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导医网 徐州中医频道:穴位贴敷治疗是中医外治法的一种,中医外治法泛指除口服药物外施于体表皮肤黏膜或从体外进行治疗的方法,如药物外洗,敷,熏,灌肠等。中医外治法与针灸,中药一样历史久远,秦汉时期的医学典籍已有记载和论述。
徐州市中医院呼吸科翟芳芝主任介绍,穴位贴敷以中医经络学说为理论依据,把药物研成细末,用水、醋、酒、蛋清、蜂蜜、植物油、药液调成糊状剂或饼剂,或将中药汤剂熬成膏,或将药末散于膏药上,再直接贴敷穴位、用来治疗疾病的一种无创痛穴位疗法。它是中医治疗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劳动人民在长期与疾病作斗争中总结出来的一套独特的、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它经历了无数次的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发展过程,有着极为悠久的发展历史。
穴位贴敷的主要作用如下:
1、穴位的刺激的调节作用:经络“内属脏腑,外络肢节,沟通表里,贯穿上下”,是人体营卫气血循环运行出人的通道,而穴位则是上述物质在运行通路中的交汇点,是“肺气所发”和“神气游行出人”的场所。根据中医脏腑一经络相关理论,穴位通过经络与脏腑密切相关,不仅有反映各脏腑生理或病理的机能,同时也是治疗五脏六腑疾病的有效刺激点。运用穴位贴敷疗法,刺激和作用于体表皮部,通过经络的传导和调整,纠正脏腑阴阳的偏盛或偏衰,改善经络气血的运行,对五脏六腑的生理功能和病理状态,产生良好的治疗和调整作用,从而达到以肤固表,以表托毒,以经通脏,以穴驱邪和扶正强身的目的。
2、药物吸收后的药效作用;贴敷药物直接作用于体表穴位或表面病灶,使局部血管扩张,血液循环加速,起到活血化瘀、清热拔毒,消肿止痛,止血生肌,消炎排脓,改善周围组织营养的作用。还可使药物透过皮毛腠理由表入里,通过经络的贯通运行,联络脏腑,沟通表里,发挥较强的药效作用。
3、两者的综合叠加作用。穴位贴敷疗法是传统针灸疗法和药物疗法的有机结合,其实质是一种融经络、穴位、药物为一体的复合性治疗方法,而不仅仅是单纯某一因素在起作用。
在呼吸科穴位贴敷适于阳虚以寒为主顽固肺系疾病——支气管哮喘、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慢性阻塞性肺病、慢性咳嗽、体虚感冒、畏寒怕冷者。我院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开展穴位贴敷治疗。在临床应用三十余年,我们总结了许多临床经验。我们通过临床观察发现,在上述诸多病种的冬季发作期穴位贴敷是一种积极有效的治疗方法。发作期穴位贴敷多与内治结合进行,可以促进症状缓解,控制症情。缓解期应用穴位贴敷外治,对控制症状效果尤显。内治包括急性期的抗炎、化痰、平喘等治疗,缓解期的吸入药物治疗,均可以配合适宜的膏方,如反复体虚感冒者配合强身防感冒膏、慢性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病者配合益肾定喘膏、支气管哮喘者配合补肺平喘膏、支气管扩张反复发作者配合润肺止咳膏均能取得控制症状、减少急性加重、提高生活质量、延缓肺功能下降的效果。
对有严重心肺功能不全、明显过敏体质、现有咯血、发热、孕妇、糖尿病者不宜穴贴。
穴位贴敷后有哪些反应
1、疼痛:在敷药处出现热、凉、麻、痒、蚁行感或轻中度疼痛属于正常现象,一般无需处理,待达到所要求的贴敷时间后除去药物即可。如贴敷处有烧灼或针刺样剧痛,患者无法忍受,可提前揭去药物。
2、水泡:在贴敷药物处出现水泡十分常见,主要因药物刺激或胶布过敏所致。临床上专门采用某些有刺激性的药物如斑蝥、毛莨、旱莲草、大蒜等贴敷穴位,使贴敷局部皮肤充血、发热及表皮下渗液形成水泡,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这种方法又称天灸疗法或发泡疗法,是穴位贴敷疗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出现水泡不要惊慌,水泡较大者可用注射器从水泡下方抽出水,保持皮肤完整、碘伏消毒即可,也可到本科医生协助处理。
3、过敏:也是穴位贴敷过程中常见现象之一。轻者表现为局部皮肤瘙痒、色赤、丘疹或水泡,重者可出现局部溃烂。主要因药物或胶布刺激皮肤所致。轻度过敏者,可适当缩短每次贴敷治疗时间,及延长两次治疗的间歇时间。对初次贴敷患者应仔细询问是否有过敏病史或家族过敏史。
翟芳芝门诊时间:每周一、三全天,周五下午
门诊地点:门诊西4楼415室
徐州健康热线:0516-85707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