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春是流脑的多发季节,而孩子又是流脑的易发人群,家长们因此也感到困惑,已经给孩子打了预防流脑的疫苗后,孩子还会得流脑吗?专家指出,引起流脑的脑膜炎双球菌不是一种,而是一个庞大的细菌家族,细菌学家根据细菌表面荚膜多糖抗原的不同,将其分为A、B、C、D、X、Y、Z、29E、W135、H、I、K、L等13个菌群。这些不同的菌群在世界各地分布不一样,它们在各自占领的地盘中肆虐为害。比如,在我国长期以来引起流脑的主要是A群,少数是B群;欧美等国主要是B、C群;非洲则以W135菌群为主。这些菌群并非是只固守于一地,它们也爱旅行向外扩张,而近年来随着国际交往日益频繁,人口流动增加,成为这些菌群外出的理想渠道,如W135菌群已从非洲向欧洲和亚洲的一些国家蔓延扩张,英、法、丹麦、挪威、沙特阿拉伯、新加坡等国均遭到W135菌群的侵袭,导致流脑的发生和流行。就我国来说,接种的疫苗为“A群荚膜多糖菌苗”,只能对A群脑膜炎菌感染产生抵抗力,起到90%以上的保护作用,对其它菌群则无能为力。
前一段时间安徽发生的流脑病例是C群脑膜炎双球菌传播所引起的。由于C群流脑具有易传播、隐性感染比例高、起病急、病程进展快、死亡率高等特点,在临床上常表现为暴发型、严重者在发病后24小时内死亡。得了C群流脑后,突发高热,并伴有头痛、全身酸痛、咽痛、咳嗽等症状,部分病人出现皮肤淤斑、淤点,颈部强直、喷射性呕吐等。这便是打了预防针后,有些儿童仍然受到其它菌群感染而患流脑的原因。因此,给孩子打了预防针后,仍要及早加强对流脑的防范。
每年的冬春季,尤其是3~5月为流脑流行高峰时期,平时不要带孩子到人群拥挤的公共场所中去,更不要到患儿家中串门;冬春时节气候多变,在寒潮过境时,要注意孩子的防寒保暖,以免受凉感冒;关注孩子的衣食住行,生活规律,保证睡眠;室内要经常开窗通风透气,保持空气新鲜;勤晒衣服被褥,讲究个人卫生;饮食宜清淡富有营养易于消化,多吃些新鲜蔬菜水果,多让孩子喝白开水;常带孩子到户外活动,锻炼身体,增强抗病能力。在防流脑的措施中,关键是把好国门,检疫部门应严格把关,严防W135菌群入境;检疫、防疫、医疗防治等部门应大力开展对流脑有关防治知识的宣传,与广大群众一起形成广泛的防治网络,一旦发现可疑病例,应进行快速检验,确诊后立即隔离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