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节日期间,一些人会出现烦躁不安、抑郁、失落、失眠等心理问题。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东方人民医院心理学专家靳自斌分析,在心理学上讲,人们面对高度紧张的工作应激状态,躯体内部能够产生一种应激应对机制,也就是说交感神经兴奋状态,大脑认知模式和行为模式处于特定状态。这些都是为了使人们能够适应快节奏的工作和学习。而在假日里,社会环境要求人们休息放松,而心理行为和生理状态的惯性作用使得人们不能马上适应,人们不能很好的适应放松环境,对于工作与学习中存在的未知问题仍然处于探索与思考状态,一些人表现出抑郁、焦虑、忧伤、失落、失眠、心悸等心理问题。
节日心理问题与个人性格有关
靳自斌说,产生这种节日心理综合征的原因,实际上与个人的性格基础有着密切的关系,面对激烈竞争的社会环境人们应该掌握尽快的心理放松技术,学会放弃一些“应该不应该”的传统习俗。使自己安静,使他人放松。中国人的习惯是到了春节要走亲访友、聚会饮酒。实际上,这样的放松对有些人来说是不合适的,特别是对于高级白领,他们可能更需要安静放松。所以说,春节放假期间给心理松绑的方式,是因人而异的。夫妻之间、朋友之间不要因为各自的休闲方式的不同,而增加矛盾,不但无法放松,反而因为家庭矛盾增加一层家庭心理压力。
有些人节日有病是心理原因
在平时紧张的状态下产生的因家人沟通少而产生的被关爱需求的不满,随着节日长假的到来,被爱需求增加,被关爱需求的不满更加强烈。一些人,特别是女性,企图通过生病的方式寻求对方的关爱,这些人没有实质性疾病,躯体不适作为心理需求不满的手段,表现出来。
孩子得不到放松出现心理问题
学生在紧张的学习气氛当中,明显的心理问题是自己支配时间需求的不满。然而,很多中考与高考学生的家长,在春节放长假期间也忽视孩子的需求,强迫孩子读书。靳自斌说,这种强迫的结果是孩子在没有良好情绪状态下学习,学习效果如何也就可想而知了。在一种剥夺需求的状态下,孩子的心理是愤怒的,所以,家长和孩子在放假时的家庭矛盾也会因愤怒而产生。
节日里不要和别人“过不去”
动机冲突是产生心理问题的主要机制。所以,在春节放假期间,自己不和家人、亲友产生动机冲突是预防节日心理问题的关键。节日期间的大家庭聚会,很容易产生婆媳、姑嫂、兄弟姐妹的矛盾。因此,充分尊重每一个人的个体需求的存在,也是减少假期心理问题的高招。同时,减少应酬,增加体育运动,给自己更多的空间,给小家庭更多的独立行动的机会,也是节日放松心理、维护心理健康的有效方法。
咨询热线:0516-85707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