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贪图“耳的一时舒服”乱掏耳

  一、不要贪图“耳的一时舒服”乱掏耳

  掏耳朵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要进行的“活动”,不光是为了干净,还因为掏起来特别舒服、过瘾。不少人还喜欢互相掏耳朵,但是,掏耳朵很容易损伤外耳道皮肤,把细菌带进耳道。

  我们外耳道的皮肤非常娇嫩,和软骨膜连接很紧密,皮下组织少,血液循环差,掏耳朵时用力不当就会引起外耳道损伤、感染,导致外耳道发炎、溃烂,甚至影响张嘴和吃东西。有的人耳朵痒了,还随便用发卡、火柴棍儿、挖耳勺等很深、很用力地掏耳朵。我们的鼓膜是一层非常薄的膜,这样掏很容易伤及鼓膜或听小骨,造成鼓膜穿孔,影响听力,甚至导致中耳炎。另外,结毛衣时不要让儿童靠得太近,防止毛衣针扎伤外耳道或鼓膜。

  耳屎在医学上称为耵聍,是耳道皮肤正常分泌物结合皮屑等形成的。一般少量的屑状耵聍,会随运动时的震动和下颌运动自行排出,大块硬结的耵聍,应该请耳科医生用专门工具取出,千万别自己掏。如果真的痒得难受,可以用手在耳外侧轻轻揉,或用棉签轻轻擦,但不要太往里伸。

  二、不要误认为只要身体好,咽炎、鼻炎、扁桃体和腺样体肥大等病就会自己好

  耳部的炎症通常都是继发于鼻炎、咽炎、感冒、扁桃体和腺样体肥大之后炎症波及咽鼓管,或是鼓膜有破损后感染造成的。所以,有这些疾病的人,如平时不注意养成卫生习惯,就很容易引起耳部感染。

  有鼻炎、咽喉炎的人,不要用力擤鼻涕,以防止鼻咽部分泌物经咽鼓管进入中耳。同时,擤鼻涕必须要注意方法。有的人擤鼻涕时往往用两手指捏住两侧鼻翼,用力擤,这种擤鼻涕的方法很容易将含有大量病毒和细菌的鼻涕向鼻后孔挤出,到达咽鼓管引发中耳炎。所以,无论有没有上呼吸道的炎症,都应该注意正确的擤鼻方法:堵住一侧鼻腔擤另一侧鼻腔,不要两个鼻孔全堵住后擤鼻,防止细菌被逆行经咽鼓管压入中耳。如果鼻腔发堵鼻涕不易擤出时,可以先用滴鼻液滴鼻,待鼻腔通气后再擤。因扁桃体和腺样体肥大、发炎引起的中耳炎,应在中耳炎好转后行扁桃体和腺样体摘除术。

  三、不要随便乱吃一些抗感染和解热镇痛的水杨酸盐类等药

  在各种不良的习惯中,就属吃药是最容易被忽视的,而且对耳朵也是伤害最大的。有些人在服用药物的时候不注意,一看药便宜,或是看到药效里有抗感染和解热镇痛这项,也不管有什么副作用,拿来就吃。其中有些药物就会损害内耳、耳蜗、前庭,造成耳聋和平衡失调。通常,耳蜗中毒后,会出现高调耳鸣、听力下降,并且逐渐加重,直到全聋;而前庭中毒后,会感觉眩晕、恶心呕吐,走路不稳出现平衡失调。

  抗感染的药物和解热镇痛的水杨酸盐类等药一定不能自己乱买乱吃,要在医院有专业医生指导下才能服用,特别是本身就有耳病的人,还要和医生说清病史,以防加重病情。特别要提醒的是,这些毒性药物还会通过母婴感染,所以怀孕期间要避免服用这些耳毒性药物。

  四、保持外耳道清洁,及时治疗外耳道炎,防止分泌物刺激引起湿疹

  保持外耳道清洁,可减少或杜绝外耳道炎的发生。因进食引起的湿疹要尽量避免食用导致过敏的食物,避免用手抓挠湿疹,特别是不能用热水、肥皂水清洗;每次发病治疗要彻底,在局部症状消失、结痂脱落后,仍需局部用药1周,防止复发。

  五、避免过度疲劳和长期接触噪声

  现代人普遍生活规律不正常,多数人过度疲劳,连续熬夜上网等,导致耳朵的免疫功能降低。加上都市“声污染”增加,很多肉耳没有注意的声音,包括电脑和许多电子设备的低频噪音,时时刻刻会对人的听力造成损伤。要避免听力受损,就必须生活有规律,避免过度疲劳,远离噪音,做做耳保健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