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好生活习惯有助预防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是老年人常见的退行性变,有些老年人经常腰酸腿痛,乏力,甚至引起自发性骨折,这就有可能是骨质疏松惹的祸。医学专家指出,老年骨质疏松的预防是至关重要的。尽管其中有些因素可能是不可避免的,如妇女绝经后雌激素、甲状腺旁素、降钙素等的生理性异常易致骨质疏松的发生发展;又如男性进入老年期后性激素减少,也可引起骨质疏松的发生发展。然而,若从青年时期就注意养成良好生活方式,则可降低老年期骨质疏松的发生率,并使受到机体激素变化而诱发骨质疏松的危险减弱。

  我们通常所说的生活方式主要是指饮食、运动及日常生活习惯。良好的生活方式包括膳食营养合理,膳食品种多样,不挑食,不偏食,甜咸适中;爱好运动,每天都能安排一定时间参加适宜运动锻炼,增强体质;不吸烟、不酗酒,按时就寝,生活规律和精神乐观等。养成良好生活方式有助于增加人体内的健康“储蓄”,抵御外界不利因素的危害和侵袭,是防范多种疾病发生发展的有效“法宝”,特别是对如骨质疏松这样的老年慢性疾病的发生发展更是成效显著。

  在预防老年骨质疏松的生活方式调理上,骨质疏松的预防和治疗有针对性的措施包括以下4点:

  增加钙的摄入

  研究资料表明在长期的低钙饮食人群中,老年期罹患骨质疏松的危险可达79%以上,而长期摄入富钙饮食的人群,其中只有1/4罹患骨质疏松。因此,钙质最好还是由食物中获得,即使已经确定患有骨质疏松,医生也会指导患者从改善饮食入手,并适当口服钙剂。每一个人(特别是中老年人)要十分注意通过食物补钙。牛奶、骨头汤、海产品和绿叶蔬菜中含有较为丰富、可供人体吸收的钙离子,多吃这些食物有利于增加钙的摄入。目前医学营养学家特别推荐牛奶,中老年人每日坚持喝牛奶500毫升,可大大降低骨质疏松的发生率。

  充足的蛋白质摄入

  医学营养学家指出,蛋白质是人体组织细胞的基本单位,对骨基质的维护极为重要,如果长期低蛋白饮食就会引起骨基质中的蛋白质合成不足,导致骨密度下降,诱发骨质疏松。所以,医学营养学家指出,中老年人要保证满足机体的蛋白质营养需要,摄入充足的食物蛋白。鸡蛋、瘦肉、牛奶、豆类和鱼虾都为高蛋白食物,应当合理搭配,保证供给。

  不吸烟和少饮酒

  研究表明酒精和烟草中的有害物质及其毒素可致成骨细胞中毒、破坏,使得骨量降低而诱发骨质疏松。有关调查发现在罹患脊柱骨质疏松的男性患者中,近乎80%具有长期大量吸烟和酗酒的历史。由此可见,人们要尽量做到不吸烟,少饮酒,至少是不大量吸烟,不酗酒。特别是到了中年之后,务必戒烟和忌酒,即使喝酒也只是少量喝些低度酒如啤酒、葡萄酒和黄酒,且严格控制饮酒量和次数。

  积极参加适宜运动锻炼

  坚持运动锻炼可增强骨质的强度和骨量。而长期缺乏锻炼的人到了老年骨量的减少相当迅速,发生严重骨质疏松甚至自发性骨折的危险远远大于经常运动锻炼的人们。因此,人们要从青少年期就要养成爱好运动的习惯,到了老年仍然要根据身体状况安排适宜运动锻炼项目,每周不少于3天,这样有助于预防骨质疏松,降低严重骨质疏松症的发生。

  现代医学认为,运动可以调节神经内分泌,促进钙的吸收和利用。慢跑、散步、爬山、跳绳、登楼梯、骑自行车等能强化造骨细胞及骨骼的耐受力,增加骨质、提高骨密度。

  另外,要多晒太阳。日光中紫外线照射皮肤后可以引起体内一系列反应,形成活性维生素D,从而促进钙质吸收。而维生素D素有“保钙大将”之称,可有效促进食物中钙的吸收和钙与骨结合。但晒太阳要避免阳光直射,在上午8~10点,下午3~4点为最佳日晒时间。

  总之,良好生活方式和习惯的养成,特别是以上4点防范骨质疏松的生活措施的落实,并非难事,只要予以重视,自觉行动并长期坚持,久而久之形成习惯,便可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良好生活方式的形成,不但有利于骨质疏松的预防,还可降低老年期其他许多慢性疾病的发生发展,如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心血管病,一举多得,何乐不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