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旧写做“驚”,小篆写作jīng。1922年末在河南洛阳附近出土的袁博残碑,碑文里“惊”写作jīng,据推断文字出于后汉末年。从字形看,惊与马的渊源颇深。《说文》释为:惊,马骇也。从马,敬声。说明“惊”本来的意思是马受了突然的刺激而精神紧张,行动失常。我们现在也常说“马惊了”,当然有时也说“牛惊了”,都是这类含义。随着文字的使用,“惊”代表的含义扩大了,指人的惊动、震惊。在古代的文献里,也不乏这样的例子,比如《庄子》里有“饰知以惊愚,修身以明污”的名句,晋•陶渊明的《桃花源记》里有“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的句子,都是很好的佐证。
任何情志的过激都可能导致脏腑功能失调,这就是情志病,作为“七情”之一的“惊”也不例外。中医上讲“惊则气乱”,这里的气指气机,人受惊会引起机体气机紊乱,进而造成脏腑功能的实质损伤。具体来说,受“惊”对五脏的心和六腑的胆伤害最大,成语有心惊胆战,就是描摹这种情况。生活中,大家都有受惊的经验,人受惊必心慌,中医称为心悸,轻微的惊吓,一会儿心情就会平复,但是持续的或者剧烈的震惊,就可能导致疾病。笔者的外祖母在文革刚结束的时候,有一年岁末独自在家,有四五个工人上门查电表,因为他们的制服很不整齐,敲门的声音也很响,老人家误以为是抢劫,惊出一身冷汗,等工人走后就病倒了,吃了几十服汤药才好。现在回忆,外祖母受惊,再加上本来身体虚弱,结果犯了心悸病,也是特殊时代给人留下烙印的反映。
因为受惊,引起的心慌,称为心悸;相反,没有受惊,也时时心慌,就称为怔忡,怔忡比心悸的病情更严重。心气虚、身体弱的时候,人容易受惊,胆气虚也容易受惊,中医专门有这样一个病,叫做“心虚胆怯”。病人往往很容易受惊,有时觉得惶惶不可终日,睡眠也不好,有时还会做恶梦。对这样的情况,给予安神定志丸,朱砂安神丸效果都很好,必要的时候还要进行心理辅导。人是很迷信的,弗洛伊德《精神分析法》有些内容说的有道理,笔者对于心理治疗略有研究,对很容易受惊,甚至说自己看到鬼魂的病人,除了给予药物治疗,还要坚定他的信念,俗话说“疑心生暗鬼”,心虚胆怯的病人容易胡思乱想,更容易受到外界的惊吓,除了药物治疗,加强锻炼,增强心理承受能力也很重要,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功,就是这个道理。生活中如果您的亲戚朋友生了这种病,一定要理解他,因为病人是很痛苦的,我们说话时要轻柔细语,多多规劝,才能使他早日康复。对医生来说,更是要理解病人,体会病人的痛苦。
储存冬虫夏草别超过2年
临近国庆和中秋,又到了进补的好时节,不少人开始购买滋补药材,或自己进补,或作为礼品馈赠。受金融风暴的影响,一些名贵药材价格下跌,被称为“天下第一草”的冬虫夏草更是跌到5年来的新低。广东省佛山市中医院药务科主任何锦均主任中药师说,冬虫夏草价格相对较低,对于有滋补需要的老弱人群来说,确是购买的好时机,但不宜一次购买太多,因为储存时间长了,冬虫夏草易受潮而遭虫蚀,导致其药效降低,故冬虫夏草的保存期不宜超过2年。
冬虫夏草之所以价格昂贵,是因为目前人工培植技术还不成熟,绝大部分还是依靠野生采挖,属于珍稀的天然资源。因其良好的滋补功效,冬虫夏草又常常被当作名贵礼品用于馈赠,但受赠人往往不懂得怎么保存,随手一放,没有使用特别的方法保存,使得冬虫夏草的保质期缩短,还有的人舍不得食用,把之保藏起来,甚至最后变质后只能扔掉,造成令人心疼的浪费。
何锦均认为,如果家里的冬虫夏草有一定的量,一时食用不完,就一定要注意储存的方法。保存冬虫夏草的关键在于防潮、防蛀和防虫,如果保存的时间不长,把冬虫夏草放进密封的玻璃瓶,里面再放一些花椒或丹皮,然后放置在冰箱中;如果需要保存半年以上,在储存冬虫夏草的地方旁边还要摆放硅胶之类的干燥剂,以更好地防潮。一旦发现冬虫夏草受潮,应立即拿到太阳下曝晒。如果发现冬虫夏草已经长虫了,可拿到炭火旁稍加烘焙,然后筛去虫屑。
“冬虫夏草并不像陈皮,越藏越香醇,恰恰相反,越新鲜,其功效就越好。”何锦均建议,购买了冬虫夏草后,应有计划地服用,最好连续服用3个月以上,不要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同时也减少因保存时间太长而导致药材失效的浪费现象。就一般的家庭保存条件来说,冬虫夏草的保存时间不宜超过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