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导医网 徐州就医指南:在酷热难耐的夏季,大家的关注点总在清凉解暑上面。吹空调、喝冷饮、吃冷冻水果、冲凉水澡……这么多的方法,总有一种你尝试过。但是,中医专家并不赞同这种做法,因为“过分贪凉,会让身体付出一定的代价”。
根据中医“天人相应”的养生观及“四季养生”原理,夏令三伏应该激发、固护阳气,提倡扶阳养生。同时,针对亚健康及虚寒性疾病人群,建议采取“冬病夏治”,以达到扶正强身、未病先防的目的。
7月4日上午,由徐州报业传媒集团和徐州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共同主办,徐州报业传媒集团健康医疗中心承办的公益活动——名医大讲堂如期举行。徐州市中医院针灸脑病科主治中医师张秀胜博士从中医角度对夏季养生、中风防治、冬病夏治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解读。
过度贪凉容易导致阳虚
夏日炎炎,高温湿热,令人备感不适。为了解暑降温,人们尽己所能地与凉爽为伍,或吹空调,或吃冷饮,或穿单薄,只求去火去燥。但令人困惑的是,有些人这般贪凉过后,身体不适感却日益加重,最终把自己折腾成了阳虚体质。
啥叫阳虚体质呢?张秀胜博士介绍,这类人群共有的特征为:元气不足,容易疲乏,精神不振,气短,多汗,肌肉比较松软不结实,性格内向多沉静,畏冷,手足不温,易感风、寒、湿气,小便透明,排泄物不正常等。
他强调,“阳虚体质的形成与不良生活习惯大有关。夏令三伏,自然界烈日炎炎,阳气旺盛,此时人体为顺应天时处于‘阳盛于外而虚于内’的境地,腠理开泄,汗液增多,加上暑气逼人,常常导致了人体阳气宣发太过而出现体内阳气匮乏的夏令体质特征,此时如果因为防暑降温而过度贪凉食冷易致内寒过甚,以至于体内阳气更衰。另外,过度使用抗生素,经常熬夜,也会损伤阳气,导致阳气透支。”
伏天养生重在固护阳气
“阳气不足是亚健康状态的原因之一,故而扶阳理论常用于亚健康状态的调摄。”张秀胜称,7月12日即将进入“三伏天”,也就是人们说的酷暑。根据中医四时养生理论,在这段时间人体阳气排泄、气血运行趋外,毛孔张开、汗液增大,人显得特别“虚”。因此,伏天养生要特别注意扶阳。
扶阳,顾名思义就是固护阳气。阳气受损,疾病必至,特别是在夏天,人们却为了防暑贪凉,让空调冷饮等寒气伺机入侵体内,致使耗伤阳气,容易感冒、得空调病等。这时就要补阳气,最重要是别给身体制造寒气。
首先,切不宜过度贪凉。若天气太过炎热,必须开空调睡觉,最佳温度为25℃~27℃,设定关机时间,避免开整晚空调,同时注意盖一条薄被以避免着凉。
保证充足睡眠。晚睡早起以顺应自然界阳盛阴衰的变化,不要熬夜。中午暑热最盛之时,适当午睡既可避炎热,又可消除疲劳、补充体力。
运动别过于剧烈。夏季是人体新陈代谢最活跃的时期,应保持低运动量,避免剧烈、高强度的运动。
不要贪食生冷食物、苦寒药物,避免耗伤阳气。尽量不要食用反季节水果、冰镇水果。可以多喝些姜枣茶,起到解表暖胃之效。
酷热夏季也会导致中风高发
张秀胜说,“进入三伏天后,气温高、气压低、空气湿度大,天气‘炎值’持续爆表,不少市民可能身体吃不消。有些人的血管不堪重负,容易导致中风高发,需要引起大家的注意。中风是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具有极高的发病率、死亡率和致残率。”
中风病因可分为先天因素和后天因素两部分。先天多指正气不足,常谓与年龄因素相关,后天因素方面包括劳倦内伤、饮食不节、五志过极。所谓五志过极,指的是情志失调,特别是暴怒容易引发中风。因此,想要远离中风,首先要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低盐低脂饮食,戒烟、限酒、适量的运动、控制体重,保持情绪稳定、不要熬夜,控制血压、血脂、血糖,促进全身良好状态的恢复。张秀胜强调:“要记住,健康的生活方式是任何一种药物治疗的基础。”
夏季不要忽视气候对中风的影响。老年人、患有高血压、心脏病的人人群要按时服药,控制基础疾病;注意补充水分;避免劳累;切莫过度贪凉。
“冬病夏治”可实现未病先防
“中风发病虽急,但其形成与发生是循序渐进的过程。绝大多数中风患者在真正发病之前有长达若干月甚至几年的非健康‘未病’状态,若按照中医养生‘治未病’理论,进行调治,可有效地阻断其进一步向疾病方向的转化。”张秀胜指出,在中风高发的严峻现实面前,中医的“治未病”理论将发挥重要作用。
认识到“预防大于治疗”才是健康的真谛。张秀胜表示,在“治未病”的理论中,未病先防排在首位,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中医认为,疾病虽未发生,但如果邪气已内伏,机体的阴阳失调就会导致疾病的发生。因此,应遵从整体观念,顺应天人相应,去调节人体的阴阳平衡,从而达到养生防病的目的。”
他介绍,正开展的“冬病夏治”就是重要的治未病理念,也是中医预防医学的重要内容。所谓“冬病夏治”就是在夏季特定的时间内,防治在冬季多发或容易加重的疾病。中医有“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理论,而“冬病夏治”就是要利用夏季人体阳气最旺盛之际,治疗某些属于虚性、寒性的疾病,最大限度地以阳克寒,达到标本兼治、预防保健的作用。老百姓常说的“冬吃萝卜夏吃姜”,其实也是冬病夏治的一种食疗方式。
三伏贴穴尊崇中医 “春夏养阳”的原因
为何“冬病”能“夏治”?与平时一般性治疗相比,其具有哪些优势?对此,张秀胜说,中国传统医学认为“人与天地相参,与日月相应”,是说季节的变化直接影响到人的健康。
“一些虚寒性疾病多半是体内阴盛阳衰,抵抗力明显下降,外邪容易侵入而发病。冬为阴,夏为阳,夏季为阳盛阴衰之季,也正是人体阳气旺发之时,这时,利用夏季阳旺阳升,人体阳气在夏季有随之欲升欲旺的趋势,体内凝寒之气易解的状态,运用补虚助阳药或温里散寒药物,天人合击,最易把冬病之邪消灭在蛰伏状态,这也是中医强调‘春夏养阳’的原因。”他指出,夏季三伏期间是一年中阳气最旺盛的时候,在三伏天进行治疗,最易恢复扶助人体得阳气,加强卫外功能,提高机体免疫的效果。冬病夏治常用方法有三伏贴、拔罐、刮痧、艾灸等,其中三伏贴最受市民欢迎。
贴敷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在人体一定的穴位上贴敷药物,通过药物的经皮吸收,刺激局部经络穴位,激发全身经气,以预防和治疗疾病的一种外治方法。以中风为例,该病以阴阳逆乱,气血失调为主要病机,有内风、外风之别。外风者以内虚邪中为主,三伏贴以养阳扶正,正气内存,邪不可干;内风者以肝肾阴虚为主本,风火痰气瘀为表,三伏贴刺激肝脾肾,补气生血,滋补肝肾,温通经络,调和阴阳。
总之,作为融经络、穴位、药物于一体的复合性治疗方法,三伏贴顺应了人体营养调和的优势,可改变疾病发生的条件,促进阴阳进一步平衡,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120”三步口诀帮助识别中风先兆
一旦发生中风,如何才能最低限度地减轻伤害呢?张秀胜表示,这需要大家及早识别中风先兆,确保早诊断早治疗。
“中风发作前往往有某些先兆症状出现。比如口眼歪斜,流口水,眼前发黑,看东西重影,突然眼皮耷拉下来,胳膊腿无力、麻木,晕倒,突然头痛,走路跑偏,站立或走路后头晕,整体觉得像睡不醒,爱忘事儿等。当出现以上这些现象之一者,要及早检查和治疗。”张秀胜告诉大家,想要快速识别中风,可记住“120”三步口诀——“1”,看1张脸,看是否有不对称,口角歪斜;“2”,查2只胳膊,双臂平行举起,看是否有单侧无力现象;“0”,“聆”听语言,看患者是否存在言语不清,表达困难。如果有上述任何突发症状,家属应迅速拨打急救120呼救。
“时间就是大脑,治疗越早越好。”张秀胜指出,部分患者发病后,血管闭塞是可逆的,经过早期积极的溶栓治疗等血管再通治疗,治疗越早,再通的机会就越大,早一分钟治疗,就越早避免瘫痪和死亡。
徐州健康热线:0516-85707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