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脑病科张秀胜:情志调摄重在戒怒戒忧 冬春时节须防外邪袭人

  全程导医网 徐州就医指南: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脑血管病患者越来越多。脑卒中就是我们俗称的中风,该病不仅发病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高,死亡率也高,往往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想要避免被中风侵袭,日常应该怎样预防?中风一旦发作,如何干预和治疗才有效……这些都是市民关心的问题,亟待专家解答。

  11月16日下午,由徐州报业传媒集团和徐州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联合主办,徐州报业传媒集团健康医疗中心承办的公益活动——名医大讲堂在徐州报业传媒集团五楼会议室举行。徐州市中医院针灸脑病科主治中医师张秀胜博士从中医的角度对中风的预防及治疗进行了详细论述和解读。

  起病迅速、症见多端 中风病严重威胁人类健康

  中风是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具有极高的发病率、死亡率和致残率,医学界把它同冠心病、癌症并列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三大疾病之一。中风之所以可怕还在于,有些中风病人即使抢救成功,也会留下肢体麻木、口齿不清、半身不遂、瘫痪等后遗症,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徐州市中医院针灸脑病科主治中医师张秀胜博士说,中风发病迅速犹如秋风扫过,半身枯萎,所以古人也称为“偏枯”。该病起病迅速,来势凶猛,与自然界“风”的特性一致,有起于顷刻之间,善行数变,变化多端,好侵袭人体头面、巅顶的特点。因此,古代医学家把这种病类比而得名“中风病”。

  据介绍,从中医上讲,中风的病位在脑,与肝、脾、肾三脏相关,多因素体痰热内盛、阴虚阳亢或气血亏虚,加之饮食、情志、劳倦等所致。临床轻症以偏瘫、言语障碍、口眼歪斜等多见,若重症患者,则会出现意识不清、大小便失禁等。

  有相关统计表明,我国每年发生中风的病人达200万,每年中风病人死亡120万。现幸存中风病人中,致残率高达75%。更要命的是,得过中风的患者还易再次复发,每复发一次,病情就加重一次。张秀胜博士表示,中风给人类健康和生命造成极大威胁,因此,充分认识中风的严重性,提高中风的预防与治疗水平、降低中风的发病率,致残率和死亡率是当务之急。

  依照中医“治未病”理论调治 可有效预防中风发生

  据了解,中风病因可分为先天因素和后天因素两部分。先天多指正气不足,常谓与年龄因素相关,古语有云“年四十而阴气自半,起居衰矣”,现在临床统计,中风以50岁以上老年人多见。后天因素方面包括劳倦内伤、饮食不节、五志过极。所谓五志过极,指的是情志失调,特别是暴怒容易引发中风。

  “中风发病虽急,但其形成与发生是循序渐进的过程。绝大多数中风患者在真正发病之前有长达若干月甚至几年的非健康‘未病’状态,若按照中医养生‘治未病’理论,进行调治,可有效地阻断其进一步向疾病方向转化。”张秀胜博士指出,在中风高发的严峻现实面前,中医的“治未病”理论将发挥重要作用。

  “治未病”包含三个层次:一是未病先防,强调养生预防疾病;二是既病防变,提倡早发现早诊治;三是病后防复发。这三个层次恰好与现代医学心脑血管病的“三级预防”理念不谋而合,相互对应。

  我们常说,认识到“预防大于治疗”才是健康的真谛。张秀胜表示,在“治未病”的理论中,未病先防排在首位,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中医认为,疾病虽未发生,但如果邪气已内伏,机体的阴阳失调就会导致疾病的发生。因此,应遵从整体观念,去调节人体的阴阳平衡,从而达到养生防病的目的。”

  情志调摄重在戒怒戒忧 冬春时节须防外邪袭人

  中医养生预防中风,主要包括情志调摄养生、四时养生、饮食养生、体质养生、运动养生,以及针灸、推拿、气功等其他调摄养生。

  首先来讲讲情志调摄养生。

  张秀胜博士称,情志的变化既可以改变人的行为活动方式,又可以改变人的脏腑机能状态,从而导致人体生理病理变化。如长期性格暴躁,精神紧张,“怒则气上”,可使血压波动升高;“思则气结”,情绪抑郁导致机体免疫功能紊乱,抵抗力下降,外邪易于侵犯,诱发中风。因此,中医提倡清静养神,调摄情志,以情胜情。

  也就是说,人的精神情志活动尽量要保持在淡泊宁静的状态,日常可以通过阅读、绘画、书法、下棋、种花、钓鱼等活动来怡情养性、陶冶情操。当生活中难免产生这样或那样不良的情绪时,要善于控制和调节心态,不悲观、不生气。当然,根据情志及五脏间存在的阴阳五行生克原理,还可以用互相制约、互相克制的情志来转移和干扰原来对机体有害的情志,借以达到协调情志的目的。

  其次是四季养生原则。“四季气候变化对中风的发生和发展有推波助澜的作用。比如说冬季寒邪当令,寒邪袭人使气血运行不畅,易引发中风病;春季风木当令,肝木盛易生风邪,且春有余寒,也易发病。”张秀胜指出,中医的四季养生原则,关键点在于“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春捂秋冻”“冬令进补”。

  还要提醒的是,中医讲究辩证施治。从这方面说,体质不同者,其养生方法也有所差异。应通过专业中医辨明体质,继而采取适宜的养生之法。

  合理饮食、起居有常、适宜运动 防病养生应落实在日常生活中

  预防中风,起居饮食方面也应有所注意。

  饮食调护方面,要做到合理饮食,首先要戒烟、限酒。若饮食习惯,喜好烟、酒,喜食荤腥、饥饱无度者,可致脾失健运,聚湿生痰,以致肝风挟痰,横窜经络,诱发中风。

  另外,对习惯食补的人群来说,要知道食补有“五忌”。一忌无病进补,即平和体质无需进补。二忌慕名进补。认为价格越高的药物越能补益身体,这种从众心理并不可取。三忌虚实不分。中医的治疗原则是虚者补之,有阴虚、阳虚、气虚、血虚之分。药不对症会适得其反。如滥服人参对于阴虚阳亢者,会导致过度兴奋、烦躁激动、血压升高及鼻孔流血。四忌多多益善。任何补药服用过量都有害,五味过量物极必反。五忌以药代食。重药物、轻食物是不科学的,中医认为药补不如食补。

  再讲日常起居,要记住10个字——适劳逸、慎起居,适宜运动。

  张秀胜说,生活不规律、长期疲劳、工作紧张都容易导致中风,因此注意劳逸结合非常必要。“从发病时间来看,中风发病与人体的阴气盛衰有着直接的关系,半夜、凌晨阴气偏盛为发病的高峰期。提示我们提前进行干预性治疗以降低发病率。如不要熬夜、睡前适当饮水、冬天夜间注意保暖等。”

  此外是适宜运动。“适宜运动能够增强体质,提高机体抗病能力,‘和其血脉,以畅郁积’。可调节脏腑功能,使机体阴阳气血平衡协调。”他表示,传统保健中“五禽戏”“太极拳”“八段锦”“易筋经”等均有益于身心。

  牢记“120”三步口诀 识别中风早诊早治

  说完预防,再来说说治疗。一旦发生中风,如何才能最低限度地减轻伤害呢?张秀胜表示,这需要大家及早识别中风先兆,确保早诊断早治疗。

  “中风发作前往往有某些先兆症状出现。《素问·调经论》将中风先兆证称为‘微风’,表现多为眩晕,手指麻木,或肌肉不自主地跳动等。当出现以上这些现象之一者,要及早检查和治疗。”张秀胜告诉大家,想要快速识别中风,可记住“120”三步口诀。

  “120”三步口诀:

  “1”:看1张脸,看是否有不对称,口角歪斜;

  “2”:查2只胳膊,双臂平行举起,看是否有单侧无力现象;

  “0”:“聆”听语言,看患者是否存在言语不清,表达困难。

  如果有上述任何突发症状,家属应迅速拨打急救120呼救。时间就是大脑,治疗越早越好。张秀胜指出,部分患者发病后,血管闭塞是可逆的,经过早期积极溶栓治疗等血管再通治疗,治疗越早,再通的机会就越大,早一分钟治疗,就越早避免瘫痪和死亡。

  徐州市中医院目前已经形成了以脑病科针灸科为龙头,多学科一体化技术团队组建而成的一体化服务实体平台——脑病中心,不仅救治流程通畅合理,而且真正实现了抢救、治疗、康复一体化。

  他介绍,中风发病后,将根据不同的症型,进行活血、化痰、平肝熄风、健脾补肾等治疗,不同症型用药也不一样。为了防止病后复发,建议采用多种中医治疗手段。比如以补气活血的补阳还五汤作为本病首选方剂,针刺、艾灸风池、风府穴,便于扩张脑血管,并结合推拿疗法等,可有利于患者康复,防止中风复发。

  养生保健小窍门,尽量做到身体好

  1.梳头 2.走路 3.泡脚 4.晒太阳 5.叩齿法 6.咽津法 7.搓面法 8.摩腹法 9.保持好心态 10.放下手机

  徐州健康热线:0516-85707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