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长“红胎记”可能是血管瘤 专家提醒早判断早治疗

2015-07-06 17:21
摘要:
红胎记常见有鲜红斑痣和血管瘤,出生后出现或生后不就出现,皮损表现为充血性、擦伤样或毛细血管扩张性斑片……徐州儿科热线:0516-85707122

  全程导医网 徐州儿科频道:宝宝臂上红斑,竟然是“血管瘤”,这令刚刚晋升为父亲的刘先生“大跌眼镜”。一个月前,刘先生仅一个多月大的宝宝左臂上的红斑竟然迅速扩散到整个手臂,后经市儿童医院皮肤科医生检查发现,宝宝手臂上红色“胎记”原来是“血管瘤”。经过一个月的治疗后,小宝贝的血管瘤已经不再生长,而且消退明显。市儿童医院皮肤科主任陈萍提醒家长,对于“红胎记”,家长要多留心眼,以免错过最佳治疗时期。

  左臂小小“红豆子”越长越大   原是“血管瘤”在作祟

  刘先生初为人父,儿子的降临让这个家庭处在无尽的欢乐中。可几天后,正在给宝宝洗澡时他发现孩子左手臂出现了一些红斑,以为是脏东西,可是怎么洗也洗不掉。家里的老人说:是胎记,不用管!

  可是随着小宝贝的成长,左手臂的红斑越长越大、越来越明显,有些地方还突起来像一粒粒豆子,颜色鲜红,好像随时都会出血一样。刘先生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立即带宝宝去当地县医院看病,医生告诉他,小宝贝左上肢的红斑是“血管瘤”,由于孩子太小、瘤体太大,推荐他带孩子到市儿童医院皮肤科咨询。

  愁眉不展的刘先生急忙带着刚满月的小宝贝来到市儿童医院皮肤科就诊。经过皮肤科陈萍主任的详细检查,确诊孩子患的是“血管瘤”。

  血管瘤是婴幼儿常见的良性肿瘤

  “瘤体生长迅速,才一个多月就发展到整个左上肢内壁。”陈萍主任介绍,血管瘤是婴幼儿常见的良性肿瘤,病因主要是胎儿期成血管组织畸形或原有血管扩张。血管瘤包括鲜红斑痣及毛细血管瘤。位于胚胎闭合线的鲜红斑痣往往随着小孩的生长会消失,因此不需要治疗。但大部分的毛细血管瘤会经历快速增长再到缓慢增长的过程后逐渐进入消退期,历时5年或更长时间后逐渐消失。

  小儿胎记分为色素型和血管型两大类

  据陈萍主任介绍,小儿胎记分为色素型和血管型两大类。色素型胎记俗称青胎记、黑胎记,其标志是颜色以青、黑、褐色为主,主要是因黑色素细胞异常活跃而引起,常见的有太田痣、咖啡斑、伊藤痣等等。血管型胎记俗称红胎记,其标志是颜色呈现红色或紫红色,常见病种有鲜红斑痣、草莓状血管瘤、海绵状血管瘤等。还有一种胎记以颜色减退为主,如无色素痣、贫血痣等。

  太田痣:约一半患者生后即有,其余多在一岁以内发病,常累及颜面一侧的上下眼睑、颧部及颞部,部分患者同侧巩膜受累,皮损广泛者可累及颊部、额部、头皮、鼻翼及耳部。皮损为褐色、青灰、蓝色、黑色或紫色斑片,可呈网状或地图状分布。一般不能自然消退,随着年龄的增长颜色逐渐加深,面积增大,需要早期积极治疗。

  蒙古斑:生后即有,常见于腰骶部,也可发生在臀部或其他部位。通常为单个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的浅灰蓝、暗蓝或褐色斑。几年内可自行消退,不留痕迹,无需治疗。

  咖啡斑:出生时即有或从幼儿期开始出现。全身任何部位均可发生。皮损为数毫米至数厘米大小的淡褐色斑,边缘规则,形状不一,表面光滑。患者出现6个或6个以上直径>1.5cm的咖啡斑时,提示有神经纤维瘤病的可能。生长在颜面部的咖啡斑影响美观,建议早期进行激光治疗。

  发现红、黑胎记 早判断早治疗

  红胎记常见有鲜红斑痣和血管瘤,出生后出现或生后不就出现,皮损表现为充血性、擦伤样或毛细血管扩张性斑片。在1岁以内随着年龄的增加瘤体逐渐增加,不仅会影响容貌美观,长在特殊部位的还会影响器官功能,甚至危及生命。

  陈主任提醒,小孩出生后发现有红、黑胎记,一定要到正规医院找皮肤科医师看诊后,由医师判断胎记是否对身体有影响,再决定是否需要治疗,切勿耽误最佳治疗时机。

  先进仪器治疗各种类型胎记

  徐州市儿童医院皮肤科引进了Cynergy双波长染料激光及调Q激光治疗仪用于治疗各种类型的胎记。

        ●Cynergy双波长染料激光

  适用范围:1、各型血管瘤;2、鲜红斑痣;3、蜘蛛痣;4、毛细血管扩张(面部红血丝)5、化脓性肉芽肿等。

  治疗年龄:患儿满月至成年人,婴幼儿期治疗效果最佳。

       ●调Q机关治疗仪

  适应范围:(1)咖啡斑(2)太田痣(3)雀斑(4)其他常见的适应症有:文刺、先天性小痣(黑毛痣)、脂溢性角化(老年斑)、扁平疣等等。

  治疗年龄:婴幼儿期及成年期患者

  激光治疗的优势:激光治疗过程短,痛苦小、创伤小,预后好。

     推荐专家:
    
     徐州市儿童医院皮肤科专家 陈萍

关注全程导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