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医院介入放射科主任李国均:纤毫之间,彰显大医风范


 

 

 

  全程导医网 徐州名医访谈:李国均的工作,是每日与纤细的导管和穿刺针打交道,以它们为武器,击退患者颅内的各种“病魔”。

  有人曾说,介入科的出现,为各种以往医生束手无策的疾病找到了新的治疗方式;也有人说,穿着厚重的铅衣,手术中始终要接受射线辐射,介入科的医生是在用生命挽救生命。

  李国均早已习惯了这种“玩命儿”的状态。他1993年大学毕业进入影像科,随后便一直在介入科工作,如今已有22个年头。2010年,李国均担任市中心医院介入放射科主任,5年时间,他带领整个科室在介入治疗疑难杂症领域快马加鞭,迅速成长为淮海经济区位居前列的微创治疗科室。

  他接诊的患者,一半以上为疑难杂症

  在我国,介入科的独立始于80年代末,不过近30年时间。李国均经历了介入专业快速发展的20年,而他自己的名字,也成为淮海经济区介入医疗领域的一张“名牌”。

  他对于介入手术有一个形象的比喻:肿瘤要在人体内生长,就必须要有血来供养,就象人要生存,就必须要进食一样。如果被什么东西扼住了咽喉,人体就会因得不到营养供给而死亡,介入治疗就是这样一种不让肿瘤“进食”的技术。

  李国均的主攻方向为神经介入领域,包括颅内动脉瘤、动静脉畸形等疾病的介入治疗。他所接诊的患者有一半以上患有疑难杂症,特别是颅内动脉瘤、主动脉夹层、主动脉动脉瘤等风险极大的疾病,这对医生的技术和体力都是极大考验。李国均认为,三级医院要突出技术优势,就必须要做到“术业有专攻”,要敢于挑战各类疑难杂症,让患者从绝望中看到希望。

  他这样描述自己的科室发展愿景:“我们不摆地摊,而要做出品牌特色。”

  2010年五一劳动节前,家住黄河新村的一名中年男性因剧烈头痛前来就诊。李国均接诊后,经脑血管造影检查发现,患者脑动脉瘤破裂造成颅内出血,病情危重,患者生命悬于一线。

  颅内动脉瘤是中枢神经系统一种极具风险的疾病,传统开颅夹闭动脉瘤的方法在治疗中需要打开颅骨,寻找出血的动脉瘤,在此过程中,患者损伤较大,并且在寻找动脉瘤的过程中存在动脉破裂再次破裂出血的风险,有些病人可能因术中大出血而死在手术过程中。而采用介入治疗则无需开颅,只需在患者大腿根部进行穿刺,经过血管将一根纤细的导管插至颅内,在大型数字减影X光机的引导下,将动脉瘤腔填死,以消除动脉瘤再次出血的危险。

  颅内动脉瘤的介入治疗虽然可以极大减少手术对患者的创伤,可缩短住院时间,但由于操作距离远,不能像开颅手术那样直视病灶,因而对操作的精细度要求非常高,不仅要求医生技术高超而娴熟,还需要在术中从始至终极为谨慎地操作。更何况,这位中年患者的病情极其特别:其动脉瘤破裂仅2毫米。

  李国均介绍,这种直径很小的动脉瘤介入治疗的难度非常大。这是因为,在填塞弹簧圈闭塞动脉瘤时,要求尽可能地减少对动脉瘤壁的刺激;而如此微小的动脉瘤,允许医生进行操作的空间非常小,若导管后退多出哪怕仅微乎其微的一点点,就将脱出动脉瘤;抵住动脉瘤顶部,释放弹簧圈就会刺破动脉瘤顶,造成再次破裂出血。

  在如此高的风险面前,面对一位生命垂危的病人,李国均主任没有丝毫畏缩。他经过反复调试,终于找准了合适的位置,释放2枚弹簧圈,闭塞了动脉瘤腔。一个濒危患者的生命终于得救了。

  没有责任心,做不了好医生

  稍有医学常识的人都知道,放射线在医学中具有重要作用,但它对正常人体的损害也同样不容忽视。如果放射线受照达到一定剂量,不仅会影响人体器官的正常功能,还可能影响到人的正常寿命。所以医生们在直接接触放射线时,都要尽可能地采取防护措施,而介入医师则是医疗行业中接触放射线最多的一种职业。因此,如果没有责任心和奉献精神,没有良好的敬业品格,不可能成为一名优秀的介入医生。

  两年前,宿州市立医院曾邀请李主任前去指导一例经颈静脉门体分流手术。因为患者严重肝硬化,肝脏体积显著缩小,很难找到合适的穿刺角度,这次手术花费时间很长。李国均穿着20多斤重的铅衣,从晚上9点一直坚持到凌晨1点多,经过数十次尝试,终于找到了导管进入的合适路径,成功挽救了患者生命。

  2010年5月8日,李主任接诊了一位来自安徽萧县的51岁男性患者。患者左眼红肿、眼球明显外凸,经脑血管造影检查,确诊为外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 颈内动脉海绵窦瘘分两种,较为常见的是由于颅底骨折造成的外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海绵窦包绕着颈内动脉,发生外伤时颅底骨折会产生骨折碎片,而动脉的搏动使动脉壁不断地和碎骨片摩擦撞击,逐渐形成破口产生海绵窦瘘。介入治疗是这种疾病的首选治疗,但由于患者外伤严重,生命体征不稳定,手术风险高、难度大。

  面对患者和家属期待的目光,李国均决定全力以赴,挑战这一高难度手术。5月12日,他为患者做了介入治疗,在病人全身麻醉后,将导管插过瘘口,在球囊保护下将组织胶缓慢注入海绵窦内,逐渐闭塞瘘口,使患者症状完全消失。据悉,这项介入技术目前在国内一直处于领先水平。

  李主任平时看起来随和、幽默,但一旦进去手术室,他马上变得非常严谨、认真。他对手术的安全性极为看重,对于术前的各项准备工作,包括常规检查和血管造影剂的皮试实验,都要求非常严格,不允许有任何环节的疏漏。特别是对于灌注和栓塞血管的选择,要求必须做到准确无误,以免给病人造成不良后果和造影剂的浪费。

  介入手术中使用的微导管,是一种贵重材料,每根价值数千元。考虑到许多家庭经济确实困难,为了替病人省钱,他宁可自己多承受一些放射线的损伤,宁可自己多增加一点麻烦,也要尽可能地材料消耗,如果用一根可以解决问题的,就绝不用两根,为患者节省每一分钱。

  与李主任同在一个办公室的崔宁医生介绍,李主任对手术要求极高,他在手术过程中精力高度集中,会密切注意观察病人的细微变化,直到病人被安全地送出手术室。

  “我们快一分钟,病人就多一分希望”

  有医生曾开玩笑地说,李主任不是在手术台上,就是正在前往医院的路上。

  李国均的手机常年24小时开机,无论春夏秋冬、狂风暴雨,无论深夜几点,只要病人需要,他总是以最快的速度到达医院。平时他常对科室同事讲:钱买不到生命,但时间能挽救生命,我们快一分钟,病人就会多一分生的希望。

  几年前,5月的一个深夜,山东枣庄农村一名4岁女童因脑出血被紧急送到徐州市中心医院抢救。经检查,女孩被确诊为颅内动静脉畸形。这种疾病是由颅内血管先天性发育异常引起的,由于畸形血管发育不完善,血管壁薄弱,不能耐受正常血流的冲击,多数病人在青少年期易发生破裂出血而危及生命。像该女童4岁即出现破裂出血,非常罕见。半夜11点,已经入睡的李国均被电话吵醒,二话不说,立即开车飞奔到医院,迅速投入术前准备工作,最终将女孩从死神手中抢了回来。

  除了门诊、本院手术,他还经常到全国各地进行会诊。在他手机上的日程表中记录着他每天的行程,仅仅今年6月24日-27日的四天,他就分别在淮北、沭阳、丰县、浙江台州四地进行技术指导,其中台州人民医院有一例颅内动脉瘤患者,因病情严重且动脉瘤的位置比较隐秘,手术风险大,当地医生不敢独立手术,于是邀请李国均去指导手术。如果是到徐州周边地区会诊,李国均通常会自己开车去,他的车虽然使用不过5年,但已经跑了13多万公里,一大半里程是往返于徐州和周边地区。

  当然,李国均还有很大一部分时间用于自身能力的提高。他在神经介入治疗方面能达到这样高的水平,除了长期临床实践的积累,还得益于他从未停下过进修和学习的脚步。工作后,他于1997年-1998年在卫生部北京医院介入神经放射学培训中心进行了为期一年的进修学习。该培训中心对招收的学员要求非常严格,一年中要完成一篇高质量的论文、一篇综述,还要通过严格的理论与实践考试。培训中心10年间共招收来自全国的50多名学员,仅13人拿到了结业证书。李国均抓住这一难得的机遇,师从中国第一代神经介入专家凌锋教授,一年中上台做了160多例神经介入手术,并凭借出色的成绩顺利结业。2000年进一步在苏州大学攻读医学硕士。

  近年来,李国均先后发表文章30余篇,其中第一作者8篇;主持省高等教育学会课题1项,参加国家“九五”攻关课题1项,参加省级课题2项。此外,他获得过4项江苏省科学技术引进奖及1项徐州市科技进步奖。

  在他的带领下,徐州市中心医院介入放射科已发展成为徐州市规模最大的介入科室,能够开展包括颅内动脉瘤、颅内动静脉畸形在内的各类高难度介入手术,不仅是徐州市开展介入手术种类最为齐全的科室之一,同时也被列为国家卫计委内镜与微创医学培训基地,每年为江苏省培养大批介入治疗领域的优秀人才。

      徐州导医热线:0516-85707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