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导医网 徐州儿科频道:(通讯员 姜伟 曹玉姣)前段时间天气炎热,很多孩子都待在空调房。殊不知,经常吹空调,吃生冷寒食也易引发宝宝们的肠道疾病。徐州市儿童医院最近收治的肠套叠患儿就比之前有所增多。小儿普外科主治医师张翔提醒,肠套叠是一种小儿常见的腹部疾病,对于孩子没有特殊原因的烦躁哭闹、呕吐、大便带血等症状,家长应警惕肠套叠的可能,要尽快到医院诊断和治疗,如果延误了保守治疗的时机,宝宝可能就要动手术了。
肠套叠:8个月男童患上肠套叠
由于父母要上班,8个多月的烁烁(化名)一直是爷爷奶奶带着。前几天,烁烁爸妈下班回家发现他有点闹,怎么哄也哄不好。奶奶说,白天烁烁的胃口不太好,吃什么吐什么,比以往难带一些。家里人最初以为孩子是受凉,也没有太在意。但是紧接着,烁烁开始哭闹,肚子也胀得厉害。家人抱他的姿势只能竖着,不能横向,横向的话他会哭得更厉害,无法控制。
妈妈见烁烁症状越来越严重,便立即带他到徐州市儿童医院肠套叠与结肠息肉专病门诊就诊。小儿普外科的张翔医生对烁烁进行了检查,经过B超检查和粪便化验后确诊为小儿肠套叠。之后,张医生紧急为烁烁安排空气灌肠,予以复位,孩子很快脱离了危险。在禁食7小时后,烁烁排出了含活性炭的黑色粪便,恢复情况良好。
据张医生介绍,小儿肠套叠是一种常见的小儿腹痛疾病,孩子的一部分肠管套入了邻近的一部分肠管里,而套入的肠道因缺血发生水肿,肠壁静脉弩张破裂出血,从而出现便血,如不马上复位,会因动脉血供不足导致肠坏死。该病多发于2岁以内的婴幼儿。
大多的肠套叠患儿可避免手术
“肠套叠的发生与多种因素相关,孩子出现肠套叠,首先的表现是突发间隙性哭吵,发作时面色苍白,呈异常痛苦状,拒绝吮奶。”张医生说,由于孩子太小,腹痛时无法用言语表达,反复发作后,患儿精神渐差、嗜睡、面色苍白、精神萎靡甚至出现休克;腹痛发作后不久便发生呕吐,排出含血和黏液的粪便。随着病情发展,严重的患儿会出现昏迷和休克。
“如果患儿的肠套叠发现得早,在12小时内处理,都可以用空气灌肠疗法温和处理。而如果套叠的时间超过48小时,宝宝排出了鲜红色的大便,腹胀严重,说明肠管已经缺血、坏死,必须手术治疗。”张医生表示,“90%以上的肠套叠患儿都可以通过空气灌肠治疗,成功率非常高;严重者则需要开腹手术治疗,甚至需要切除坏死的肠管。”
张医生提醒家长,如果发现小儿有无故哭闹、呕吐和排便不正常等情况,应警惕肠套叠的可能,最好能在24小时内就诊,同时记下小儿哭闹的时间,为医生准确判断病情提供依据。
结肠息肉:小儿大便带血不一定是痔疮和肠炎在作怪
儿童也会长肠息肉?没错。儿科医生发现,一些孩子经常腹痛、腹泻,有时大便带血,这些患儿常被误诊为痔疮、肠炎等病,其实经过小儿电子结肠镜的检查,却发现是儿童型肠息肉。
雷雷(化名)今年5岁了。爸妈都在外地打工,他跟着爷爷奶奶在徐州生活。因为爷爷开了一个小卖部,他平时经常从店里拿零食吃。2年多前,爷爷发现他经常腹泻,有时可见到血液黏在大便上面,便带他去了附近的小诊所看,被诊断为患上了痔疮。医生开了一些治疗痔疮的药物,但是雷雷服药之后大便带血的症状一直没有消退。
不久前,雷雷爸妈回家,发现儿子的症状后,带他到徐州市儿童医院肠套叠与结肠息肉专病门诊就诊。张翔医生接诊后发现,雷雷并非是得了痔疮,而是结肠息肉在作怪。经过手术治疗,目前雷雷已经康复。
据了解,人体的胃肠道黏膜是息肉好发的部位。不仅成人会长肠息肉,儿童也难以避免。临床上,儿童结肠息肉的发病高峰在3—6岁,以男孩多见。一般情况下,息肉常常以便血为首发症状,表现为间断性大便带血,多为鲜红色。息肉较大的,有时可引起肠套叠,以致造成肠梗阻而出现腹痛的症状。如果息肉继发感染,可表现为黏液便或黏液血便,因而患儿常常被误诊为“出血性结肠炎”。此类患儿给予抗菌类治疗后往往症状会暂时好转,给人以假象,导致反复使用抗菌素治疗,既延误了病情,又滥用了抗菌素。
电子结肠镜是发现结肠息肉的好办法
“在儿科,腹痛、腹泻是常见的疾病,大多数是感染性肠炎或过敏性疾病引起的。”张医生表示,如果孩子反复出现腹泻、腹痛、便血,经过多次抗炎等治疗后都没有好转,或好转后又容易复发的话,则应要警惕结肠息肉的发生。这几年,小儿肠镜检查技术应用广泛,对原因不明的腹痛、腹泻、便血等消化道症状的患儿,可以通过肠镜检查来进一步了解下消化道的疾病情况,这是目前发现小儿肠息肉的较好办法,也是治疗息肉的有效手段。目前,徐州市儿童医院在治疗结肠息肉时使用的电子结肠镜是小儿专用,微创治疗技术在苏北地区一直处于领先地位。
张医生同时提醒家长,家长应警惕儿童型肠息肉的发生,当孩子反复出现腹泻、腹痛、便血时,最好给孩子做个结肠镜检查,以便尽早明确诊断。
徐州导医热线:0516-85707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