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导医网 徐州儿科频道:提到医学影像科,许多患者的第一印象是“拍片子的”。然而患者们不知道的是,医学影像科在整个诊疗环节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说,医学影像科是临床科室的眼睛,一个让隐性疾病无处可藏的“大侦探”。
“影像科医生就是幕后给患者‘看病’的人,他们借助X光机、CT机、MR机、B超、ECT、PET、DSA等科技设备,以超级‘透视眼’由表及里地看穿人体五脏六腑,乃至微小细胞的信息。”徐州市儿童医院医学影像科张欣贤主任介绍:“医学影像科对临床医学的意义是非常重大的,因为临床上各科各系统疾病大多需要放射医师的辅助判断,以明确病情。影像学检查可为疾病的临床诊治提供可靠、完整、详实的诊断依据,大大提高了临床诊疗水平。”
穿刺活检技术:创伤小 恢复快 准确率高
穿刺活检是肿瘤治疗过程中非常常见、非常重要的一步。肿瘤选择哪些手段治疗,往往有赖于穿刺活检得到的病理结果。但由于肿瘤患儿相对成年人较少,很多儿童专科医院并未开展此项技术。徐州市儿童医院在门诊、会诊中遇到过很多肿瘤患儿,仅仅依靠影像资料和实验室的检查让很多孩子都无法得到确诊,而通过穿刺活检这项技术,就可解决这一问题。
去年春,家住铜山的一名6岁的小女孩因为面部出现不明肿块不能确诊而去上海某儿科医院求医。医院建议女孩做面部切检手术确定病理,彼时这家儿科医院并未开展穿刺活检技术,女孩妈妈担心孩子因此破相,经介绍找到了徐州市儿童医院做穿刺活检。经过20分钟的穿刺手术,肿块组织顺利取出,仅在女孩脸上留下一个1毫米左右的小针眼。
“儿童的可塑性强,随着成长,这个小针眼很快就看不见了。而组织送检结果也很快出来,女孩的面部肿块终于得到了确诊,最后病理确诊:纤维母细胞/肌纤维母细胞性肿瘤。”徐州市儿童医院医学影像科主治医师周强说:“如果家长发现孩子有不明性质的肿物,或者肿瘤病变,只要有无法确诊的情况,都可以考虑穿刺活检,它创伤小、恢复快、费用低、效果好、准确率高。”
胎儿磁共振成像(MRI):对胎儿神经系统畸形诊断更敏感更准确
作为一种新型的影像检查技术,磁共振成像检查已经成为一种常见的影像检查方式,可与CT检查相互配合,对疾病诊断、疗效评估更精准。
胎儿磁共振成像(MRI),顾名思义,和头颅MRI、腹部MRI一样,是MRI众多检查技术中的一种。
徐州市儿童医院医学影像科主治医师马菲介绍,胎儿磁共振成像(MRI)是近年来新开展起来的较为成熟的孕期检查技术,与传统的孕期彩超检查相比,MRI对于胎儿神经系统的发育情况及各种畸形的诊断更为敏感及准确。对于特殊孕妇,例如孕妇体形肥胖、羊水过少、双胎及多胎等情况较彩超检查更清晰、更准确。
马菲给记者进述了去年来就诊的一名孕妇,因比较肥胖,腹部脂肪层较厚,四维彩超检查胎儿四肢显示不清晰,怀疑海豹肢畸形,这种严重的肢体发育畸形,假如确诊,胎儿将无法存留。家长怀着最后一丝希望,来到儿童医院医学影像科进行胎儿MRI检查,发现胎儿四肢显示清晰,发育正常,无明显畸形。出生后新生儿四肢发育正常,家长感激不已。
采访中马菲表示,胎儿MRI有着诸多优点:胎儿MRI软组织对比分辨率较高,不受骨骼影响,对胎儿各系统解剖结构及异常的显示明显优于超声;视野大,可以精确地进行各种不同切面扫描,从而显示胎儿全貌。能比较精确地进行胎儿发育及母体、胎盘等各种测量。对胎儿组织的定性较好,对于胎儿病变诊断提供更多的信息。不受母亲情况影响,对羊水过少、双胎及孕晚期胎儿,能更好显示胎儿结构。对于小气道疾病、食管闭锁、小器官病变检查效果优于超声检查。
垂体核磁共振(MRI):针对生长激素缺乏矮小儿童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医疗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身材的高矮越来越重视,身材矮小目前已成为青少年就诊内分泌门诊的主要病因之一,生长激素缺乏所导致的垂体性侏儒症是儿童身材矮小最常见的病因,直接危害儿童的健康,若能及时明确诊断并用适当的激素补充治疗,大多数患儿能够健康成长。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对于矮小症患者预后及提高生活质量有重要意义。
徐州市儿童医院医学影像科主治医师徐超指出:“核磁共振检查(MRI)是观察垂体结构和病变的最佳影像方法,能清晰地显示垂体、垂体柄及鞍区邻近结构。核磁共振检查(MRI)采用GE DISCOVERY 750 3.0T 磁共振扫描仪进行,垂体MRI检查序列采用无间隔薄层扫描,包括矢状位T1、冠状位T2脂肪抑制、CUBE动态增强检查。能够准确显示GHD矮小儿童各种垂体疾病的特点,对矮小儿童垂体疾病进行研究具有很高的临床实用性,及时检查有利于早期诊断和治疗,避免漏诊和误诊,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和指导。”
今年8月,铜山区一位8岁女孩,因“身材矮小生长发育迟缓”来徐州市儿童医院就诊。5年前家长发现患儿身高较同龄儿童矮小,并且生长速度较慢,平均每年增高不足4cm,后来家长对孩子进行保健药治疗1年,疗效较差。4年前至徐州市儿童医院检查发现生长激素严重缺乏,在医学影像科进行垂体核磁共振检查(MRI)确诊为垂体柄阻断综合征。病情确诊后患儿及时规范应用生长激素治疗,在此期间患儿身高恢复增长,目前身高已与正常同龄儿童一致。
CT和MRI多模态成像技术:用于小儿恶性实体肿瘤诊疗
近年来随着社会不断发展及诸多相关因素的影响,小儿实体恶性肿瘤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其中发病率高的要数神经母细胞瘤、肾母细胞瘤和肝母细胞瘤。目前小儿实体恶性肿瘤更有效的治疗方式为手术切除,术前或术后辅以放疗、化疗、介入治疗等治疗手段,有效提高了患儿临床治愈率,明显改善了肿瘤患儿生存质量。因此治疗前肿瘤的准确定位、定性及定量诊断尤为重要。CT或MRI单一模态成像都无法单独全面提供肿瘤生物学信息,在临床诊疗过程中均存在不同程度的不足。
徐州市儿童医院医学影像科主治医师李钱程告诉记者,多层螺旋CT成像有软组织分辨率差及放射辐射等缺点;MRI没有放射辐射,但扫描时间长,且对肠道内气体不显影,对肠管运动敏感,易出现伪影等缺点,因此将CT和MRI成像模式结合起来,取长补短,为小儿实体恶性肿瘤诊疗提供了更多的生物学信息,提高临床治愈率。
儿童出血性疾病的介入治疗:精准 创伤小 效果明显
儿童出血性疾病种类繁多,当人体的止血机能发生障碍时,可引起皮肤、黏膜和内脏的自发性出血或轻微损伤后即出血不止。
徐州市儿童医院医学影像科主治医师李炯称,目前介入栓塞治疗儿童出血性疾病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并取得良好效果。动脉栓塞术是在静脉全身麻醉下,采用改良的Seldinger’s技术,在DSA引导下,将目标血管插入导管造影,以初步明确动脉血管的形态、数目及走行特点,明确病理血管位置;然后在超滑导丝的引导下,选择插入靶血管内,栓塞相关出血动脉,达到迅速止血的目的,如咯血、呕血以及外伤所致的肝脾肾的出血介入栓塞治疗等。
“DSA血管造影,又叫数字剪影血管造影,是临床上常用的一种血管治疗和检查手段。DSA是通过介入微创的方式,从动脉入路,用血管介入器材到达靶病变,通过注入造影剂来观察靶血管的病变情况。”李炯采访中称,630双板DSA设备可用于血管瘤的介入治疗,还可广泛开展实体肿瘤介入栓塞、化疗。“它的优势就是可以通过导丝导管将肿瘤的供血动脉局部注入化疗药物栓塞剂,在局部肿瘤体内达到最高的浓度化疗药物,达到最高疗效。做完之后我们再把肿瘤的供血动脉栓塞,使肿瘤缺血。这样就可以达到一是高浓度的化疗药物杀死瘤体细胞,二是栓塞瘤体供血动脉,饿死肿瘤细胞的双重效果。”
徐州导医热线:0516-85707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