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医附三院外科段鱼俊:外科手术的个性化治疗

  徐医附三院普外科是医院重点科室之一,现有教授、主任医师5名,副主任医师3名,中初级医护人员10余名。主要承担肝、胆、胰、脾、胃、肠、甲状腺、乳腺等疾病的诊断和外科治疗,以及科研、外科总论和普外科临床的教学工作。

  随着医学对人性化的要求越来越高,医生在医疗处理模式上有了很大的转变。徐医附三院大外科主任段鱼俊介绍,以前在临床上,医生往往只考虑病人病情该采用何种常规方法治疗,而很少设身处地的去考虑病人其他方面的情况。

  而现在,医生不仅要关注疾病本身,更要关注患者的心理健康,关注患者治疗后的生活质量。此外,针对患者的家庭经济状况,医生也要灵活制定不同的诊疗方案,尽可能让贫困患者不因经济状况而失去治疗的机会,这种例子比比皆是。

  段鱼俊主任谈到一个病例:2007年他们收治了一位16岁的安徽少女,这个女孩因车祸导致血腹、出血性休克在当地医院诊断为肝广泛破裂行肝部分切除和修补术,术后患者高热不退,切口感染裂开并溢出大量的咖啡色果酱样浓稠坏死组织,8天后病人转来附三院时已极度衰竭,呈昏迷状,呼吸无力,生命垂危,也花光了家里多年的积蓄。段主任接诊这位病人时,判定病人不只是肝破裂出血,还有胆汁漏、胰漏和严重的腹腔感染。通常这类病人的治疗原则是禁食禁水,完全胃肠外静脉营养;大量使用昂贵的生长抑素等抑制胰液、胃液的分泌;使用高档的抗菌素和抗霉菌的药物;加强胆汁的引流等等即使能治疗好至少也要花费二、三十万元。面对病情如此复杂且家庭经济又十分拮据的病人,段主任制定了非常规的治疗方案:只要病人能进食就鼓励她吃营养丰富的流质饮食,少使用静脉营养药物,在腹腔引流物细菌培养结果显示感染菌已经广泛的耐药、且合并有霉菌生长的情况下决定停用抗生素,不使用抑制霉菌的药物;不用昂贵的生长抑素,这样节省了大量的资金,大大减轻病人的经济负担。另一方面使用持续低负压引流装置加强胰液、胆汁和腹腔的引流,通过裂开的切口每天多次耐心地清理坏死组织;积极保护重要脏器的功能等等,经过56天的精心治疗,最终病人康复出院。

  从事了近三十年外科工作的段主任深有体会地谈到,有些病人不能用常规治疗方案,而应根据每个病人的身体状况、年龄差别等情况的不同,采取个性化的治疗方案给予治疗。

  段主任还收治过一位80余岁高龄老人,这位老人几年前曾在徐医附三院实施胃癌根治术。再次入院时,老人皮肤瘙痒、泛黄,并伴有发热,MRI检查结果提示胆总管占位。当时大家都考虑黄疸是胃癌转移导致胆道梗阻所致,对一位80多岁的老人再次手术治疗大家都很犹豫。最后经过讨论决定以减黄(解除黄疸)为目的实施剖腹探查手术。但在术中发现十二指肠乳头部有一菜花样肿块,具有丰富临床经验的段鱼俊主任当即判断为壶腹周围癌,这种情况通常要实施腹部外科最复杂的手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以达到根治之目的,但是对一个80多岁的老人采用这种手术体质条件又不允许,而单纯切开胆管引流实施减黄手术简单可行,但不切除癌肿病灶又影响病人的预后,在这种两难的情况下,段主任征得病人家属同意决定行非常规的手术——壶腹部肿瘤局部切除术。手术获得成功,老人至今仍健康的生活着。

  本期专家:段鱼俊 1983年毕业于南京铁道医学院,现为徐医附三院普外科主任医师,大外科主任,系中华医学会会员,市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专家库和市科技咨询专家库成员等。从事普外科工作近三十年来,开展的 “胃切除术后并发胆囊结石的临床研究” 等两项研究成果分别获市、局级科技进步二、三等奖,先后发表专业论文十余篇。

  技术擅长:胆石症手术、肝癌的早期诊断和复杂的胆、胰瘘的治疗,肝门部胆管癌切除术、右肝巨大肝癌切除术、全肝结石清除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多发性胰管结石清除术、放射性粒子肿瘤内植入术

  专家门诊时间:周一

  专家咨询热线:0516-85871882、83638406 、13952199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