膏方,又称膏滋、煎膏,是中医药中汤、丸、散、膏、丹五大剂型之一。膏是一种将中药饮片反复煎煮,去渣取汁,经蒸发浓缩后,加糖类或胶类等制成的半流体状剂型。膏方有两种,一是膏滋成药,消费者可直接购买,一是医生诊察施治的处方可依法熬制。
内服膏方是汤药(煎剂)浓缩演变发展而来,凡汤剂治疗有效者,皆可熬膏服用。膏方的起源可上溯到成书于战国至西汉时期的《黄帝内经》。《内经》中豕膏、马膏是以动物脂肪为基质,主要外用以治疗外、伤科疾病。
膏方由皮肤外敷,逐步发展到五官科外用或内服治疗疾病,是膏方运用的一大进展,东汉末年,《金匮要略》中的一些所谓“煎”,已与现代膏方的制作方法十分相似,如大乌头煎、猪膏发煎的制法就是现代一般制膏滋方的方法,这也是膏滋方内服的最早记录。南北朝《小品方》有单地黄煎,是最早的滋补膏方,唐代《千金方》中有个别“煎”方已与现代膏滋方完全一致,南宋《洪氏集验方》收载的琼玉膏,是一首著名的膏方,时至今日,仍广为沿用。
膏方发展至明清,已进入成熟阶段。明朝膏方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不论是小型方书,或大中型的医学书籍,均备载膏方。如《摄生秘剖》中收录二冬膏、玄极膏、山梨膏等方,《赤水玄珠》所载膏方则组成更为复杂,明孙一奎《赤水玄珠》卷十的补真膏,由黄精、山药、怀地黄、熟地黄、天冬、麦冬、莲肉、巨胜子、柏子仁、松子仁、何首乌、人参、茯苓、菟丝子、杜仲、肉苁蓉、五味子、黄柏、白术、当归、甘草、陈皮、砂仁、知母、白芍、川芎、鹿茸、小茴、苍术共 29 味药组成,主治虚损劳怯。此方药味众多,配伍全面,开创了膏方以大方为主的先河。清朝膏方的发展甚为繁荣,上至宫廷,下至民间,良方迭出,运用甚为广泛。
到了现代,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城市化速度大幅度提高,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而我国逐渐步入老龄社会,人们日益注重生活质量的改善,以达到健康长寿的目的。因此,膏方作为一种极其方便的养生手段,近年来,其应用日益广泛。
1.适用人群
膏方的适用人群有以下7类。1)慢性病(例如慢性前列腺炎、前列腺增生、男性更年期以及男性代谢综合症)患者:冬季可以对慢性病患者采用边补边治的方法,以促进疾病的治疗和康复;2) 性功能减退者;3) 少弱精不育患者;4) 亚健康者:现代社会中青年人的工作、生活压力和劳动强度都很大(主要为精神紧张、脑力透支),同时不良的生活习惯也可造成人体各项正常生理功能大幅度地变化,使机体处于亚健康状态,这就非常需要适时进行整体调理; 5)儿童:对小儿可根据生长需要适当进补,尤其是有反复呼吸道感染、厌食、贫血等症的体虚患儿宜调补;6)疾病康复期患者:病后、手术后、出血后处于康复阶段者,包括肿瘤患者手术、化疗、放疗后;7)老年人:他们的各项生理功能都趋向衰退,冬令进补,能增强体质和延缓衰老;8)女性人群:脾胃主全身元气,脾胃虚弱则元气不足,易致女性衰老,脾胃正常运转时,全身的营养不断得到补充,人的抗衰老能力、生命力随之增强,脸部就会红润,皮肤就会充满光泽和弹性。
2.定方
医生是膏方的制订者。一张好的膏方,需要中医师在悉心诊察四诊(望闻问切)合参后,以中医整体观为指导,通过辨证论治,全面综合考虑后制订。膏方虽好,使用时亦应区别对待,不可盲目使用,处方时医生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区分虚证类型:气虚一般表现为气短,动不动就感到很累,讲话没力气,舌淡、脉弱等;血虚一般表现为面色较苍白,脉象较细,脉搏较快,贫血较重;阳虚多在气虚的基础上发生,患者还表现为特别怕冷、面色苍白,如慢性肾炎患者等;阴虚常表现为经常上火,面部潮热发红,脉象细数,舌色红,人感到很热、口很干、大便干燥,甚至有便秘现象。2)进补类型:进补分为平补、调补、清补、温补、峻补等5大类。处方时应结合脏腑功能,以免虚不受补。3)药味:每方用药24—34昧,一般在30昧上下;常用的胶类药有阿胶、龟板胶、鹿角胶、鳖甲胶、黄明胶等,每方宜用1—2种;常用的果品类有红枣、莲子、龙眼、胡桃、白果、黑枣,每方中宜用2—4昧不等,由病情、体质与医者习惯决定。4)剂量:每味中药用量一般为常用处方量的l0倍上下,其中补肝肾药剂量略偏大,祛邪药(包括辛热、苦寒类药)剂量宜偏小。5)比例:膏方应以扶正药为主,扶正药与祛邪药品种数控制在10:2左右,并且宜重用扶正药,轻用祛邪药。6)调味:膏方的调味品现多用冰糖,此外还有蜂蜜、白糖、红糖、饴糖等几种,糖尿病患者则应以木糖醇为主(可掺人适量的蜂蜜之类),糖和蜜的加入量一般为药物量的25%。
3.制膏 制作者操作质量将直接影响疗效,因此,必规范制作。膏方的制作方法现具体介绍如下。
1)浸胶:将阿胶置人适量黄酒中一昼夜,可适当加热,直至其全融化,待用。
2)浸药:将饮片倒人凉水中,水面高于药面l0-20cm左右,某包煎药物(如旋覆花、蚕砂、车前子等)必须用纱布包裹好后投,而贝壳类、矿物类药物最好也用包煎。至于先煎后下则不必强。饮片浸泡时间约一夜。
3)粉碎:对于处方中的贵重药材,如人参、虫草、川贝等,为减损耗,可用小型粉碎机粉碎备用。
4)煎汁:把汤药放在煎药大容器中,最好用陶器、瓷制品,其次不锈钢或铝锅,不能用生铁锅。目前医院多用自动高压煎药机。沸1h左右倾出头汁,再加热水煎汁,煮沸45min左右,榨干药,倾出,然后将所有药汁集中,用100目筛过滤,静置一夜,倾出液,去除沉淀物,此为清汁。注意在倾倒容器时动作要稳,必须一完成,当见到容器底部沉淀时应立即停止。
5)浓缩:将清汁置锅内,用大火煮沸、浓缩,边煮边用筛子捞去沫,每捞1次,随即将筛子在清水桶中漂净,待药液转稠,直至用子挑起成线或取少许滴于毛边纸上,以不渗开为度,其容积约为汁的2/5,此为清膏。
6)收膏:此时可将事先已融泡好的阿胶投入,再投调味品,然后用筛子把此浓膏再过滤一遍;收膏要用文火,应经常用竹片刮清锅边,并不断搅动铲底,以防焦化;随着不断加热,锅内膏液向上涌动,此时可用排风设备吹散锅面的热气,一则防止沸溢,二则加快收膏过程。过了一段时间后,膏液只是在锅内沸腾,不再上涌,则预示膏方即将熬好。如果要加兑药(如人参粉、虫草粉、三七粉、川贝粉、琥珀粉等),可缓缓投入,边投边用竹片搅匀。当看到从锅底向上翻起黄豆大气泡时,说明膏方已熬好。此时将竹片从锅内提起,可见膏方向下滴成三角形,即称“挂旗”。要是旗下有滴珠,提示锅内水分尚多,仍须再熬。而“挂旗”大,说明膏方熬得偏老,适于在暖冬服用。不易变质;“挂旗”小,说明膏方熬得偏嫩,适于寒冬用,匙挖取较方便。因此,膏滋的老嫩程度要根据当时气候条件决定。
7)存放:膏方熬成后应盛放在陶瓷或搪瓷容器中,容器应事先洗净、消毒并烘干。膏方需完全冷却方能加盖,并保存于低温、洁净、干燥的环境中。
4.服用注意事项:服用膏方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服用时间:宜从冬至日起大约50d左右的时问内服用,或服至立春前结束。如果准备一冬服两料膏方,服用时间可以适当提前。2)服用方法与用量:每日清晨空腹服一汤匙,或早晚空腹各服一汤匙,均用白开水冲人,和匀服用。如方中用地黄等滋腻药或配料中胶类剂量较大,则膏方稠黏而难以烊化,可以隔水蒸化后服用。膏方也可含化,以发挥药效。膏方的服用剂量要根据病情或身体情况及药物性质而定,特别与患者消化功能关系密切。一般而言,服膏方应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增加,如每日先服一汤匙(约5-10g)即可,如果患者消化功能正常或病情需要,再改为早晚各服一汤匙。3)禁忌:在服用膏方期间,如误食所忌饮食,常使膏方的疗效降低或引起不良反应。如服含有人参、黄芪等补气的膏方时,应忌食生萝卜,因萝卜是破气消导之品。服膏方时一般不宜用茶水冲饮,因茶叶能解药性而影响疗效。如患者属阳虚有寒者,应忌食生冷饮食;如属阴虚火旺者,则忌辛辣刺激性食物;如为哮喘患者,宜忌食虾蟹、腥味等。此外,如遇感冒发热、伤食腹泻等,应暂时停服,待上述急性疾病治愈后再恢复服用,以免“闭门留寇”。4)储藏方法:膏方应储存于瓷罐中,亦可用搪瓷烧锅存放,但不宜用铝锅作为容器。应存放在阴凉处,如冰箱里,避免靠近厨房炉火边,以防发霉当每天取用膏方时,不要每次换一只汤匙去掏,以免将水分带进罐里,使其发霉变质,应该放一只固定的汤匙在罐里。
膏方作为我国传统中医药宝库中的一大宝藏,不仅是单纯的补药,还是治疗慢性疾病、功能性疾病的一种有效剂型,它包括“却病救偏”的双重含义,能促进人体功能的整体调整。中药膏方用于治疗男科疾病,不同于一般的滋补膏方,而具有扶正补虚、调和阴阳、祛菀陈坐的作用,即补、温、和、清、消的功效。经云:“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合理应用膏方治未病亦方兴未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