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导医网 徐州就医指南:10月20日是世界骨质疏松日。记者采访了解到,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骨质疏松已经成为全世界的健康问题。骨质疏松究竟是一种什么病?它对我们的健康产生怎样的危害?我们又该如何去预防骨质疏松症的发生?带着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相关医学专家。
老太4年内发生3次骨折
都是因为骨质疏松
两个月前,徐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骨科接诊了一例高龄脊柱骨折的病例。80多岁的李老太太(化名)在抖床单后感到腰背疼痛,当时没在意,自行贴膏药处理,但腰背疼痛症状丝毫没有缓解。到医院接受腰椎X片、核磁共振检查发现,老太胸11椎体新鲜压缩骨折,腰1、2椎体骨折。据悉,这已经是老太4年来发生的第3次脊柱骨折了。
“临床上我们把这类骨折称为‘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属于病理性骨折。其病因正是容易被老年人忽视的流行病———骨质疏松症。”市一院骨科一病区主任杨效宁如是说。
他介绍,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骨量低、骨组织微结构损坏、导致骨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为特征的全身性骨病。换言之,全身骨骼处于一种“生长与溶解”的动态平衡,当“溶解”速率大于“生长”速率,骨质就会出现“疏松”。
杨效宁说,骨质疏松症本身包括三大类症状:1、疼痛,腰背部或全身酸痛;2、脊柱变形,可造成身高降低和驼背,最终导致胸廓畸形,影响心肺功能;3、易骨折,往往是低能量或非暴力骨折,常见部位是胸、腰椎、腕部及髋部。
“骨质疏松症的危害在于疼痛本身会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脊柱变形、骨折可能致残,从而造成患者生活不能自理,增加肺部感染、褥疮等并发症的发生率,给个人、家庭及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杨效宁说。
据了解,发生骨质疏松后,千万不可置之不理,尤其是老年患者应高度重视骨质疏松症的治疗,建议及时到专病门诊检查就诊,接受系统性治疗。
据介绍,抗骨质疏松症药物按作用机制可分为骨吸收抑制剂、骨形成促进剂、传统中药以及针对绝经女性激素治疗。目前相关药物应用已有较为成熟的体系,安全性高。专科医师会根据患者基础病情、骨密度检查、生化检验结果,综合考虑治疗方案。有效的抗骨质疏松症药物可以增加骨密度,改善骨质量,降低骨质疏松性骨折发生率。
如果因骨质疏松导致了骨折,则需要根据骨折情况进行保守治疗或手术治疗。李老太就接受了微创的椎体成形术,即老百姓常说的往骨折部位打“骨水泥”。
预防骨质疏松症
应从儿童青少年抓起
在长期的临床观察中,徐州市肿瘤医院骨科主任欧阳晓发现,大家对骨质疏松症的认识存在不少误区,像是“骨质疏松症是老年病,与年轻人无关”“人老骨骼骨质疏松是自然规律,没必要干预”“预防骨质疏松症,无需从小开始”等言论较为常见。对于这些不当认知,他一一进行了解释。
首先,老年骨质疏松症多发于60岁以上人群,其中,女性约占30%-35%,也就是说,老年女性更容易患有骨质疏松症。这是因为,女性绝经后雌激素缺乏,会造成骨量丢失增加,进而出现骨质疏松。一般来说,妇女绝经后5-10年内,骨质疏松易发生。还有一种骨质疏松叫作继发性骨质疏松,它继发于多种因素,如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长期饮酒,伴有甲状腺功能亢进、糖尿病、骨髓瘤、慢性肾病等等。这一类型的骨质疏松就可发生于各种年龄层人群,不止老年人。
很多人认为,人一上了年纪,难免会腰酸背疼,容易骨折,所以即便患有骨质疏松也不必急于治疗。对此,欧阳晓提醒:“一定要尽早干预,避免造成更大损伤。”据了解,患有骨质疏松后,身体就像玻璃一样弱不禁风,包括咳嗽、打喷嚏、用力提重物或抱小孩等在内的轻微动作就会导致骨折。而老年人一旦骨折,治疗方面局限较多,会大大影响生活质量。因此,建议对骨质疏松早发现、早治疗,通过药物及生活方式改变来预防骨质疏松的发生和发展。
“当然,这种预防是越早越好。有研究证明,如果在青少年时期,每天补充钙1200毫克或更多,则可以使钙在骨骼中沉积更多,使骨密度峰值升得更高,那么,年老时发生骨质疏松症的几率可有效降低。”欧阳晓如是说。
他还建议,预防骨质疏松症,应从儿童青少年抓起,如注意合理膳食营养,多食用含Ca、P高的食品,如鱼、虾、虾皮、海带、牛奶(250ml含Ca300mg)、乳制品、骨头汤、鸡蛋、豆类、精杂粮、芝麻、瓜子、绿叶蔬菜等。尽量摆脱“危险因子”,坚持科学的生活方式,如多接受日光浴,不吸烟、不饮酒、少喝咖啡、浓茶及含碳酸饮料,少吃糖及食盐,动物蛋白也不宜过多。
此外,千万不要小看运动在防治骨质疏松症中的重要作用。因为人在运动中会不停地刺激骨组织,骨组织就不容易丢失钙质,骨组织中的骨小梁结构会排列得比较合理,这样骨质疏松症就不容易发生。(王任飞)
徐州健康热线:0516——85707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