳌《杂病源流犀烛》“怔忡源流”:“或由阳气,或由阴血内耗,或由水饮停于心下,水气乘心,侮其所胜。”温热之邪,袭表侵肺,肺卫受阻,宣肃失司,故见恶寒、发热、咳嗽、流涕等症。邪毒淫心,心阴受损则心悸,心气被邪所遏,失于舒展,则胸闷不适,时有怔忡。日久,气阴两伤,或心气被邪所遏,运行失畅,瘀血内阻,气滞血瘀,胸闷、心悸、怔忡;或素为痰湿之体,邪毒侵心,痰湿内阻,胸闷、气憋,头晕、头胀。气阴两伤或痰湿内阻日久,易致心阴亏损,心阳不足。阳虚水泛则见浮肿,水气凌心射肺则见气短、咳嗽。若阳气外越,则汗出淋漓,肌肤湿冷,甚则亡阳虚脱。其临床表现,初期邪盛,中期往往虚实互见,后期以虚证据多。治疗上初期宜清热解毒为主,中期宜扶正祛邪为主,后期宜补益气血阴阳为主。病程中极易反复外感或精神因素而诱发加重,故也应时刻注意病情之变化。
目前尚无公认有效的治疗药物。临床多采用抗病毒、营养心肌、增强免疫的药物治疗,但疗效不肯定。中药因具有价格便宜、疗效明显及副作用小等优点,故在临床上应用较为广泛。
一般治疗:注意休息和营养,一般全休不少于3个月。戒烟忌酒。心力衰竭者洋地黄用量宜偏少,可加用利尿剂、血管扩张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频发早搏或合并快速异位心律者宜用抗心律失常药物;Ⅲ°AVB、快速室性心律失常、窦房结功能损害并出现晕厥或明显低血压者可临时起搏。
改善心肌代谢:已知氧自由基与VMC密切相关,故抗氧化剂有肯定疗效,临床可用VitC(大剂量)、辅酶Q10、辅酶A、VitE等。尚可选用曲美他嗪、1,6-二磷酸果糖(FDP)等。
抗病毒治疗:主要用于早期,如干扰素(interferon,IFN)。干扰素有广泛的抗病毒作用,能够阻断病毒复制和调节细胞免疫,在早期具有明显的抗病毒和保护心肌作用。
免疫抑制剂:目前学者对有关糖皮质激素、硫唑嘌呤、环孢素A等的疗效有争议,不推荐常规应用。其中,包括不早期使用糖皮质激素,而对AVB、难治性心衰、重症患者等则可慎用糖皮质激素。
机械辅助装置:主动脉内气囊反搏、体外膜氧合、左室辅助装置等,可以帮助重症患者渡过危险期。
从中医方面讲,病毒性心肌炎的治疗要抓住三个环节:初期以清热解毒。多选金银花、连翘、苦参等药,此类药物多经实验研究证实有抗病毒的功效;中期因邪毒瘀滞,耗气伤血,使心脉不畅,心肌受损,故治疗应扶正祛邪,益气养阴,活血化瘀。多用丹参、川芎、黄芪、党参、麦冬、五味子等品。实验证明此类药物多有改善心脏血供,增加免疫之功能,所以能促进心肌功能的恢复;后期多因气血受损,阴阳两亏,心神失养,故宜补益阴阳,协调气血。多选枣仁、磁石等改善心脏植物神经功能,镇静安神;阿胶、黄芪、当归等药物调补阴阳气血,提高机体免疫功能,一般皆能收到良好的功效。当然,临床三期治疗有时亦较难划分,需灵活变通,辨症加减。
作者:中医院心内科副主任赵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