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儿童医院MDT:多科专家会诊一名患儿 个体化肿瘤诊治方案更高效

  全程导医网 徐州就医信息每年的4月15日—21日是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今年宣传周主题是“科学抗癌预防先行”,旨在倡导全社会积极行动起来,加大防癌抗癌科普宣传,提高群众预防筛查和早诊早治的认知和接受度,切实降低肿瘤带来的社会危害和疾病负担。

  曹慧主任说,“近年来,我国肿瘤发病呈显著上升趋势。我国每年新发病例超过350万,死亡病例超过200万,防控形势严峻。”

  但千万不要以为,肿瘤只是成年人的“专利”,现在越来越多的肿瘤已经“盯”上了孩子。

  这是我们不愿提及的一个话题,我们希望每个孩子都可以被生活温柔以待。然而全国肿瘤登记中心两年前的数据显示,中国每年新增3至4万名儿童肿瘤患者,平均每1万名儿童中,就会有1名肿瘤患儿。每一个数字背后都是一个家庭的心碎。我们希望能够有更多的人了解它,正视它,面对它,及时地发现它,掐灭它,让更多的孩子健康长大。为此我们采访了徐州市儿童医院诸多科室的相关专家,希望能为大家揭开儿童肿瘤真实的面纱。

  各年龄段儿童都有可能患上肿瘤

  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并非易事

  专家提醒,儿童肿瘤早发现不易,如果出现淋巴结肿大、无痛性肿块、出血等相关症状时,家长应引起足够重视,及时就医。

  “各年龄段儿童包括新生儿都有可能患上肿瘤,发病部位也包括了全身各系统。”

       神经外科主任李政委介绍,“在儿童肿瘤中,白血病、中枢神经系统肿瘤、淋巴瘤发病率排名前茅。其中在1—3岁的儿童中,肝母细胞瘤、肾母细胞瘤、生殖细胞肿瘤等较多见。”

  “儿童肿瘤早发现、早诊断和早治疗并非易事,多重因素可能延误患儿诊治。”普外一科主任曹慧介绍,“一是因为不少家长认为儿童肿瘤罕见,即便孩子出现了疼痛、肿物等异常症状也很少往这方面想。二是儿童年幼,患病时无法准确表达感受,也造成肿瘤发现困难。同时,目前相关筛查技术手段有限,也制约了儿童肿瘤的早期发现。”

  专家提醒,如果孩子颈部、腋下、腹股沟等处淋巴结肿大长时间不消,或短时间明显增大,需警惕淋巴瘤可能。四肢、腹盆部、后腰部等一旦发现肿块,尤其是无痛性肿块,须就诊查明原因。此外,儿童眼部如果发生胀痛、眼球突出、眼球运动异常等症状,也提示可能有眼部肿瘤。

  与成人肿瘤发病原因不同 规范诊治大多数儿童肿瘤可治愈

  不过家长也不用谈癌色变。

  小儿泌尿外科主任冯东川介绍,“如果能够早诊早治,很多儿童肿瘤的愈后还是很好的。因为儿童肿瘤绝大多数来源于胚源性组织,对化疗、放疗等敏感性优于成人。因此手术结合放化疗,疗效普遍很好。加上儿童心理单纯,正处在生长发育期,身体恢复会比成人更快。与成人肿瘤发病原因不同,儿童实体肿瘤主要与母亲孕期胎儿发育过程中胚胎组织残留有关。因此,母亲孕期父母双方身体状况、环境状况及饮食状况,与儿童实体肿瘤的发生密切相关。”

  冯东川提醒,为了宝宝,父母要提前进行健康作息。儿童要从小养成良好的饮食生活习惯,不过多食用激素类食品,远离吸烟环境和有污染环境,坚持锻炼身体,增强免疫力。

  成立肿瘤多学科诊疗中心 让诊治规范化

  多科专家会诊一名患儿 个体化肿瘤诊治方案更高效

  儿童肿瘤难治——难在不易诊断、治疗棘手。倘若不幸得了肿瘤,怎么治、去哪治,这中间的迷茫曲折又将成为患者及家属的一大隐痛。

  如何破解这一难题呢?我们做了一项有益尝试——成立肿瘤多学科诊疗中心。通过多学科专家团队的综合讨论,为患儿提供更加科学规范的诊治方案,受到了患儿家长的一致肯定。

  肿瘤多学科(MDT)诊疗中心是针对某一肿瘤患儿,根据其机体状况,肿瘤的病理类型、侵犯范围(病期)和发展趋向,有计划地、合理地应用现有的各科治疗手段,由多学科专家组共同完成恶性肿瘤病人的诊治。专家组由与肿瘤诊治相关的内外科、血液肿瘤科、介入科、医学影像科、超声医学科、检验科、病理科等多科专家组成。

  医务科多学科诊疗项目负责人王珏介绍说,“肿瘤是一个全身性疾病,需要采用局部和全身相结合的综合治疗方案。推行肿瘤多学科(MDT)诊疗中心,不仅可使医院肿瘤患儿的诊治更加科学、规范,从而提高患儿治愈率和生存质量,而且能够减轻患儿家长经济负担。”

  常见的儿童肿瘤

  ●肝母细胞瘤

  去年医师节前,普外一科主任曹慧的手机上收到一条信息,这是一条表示感谢的短信。发短信的赵先生是安徽萧县人。

  时光追溯到两年前的夏天,赵先生带着6个月大的女儿来到儿童医院的时候,他已经有点不知所措。女儿上腹部鼓起的疙瘩,让他心里有个不好的预感。孩子被诊断为小儿肝母细胞瘤

  曹慧主任说,“小儿肝母细胞瘤,由肝脏胚基组织发生的肝脏恶性肿瘤。多发生于3岁以下婴幼儿。临床特点是腹部逐渐增大、上腹可触及包块、食欲减退、消瘦、贫血等。晚期有黄疸、腹水等。根据临床表现和实验室、辅助检查结果确诊。如果肿瘤是单发的、瘤体较小位置表浅且无肝外转移,手术切除可获治愈。”

  “这是一种相对多发的小儿复杂疾病。从治疗上来看,越早发现并接受规范治疗,治愈的希望越高。有些孩子的情况发现得太晚了,治疗效果就不好。对于赵先生的女儿来说,属于发现较早的。”曹慧主任说,对于肝母细胞瘤的治疗,手术切除是第一步。

  不过,这一手术的风险极大。由于肿瘤巨大,而且发展很快,已经挤占、压迫周围血管和其他脏器,小儿腹腔中本来就空间小,肿瘤压迫后腹腔中的解剖结构往往会发生扭曲移位,手术极考验主刀医生的经验技巧。此外,肿瘤附近血管丰富,且紧贴下腔静脉,有很多分支,一旦破裂出血,很难找到出血点,将如同溃堤般堵也堵不住。

  曹慧主任表示,“小儿外科往往会面临这样一个问题。同样的手术,成年人可以承受,但对于小儿来说,就要考虑到身体承受能力。所以,在制定手术方案时,我们往往需要综合评估,多次推敲,把各种可能出现的风险都要预先评估并作出预案”。

  一切准备就绪以后,赵先生的女儿接受了手术。手术中,曹慧主任将其病变的右半个肝脏切除。

  到现在已经两年过去了,听到赵先生说孩子一切都好,定期检查未发现异常,曹慧也由衷地感到欣慰:“通过我们的努力,孩子收获健康的同时,我们也会很有成就感”。

  曹慧主任说,“ 在儿童腹部肿瘤中,神经母细胞瘤、肾母细胞瘤、肝母细胞瘤发病数量位列前茅。肝母细胞瘤属胚胎性肿瘤,多在出生时已经形成,随后不断长大、侵袭、转移。肝母细胞瘤多见于6个月-3岁的婴幼儿,尤其是出生后1-2年内多发,3岁以下患者占了85%-90%。去年一年,在小儿普外科病房里收治的患儿中,患肝母细胞瘤的孩子就有10多例,最小的手术患儿仅4个月大。”

  ●神经母细胞瘤

  三岁女童娜娜,因肚子痛,有些哭闹,家人最开始以为她是因吃多才导致肚子痛的,就没在意。后来,娜娜又间断发热,反复低烧了一个多月,不想吃饭,精神萎靡,家长以为是感冒发烧,带她去了当地医院,治疗了一个月,也没见好转。最后,娜娜来到徐州市儿童医院进行进一步检查才发现,孩子患有腹膜后神经母细胞瘤,且肿瘤有多处,手术风险很大。

  曹慧主任给她予以手术+化疗治疗,病情得以缓解。在娜娜平安出院的那一天,全家人都感到特别高兴,尽管孩子受了不少的苦,但只要她好好的,一切都值得。

  看着这些小病人,曹慧主任十分心疼。

  曹慧主任告诉记者,“神经母细胞瘤为交感神经系统由不成熟的细胞生成的恶性肿瘤,为5岁以下儿童及婴幼儿常见的恶性肿瘤。常见的神经母细胞瘤的部位为肾上腺(肾脏顶部的一个三角形的结构),也可以发生在任何其他部位如腹腔、胸腔、颈部或脊柱周围。”

  神经母细胞瘤的症状在每个患儿身上都有所不同,取决于它发生的部位。

  曹慧进一步举例:腹腔:肚子疼、肚子摸着有个不疼的包块、便秘或腹泻。胸腔:喘息、胸疼、眼皮下垂、瞳孔不一样大。其他部位:皮下肿物、眼球凸出、眼周围瘀斑、背疼、发烧、体重下降、骨头疼等等。“5岁以下的孩子如有以上症状要马上就医。”

  “对于该病的诊断,病史及医生的查体很重要。其他检查包括尿和血的检查,如查儿茶酚胺的水平。影像检查如X光、超声、CT、间碘苄胺扫描、核磁及取组织活检等等。”

  曹慧说,“诊断了神经母细胞瘤还要进行分期,分期越高预后越不好。治疗依肿瘤的部位及分期等因素进行手术治疗、化疗、放疗或综合治疗。早期神经母细胞瘤治愈率极高,和成人肿瘤的疗效有着很大的区别。但神经母细胞瘤到了晚期治疗起来相对困难,治疗周期也长,花费巨额医疗费用,4期神母国内总体治愈率比早期下降很多,因此家长一定要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肾母细胞瘤

  两岁的男婴轩轩活泼好动,最近几周来,他却变得“文静”了,胃口不好,四肢渐渐消瘦。妈妈起初以为轩轩的异常表现是受天气变化的影响,直到一天晚上,在给他洗澡时,妈妈突然在他的肚子上摸到了一个“鼓包”。检查结果令全家人悲痛欲绝:轩轩被诊断为肾母细胞瘤。

  小儿泌尿外科主任冯东川指出,肾母细胞瘤是小儿泌尿系统中常见的恶性肿瘤,属胚胎恶性混合瘤。肾母细胞瘤大部分患者在一岁前发病,一至三岁的幼儿最常见。

  “肾母细胞瘤多为单侧肾脏病变,也有部分患者两个肾脏都有病变。有些患儿可伴其他畸形,例如眼睛虹膜缺损、泌尿生殖系统畸形等等。”冯东川主任告诉记者,作为婴幼儿最常见的腹部恶性肿瘤之一,肾母细胞瘤常见的症状是腹部发现肿块。由于早期的肿块体积较小,对营养的吸收及健康都没有影响,亦无其他症状,因此多数是在洗澡或更衣时偶然为家长发现。肿瘤增长或扩散时,可出现小便带血、发热、身体消瘦、面色苍白、腹痛及高血压等症状。

  冯东川介绍说,“目前,肾母细胞瘤的切除率高,5年生存率也比较高。目前肾母细胞瘤的主要治疗方法是综合治疗。采用外科手术,把受病变影响的肾脏切除。如果肿瘤已经很大,并且扩散至附近的重要组织,便要以化学疗法治疗,利用药物将肿瘤缩小,然后才施手术。

  ●睾丸肿瘤

  小儿睾丸肿瘤是常见的小儿先天性肿瘤之一,但发病率并不高,多发生于婴幼儿,大部分都属于是良性肿瘤,因此通过及时治疗是可以治好的。

  小儿泌尿外科主任冯东川给我们列举了几种小儿睾丸肿瘤的主要表现。

  无痛性肿块:缓慢生长,硬实的无痛性阴囊肿块,大儿童可有阴囊沉坠、腹膜沟牵拉感。若发生睾丸肿瘤扭转者常有阴囊部位疼痛主诉。

  急性睾丸炎症状:肿瘤出血、坏死可有急性睾丸炎症状,如突起畏寒高热,可有恶心呕吐及全身不适。局部表现为睾丸疼痛多为单侧,有时呈剧痛,并有阴囊、大腿根部以及腹股沟区域放射痛。也可有尿路感染,常有尿频、尿急和尿痛症状。体查患侧阴囊肿胀,皮肤发红,温度升高,睾丸肿大压痛。

  阴囊积液:睾丸肿瘤患儿可有阴囊积液;这些症状和体征须与鞘膜积液、睾丸炎症、血肿相鉴别。个别睾丸肿瘤患儿最初的症状为肿瘤转移的压迫症状,如腹腔淋巴结转移压迫引起的排尿排便困难。

  “睾丸肿瘤在早期状态治疗,转移可能性不大,所以早发现早治疗效果就越好。如果错过了早期治疗的时间,等肿瘤发展到晚期,孩子可能会有生命危险。”冯东川说。

  睾丸肿瘤能够被早期发现,小时候要靠父母去发现,到了青春期,生殖健康也需要和孩子多沟通。冯东川说,“睾丸肿瘤症状为一侧阴囊肿大,并在短期内迅速增大,和另一侧不一样。睾丸肿瘤没有明显的疼痛,但有沉重和下坠感,少数可突然出现疼痛性肿块,伴有发热、局部红肿等。有这些症状要去医院检查,B超基本上都能检查出来。”

  冯东川提醒家长们注意,在孩子两个阶段中,小儿睾丸肿瘤容易被发现。一是3至5岁,肿瘤通过生长,在这个年龄段比较容易看出来。临床就诊的小儿睾丸患者中,最多的就是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二是青春期的激素分泌旺盛,刺激肿瘤生长,也是好发期。

  “睾丸左右各一个,正常情况下都位于阴囊内。随着胎儿的生长发育,一般在胎儿后期降入阴囊,如果在下降过程中受到阻碍,就会形成隐睾。其中,单侧隐睾患者多于双侧隐睾患者,以右侧隐睾多见。如果婴儿到了6个月,睾丸还没降到阴囊,需要在一岁时动手术。一岁时做睾丸手术既可以保存睾丸生殖功能,又能避免睾丸肿瘤的发生。如果隐睾不及时治疗,成年后将影响生育功能,发生睾丸肿瘤的机会比正常人大40倍。”冯东川说。

  ●卵巢肿瘤

  不久前,9岁女孩玉玉突然腹部隐隐作痛,还伴有恶心呕吐的症状。家人把它当成简单的肠胃问题来处理,给她吃了点肠胃药。第三天,玉玉腹痛加剧,痛得满头大汗、坐立不安,父母感觉不对劲,这才赶紧带玉玉到儿童医院检查,玉玉被确诊为卵巢肿瘤,由于卵巢已经发黑坏死,最终不得不切除。

  “经过一系列的检查,我们诊断玉玉的腹痛是‘卵巢囊肿蒂扭转’导致,必须做腹腔镜手术。”普外一科曹慧主任说,“术中医生发现,玉玉的右侧卵巢有一个囊肿直径约7厘米。右卵巢蒂部发生扭转,整个右侧卵巢都已经发黑了,肿得很大。卵巢肿瘤发生急性扭转后,因静脉回流受阻,瘤内充血或血管破裂致瘤内出血,导致瘤体迅速增大,然后病人会因剧烈腹痛伴恶心、呕吐症状甚至休克。只有及时手术复位,才能保留住卵巢及附件。而卵巢和输卵管是维持女性内分泌和生育功能的重要器官,对于青春期尚在生长发育,且未生育的女孩尤为珍贵。

  据曹慧介绍,“卵巢囊肿是一种比较高发的疾病,有20%的女性都不同程度患有卵巢囊肿。而卵巢囊肿蒂扭转是妇科急性病之一,约10%卵巢肿瘤可发生蒂扭转,常发生于激烈活动或体位突然改变时,患者突然发生一侧下腹剧痛,常伴恶心,甚至是休克。”

  曹慧说,卵巢肿瘤一旦发生扭转或破裂,导致器官坏死,女孩可能面临卵巢被切除的风险,这对孩子今后的生育能力会带来损害,对未来身心健康也会产生影响。很多人认为未成年的女孩与妇科肿瘤是绝缘的,家长也容易忽略这种可能性。女孩出现下腹持续疼痛,常被认为是肠胃、阑尾等问题,若未及时检查,有可能延误病情。曹慧表示,“对伴有下腹痛的女孩,尤其是突然感觉腹痛剧烈的女孩,一定要及时到正规医院就诊。

  ●髓母细胞瘤

  李政委主任说,“髓母细胞瘤是最常见的儿童脑肿瘤之一,占所有儿童脑肿瘤的25%。恶性程度极高的胚胎性肿瘤,被定为4级肿瘤(WHO),恶性程度高,预后差,多发于后颅窝。发病高峰在5—10岁间。孩子出现不明原因的头痛、恶心呕吐,继而步态不稳、眼球震颤、复视,首先应考虑髓母细胞瘤的可能。髓母细胞瘤治疗预后较差,通常手术为主,放化疗辅助。”

  “髓母细胞瘤早期没有什么症状,再加上孩子小不会表达,因此不容易被发现,一般发现时肿瘤都已经很大了。”神经外科主任李政委告诉记者,由于髓母细胞瘤患者发病时多有呕吐症状,所以容易被误诊为消化道疾病。

  山东微山男孩亮亮,1岁5个月时,出现呕吐症状,精神不好,家人带他到当地医院,被当成胃肠道疾病处理。输液后,孩子精神有所好转,但过几天又反复,且呕吐症状依然没有缓解。亮亮父母这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遂带着孩子来到徐州市儿童医院。经过脑部核磁共振检查,亮亮被确诊为髓母细胞瘤。

  “孩子入院时,肿瘤已经非常大,可以说后颅窝2/3都已是脑肿瘤。”李政委主任说,由于肿瘤在后颅窝,靠近脑干,且已压迫脑干(心跳呼吸中枢),一旦压迫得更加厉害,会导致心跳忽然停止,因此非常凶险。“仔细分析了患者的病情后,我们先给他做了脑室外引流,减轻患者的脑积水,孩子的症状缓解明显后,完善相关检查,我们给他做了手术切除。”

  李政委主任说,“手术过程中,由于肿瘤大,压迫着脑干,术中发生了两次血压严重下降的危险情况。每一次,医生们都是沉着冷静应对,给患者进行止血、输血等手段,待血压恢复正常,再继续手术。最后经过5个小时的手术,亮亮后颅窝的脑肿瘤终于切除完毕。由于髓母细胞瘤容易通过脑脊液转移,手术后病情稳定后,亮亮转到血液科继续接受化疗(年龄小于3岁一般不做放疗)。”出院后,亮亮病情稳定,影像学检查没有发现复发。

  “儿童肿瘤发病率逐年上升,以血液肿瘤和中枢神经系统肿瘤为主。”李政委说,髓母细胞瘤是一种恶性肿瘤,很容易在中枢系统通过脑脊液播散,而且肿瘤往往都压迫脑干(心跳呼吸中枢),手术不易全部切除,术后行放化疗是必需且有效的治疗手段。

  李政委主任在接受采访时表示,髓母细胞瘤发病机理还没有完全明确。有可能是孩子出生后,胚胎组织没有退化,受到特定环境的刺激,小脑残留的胚胎组织再次发育。至于胚胎组织为什么不退化,目前原因还不清楚。

  李政委主任说,“髓母细胞瘤高发于5-10岁的孩子,早期症状是头痛、头晕、行走不稳,恶心、呕吐等。以前,一旦患上髓母细胞瘤,患者的5年生存率很低,现在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髓母细胞瘤患者5年的生存率已极大提高。”

  专家建议:每年带孩子做一次体检

  专家表示,儿童肿瘤的发生与遗传、胚胎发育等有一定关系,有生长快、病情进展迅速的特点。儿童肿瘤治愈率相比成人高,但很多儿童肿瘤由于家长没能及时带来就医而错过最佳治疗期。儿童肿瘤早发现、早诊断和早治疗并非易事,需要共同关注。

  如果发现不及时,比较大的肿块容易出现破裂出血,最后可能转移到其他器官,危及生命。儿童肿瘤比较小的时候不易发现,患儿可能没有症状,如果出现异常情况,家长应及时带孩子就诊。专家建议,家长每年带孩子做一次体检,做一次B超检查,发现早治疗效果会更好。

  徐州导医热线:0516-85707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