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档案:李金运,徐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肿瘤内科主任,主任医师,副教授,徐州市抗癌协会委员,中国抗癌协会会员。1989年毕业于徐州医学院医疗系,一直从事肿瘤临床工作。
技术擅长:肺癌、乳腺癌、卵巢癌等恶性肿瘤的化疗、治疗,在减轻癌性疼痛方面经验丰富,利用胸腹腔直管治疗癌性胸水、腹水,疗效显著。曾获徐州市科学进步三等奖1项,在省级以上杂志发表论文7篇。
门诊时间:每周一、四上午 咨询电话:85707122;85803431
50岁的周女士今年5月在徐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检查时被查出患有肺癌,而且已经到了晚期。由于她同时患有重度心脏病,丧失癌症的手术机会,该院肿瘤内科主任李金运用化疗方法对其进行治疗。在化疗中,李主任加入了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对其进行“肿瘤饥饿疗法”。第一个疗程后,患者咳嗽、气喘、胸疼的症状明显减轻;第二个疗程后,患者症状基本消失,复查CT发现,肿块基本消失。
肿瘤饥饿疗法
传统治疗癌症(恶性肿瘤)的方法有放疗、化疗、手术治疗,那么,什么是肿瘤饥饿疗法呢?李主任介绍,癌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能分泌大量促进血管生长的生长因子,有了这些新生血管提供的养分,肿瘤会快速生长。而血管生长因子还会反过来使血管内皮细胞增殖,分泌更多的生长因子。除了为肿瘤提供营养,血管还会为癌细胞提供“逃跑”路径,让它们进入血液循环系统,转移到其他地方。如果没有血管生长因子诱导,毛细血管就不会同肿瘤相连。这样肿瘤既得不到养分,又不能随意逃窜,只能“休眠”,长期作用的结果是导致肿瘤细胞死亡,就可以控制肿瘤患者的病情。这种治疗方法称为肿瘤饥饿疗法。所有的抗肿瘤血管生成的药物都归属于该疗法。
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
李主任说,化疗药物有两个主要特点:一是细胞毒性。化疗药物往往有毒性,大部分化疗药物是芥子气类物质的衍生物,在杀死部分肿瘤细胞的时候也杀死了正常细胞,所以副作用非常大,有时令人难以忍受。第二是耐药性,也就是说,肿瘤细胞非常聪明,它会在生长过程中渐渐适应化疗药物,使用化疗药物变得无效,因此,化疗药物可能需要经常换药。
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YH-16)是一类全新的药物,它并不直接杀死肿瘤,而是直接抑制肿瘤细胞赖以生长和扩散的血管。肿瘤细胞没有血管,则不能继续生长或扩散。因此,它的作用机制在于抑制肿瘤新生血管形成,阻断肿瘤细胞的营养供应,最终达到“饿死”肿瘤细胞的目的。
曾有个经典的体外实验:取一枚孵化9天的鸡蛋,剥去蛋壳,灯下可以看到,蛋清内布满了新生的毛细血管———它们是运送营养物质的通道。这时,将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注射到鸡胚内,能看到新生血管迅速消失,这样,鸡胚就会饿死。
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治疗靶向明确,专门作用于肿瘤赖以生存的新生血管,不影响正常细胞生长。与传统的癌症治疗手段相比,它疗效显著,不产生耐药性,且毒副作用较大,经大量动物实验证明,在长期大剂量静脉给药情况下,受试动物未出现不良反应;正常剂量用药后肿瘤大多出现萎缩至消失,抑瘤率达70%以上。
肿瘤饥饿疗法的优势
肿瘤饥饿疗法的优势主要表现在3个方面:①肿瘤饥饿疗法针对肿瘤新生血管发挥抑制作用,不影响人体已形成的正常血管,该方法的毒副作用较小,无化疗药物引起的造血系统损伤等副作用。②肿瘤的耐药性是由于其基因的不稳定性,而血管内皮细胞基因稳定,不易突变,因此饥饿疗法无耐药性。③肿瘤转移的主要途径之一是血道转移,抑制血管形成也就切断了肿瘤的主要转移途径,因此抗肿瘤转移也是该疗法的优势之一。以上这些优势都是传统化疗药物不具备的。
据悉,徐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最早将此方法应用于临床,目前,已有多位患者获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