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导医网 中医频道: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条件和生活方式的明显改变,加之迅速到来的人口老龄化,导致国民的疾病谱、死亡谱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目前脑血管病已成为危害我国中老年人身体健康和生命的主要疾病。
徐州中医院脑病(针灸)中心副主任中医师韩正勇介绍,据卫生部统计中心发布的人群监测资料显示,无论是城市或农村,脑血管病近年在全死因顺位中都呈现明显前移的趋势。城市居民脑血管病死亡已上升至第一、二位,农村地区在20世纪90年代初脑血管病死亡列第三位,90年代后期升至第二位。据此估算,全国每年新发脑卒中约 200 万人;每年死于脑血管病约 150 万人;存活的患者数(包括已痊愈者)600~700 万。 脑血管病是致残率很高的疾病。据统计,在存活的脑血管病患者中,约有四分之三不同程度地丧失劳动能力,其中重度致残者约占40%。
目前,全国每年用于治疗脑血管病的费用估计要在100亿元以上,加上各种间接经济损失,每年因本病支出接近200亿元人民币,给国家和众多家庭造成沉重的经济负担。值得引起重视的是当前我国高血压患者的数量正在快速递增,且多数患者血压控制不理想,这可能是导致脑血管病高发的最主要原因。此外,人口老龄化的进程加速也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预计到 2030 年,我国60岁以上的人口将达到3亿以上,而脑血管病首次发病者约有2/3是在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另一个不容忽视的原因,即很多人由于缺乏科学的防病保健知识,养成了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因此,预计脑血管病近期在我国还会继续上升,造成的危害也将日趋严重。所以进一步加大防治力度,尽快降低卒中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已成为当前一项刻不容缓的重要任务。
韩正勇副主任中医师介绍,脑血管病的发病率正逐年上升,由于死亡率高、致残率高,所以很多患者及家属都非常关心这一疾病的预防及治疗问题,就相关话题我们给以解答。
造成目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患者对脑血管病的病因认识不足以及缺乏预防观念和没有接受正确的治疗有关。在脑血管病患者就医诊疗过程中存在较多误区。
发病前的误区:缺乏健康检查的观念,建议40岁以上者每年做一次健康体检,如发现问题要及时解决,有可疑指标一定要长期监测,不可忽视。缺乏及时就医的观念,缺乏对病因的了解,尤其是吸烟、饮酒、过劳者处于亚健康者较多,缺乏对疾病预防重于治疗的观念。
发病后的误区:对脑血管病的急性期的病情变化和治疗认识不足,尤其对进展性脑血管病不理解,对脑血管的康复治疗不了解,没有在急性期做好肢位的摆放,早期肢体的被动活动,错过最佳康复期导致病人残障不能很好恢复。
很多人可能有脑血管病危险因素或者曾有脑血管病病史,由于对脑血管病的恐惧,每于换季时即到医院要求输液治疗,以求疏通血管,预防中风。其实,这种预防措施真是错误的。医学发展到今天,最令人信服的结论是建立在设计严格的临床医学试验证据基础上。但至今为止,国内外均未有这样的证据证明定期输液疏通血管可以预防中风,而且这种预防中风的措施只有在中国并且是在最近几年才出现的,并未得到医学界承认。这种措施之所以广为流传其原因可能与民间的传言、商家的误导及一些医疗机构的误导有关。
脑血管病有许多危险因素,输液治疗可能改善一下微循环及血流动力学,但对众多危险因素而言,无异于杯水车薪。输液治疗除了增加肉体上的痛苦,增加经济负担之外,还增加静脉炎、静脉血栓形成、心内膜炎和肺梗塞以及全身感染机会,真正科学地预防脑血管病,是查找并对症处理客观已存在的危险因素,而绝不是盲目无原则的治疗。输液预防脑血管病是一件很荒唐的事,奉劝大家不要盲目效仿。合理的临床用药原则应该是:能口服治疗的就不注射给药,能少输液的就尽量少输液。
事实是正好相反。发生中风的人群与从未发生过中风的人群比较,前者发生中风的可能性比后者更大。中风病史本身就是中风发生的一个危险因素。以前发生中风次数越多,就越容易发生中风。当然,中风的性质可能与先前不同。比如,以前发生脑出血,再发中风可能是脑出血,也可能是脑血栓形成或者腔隙性脑梗死等。
许多患者家属认为一旦家里有中风病人就会很难恢复。中风虽然会给患者带来严重的灾难性的后果,但不是世界末日。每年发生的中风患者中,约有1/3的患者死于各种原因;约有1/3的患者经过治疗可以完全恢复;仅有15%的存活患者会出现严重的伤残,如失语、偏瘫等。中风患者病情的恢复好坏主要与下列因素有关:发病的部位、病灶的大小、合并症的情况、治疗情况、家庭支持情况等。
有些人以为中青年人不会中风,只有老年人才能得。从目前的资料来看,中风确实与年龄相关,年龄越大,中风的可能性就越大。但是,近年来中青年人中风的发病率有逐年增高趋势。其原因较为复杂,主要与遗传、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高血脂等有关;另外与各种动脉炎、先天血管发育异常等疾病有关;还与不良的生活习惯如吸烟、大量饮酒、大量进食高胆固醇食物、缺少休息、活动量减少、精神紧张、工作劳累、吸食毒品等有关。因此,中青年人切不可掉以轻心。
其他几个认识误区
韩正勇副主任介绍,除上面的误区外,对脑血管病的认识误区还有其他几种,这些不正确的认识不仅存在于普通大众,同样也存在于医务人员中,值得警惕。
只要合理饮食,注意降低血压,勤于锻炼,中风完全能够预防。据近年美国神经科学研究所的调查,中风病人死亡率较前下降33%,人们已越来越懂得如何去减少或消除中风的危险因素,如积极治疗高血压、防止肥胖、减少胆固醇食物的摄取以及禁止吸烟等。
此种认识极其荒诞。如果中青年人有严重的高血压病,照样会发生脑中风。在我们的临床实践中,中青年人发生动脉瘤破裂并非绝无仅有。根据临床资料表明,绝大部分中风病人是在60岁以前发病。但临床也发现脑血管病的发病有逐渐年轻化的趋势,发病年龄越来越小,因此中青年人切不可掉以轻心、麻痹大意。
前些年市场上出现各种中风预报仪,风靡一时。但人们很快发现远非如此,一些被中风预报仪判定为“安全”的人,不久发生偏瘫;另一些没什么异常的人被冠以“危险”的帽子。此类中风预报主要使用两种手段,一种是抽血化验血液流变学,然后把这些数据输入计算机,得出结论;另一种是根据指脉仪或微循环测定进行预报。发明这种仪器的人中少有真正的脑血管病专家,难免误入歧途。
尽管不能用现有的技术对脑血管病做出短期预报,但可以根据危险因素知识做出长期预测。这种预测并非完全知道一个人一定会患或一定不会患脑血管病,但可以告诉你10年内患脑血管病的机率。比如有一种称作一过性缺血(简称TIA)的情况,就是常见的中风前期症状之一。TIA可以称为小中风,多数小中风发作仅1至5分钟,病人都能在24小时内完全恢复。大约有半数的中风小发作病人如果不加以必要地治疗,一年之内将会发生脑中风。因此一旦中风小发作,应及时看医生,及时诊断并采取相应措施,应用抗凝药或其他药物可以有效地预防脑中风的大发作。
事实上只有15%的中风病人出现严重伤残,这些病人可能会永久性地失去说话能力或者偏瘫、卧床。每年发生中风的病人中,约有2/3能够存活下来,有1/3的病人可以恢复到接近发病前的正常水平。在中风病人中,大约有半数的病人在经过急性治疗后,仍然有说话障碍和部分偏瘫,但许多病人坚持适当治疗仍能有所恢复。得了中风一定要有坚定的信心,积极治疗。
得过一次中风的病人再发生第二次中风的机会很大。对于脑梗塞来说,如果得病之后不注意预防,那么5年内发生第二次脑血管病的机会是1/3。但是对于大多数病人来说,通过服药和改变生活方式可以防止中风再发生。
“鼻子经常出血不得脑血管病”
这种说法是毫无根据的。相反,如果经常鼻子出血的人可能凝血功能有问题,对于有凝血功能障碍的人来说,患脑出血的机会更大。
最后,韩正勇副主任中医师提醒,对于容易诱发中风的那些高危人群平时应做到早发现、早治疗,把中风的危险降到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