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导医网 徐州就医信息:徐州心理健康义诊,老年咨询者最多,其中老年抑郁症、老年性痴呆较为常见;专家呼吁:子女“常回家看看”是良药。
近日,徐州市某医院举行的心理健康义诊现场发现一个奇异的现象,在众多心理健康咨询中,关于老年心理健康咨询的人最多,在现场排起了长队。
在旁边仔细听了听,有的老人在咨询带孩子的问题,有的老人怀疑自己得了老年痴呆症,有的老人失眠不知道怎么办……
义诊现场前来咨询老年心理健康的人最多
当天,在心理健康义诊现场,发现前来咨询老年心理健康的人真不少。
家住绿地的63岁高大妈向专家请教,自己跟儿媳妇带孩子的很多想法不一样,为了和睦自己一直忍着,但总忍着心理感到憋屈,有时候甚至失眠,但是怕直接说出来又导致家庭矛盾,专家能不能教她几招怎么去解决这个问题。
听了高大妈的苦恼,心理专家表示,高大妈跟别人发生分歧时,属于回避类型的,不知道怎么表达自己的想法,她最需要了解的是不回避问题,用有效的方式跟别人沟通。接着心理专家又了解了高大妈和儿媳妇以及家庭的相处方式,向她提出了几条建议。
另一位老太太是带着老伴来的,老伴因为手术导致痴呆综合征,和老年痴呆不一样,这种疾病记忆力减退的速度没有这么快,但是照顾这样的病人需要家人的密切观察,需要花费很多精力和时间,老太太在现场请教了一些吃药、病情发展、照顾事项等方面的问题。
家住金山桥开发区的刘大爷也是带着老伴来的,老伴去年得了老年抑郁症,住院一段时间后有所好转,但是最近感觉她的状态开始不好了,做什么事都没有精神。专家表示,抑郁症是比较容易反复的一种心理疾病,家人一定要密切观察老人的举动,及时向专门的心理医生咨询。
义诊现场的老年心理专家张曙光表示,随着人口老龄化的不断逼近, 65岁以上老年人精神心理健康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话题。老年精神心理异常存在发病率高和误诊率高的特征,其中老年抑郁症和老年痴呆,也就是阿尔茨海默病最为常见。
六旬老太频上医院,医生让她去心理科
64岁的石红(化名)退休后一直在家,今年起,她总是感觉不舒服,有一段时间老是胃疼,去消化科做了个胃镜,没有发现什么毛病,后来又觉得头疼,去医院又拍了一个CT,仍然没有问题,医生建议家属带石老太太去心理科,经过诊断,石老太太被诊断为典型的抑郁症引起的躯体障碍。
虽然得到了确诊,医生建议她住院治疗,但是石老太太却坚决认为自己没有抑郁症,“我精神好好的,你们就是瞎说。”
石老太太态度坚决,不愿意住院,再加上马上就到中秋节了,家人只好把她接回家,没想到,回家第二天,石老太太就喝农药要自杀,幸亏家人发现及时,老太太得到及时抢救,现在仍然在康复中。
张曙光表示,像石老太太这种情况,临床上认为是典型的抑郁症,不过具有隐匿性,并不是说患者故意把抑郁症状隐藏起来,怕人知道,不告诉别人,而是本人也不知道自己有抑郁症,总以为自己躯体疾病很重,希望内、外、妇科等的医生帮助诊治,所以患者一般不会主动到精神科治疗。实际上,综合医院的医生面对他们时,也常常会忽略这些抑郁症。结果好多人辗转各大医院的各个科室,做尽各种检查,结果却显示没病。
据了解,像石老太太这样的老人在心理门诊中着实不少,据我市某医院老年心理门诊的专家粗略估计,每年门诊中,有20%—40%的老人是前来咨询抑郁症的。
近年来,年轻人因为抑郁症自杀的新闻频见报端,引起了大家的关注,但是老年抑郁也较常见,“和年轻人抑郁症相比,老年抑郁症更容易治疗。”相关专家表示。
为什么抑郁症是老年高发心理疾病呢?专家表示,因为人到老年后,身体机能的减退、生活能力的减弱,不管在家庭生活中,还是社会生活中,他们的存在感都越来越小,这些容易让他们产生负面心理。再加上老年人不好意思向家人表达,容易被忽略,这些原因造成了老年抑郁的高发。
“尤其是性格好强、内向的老人;或者生活遭到较大改变,比如跟随子女去外地生活的老人;还有本来是单位领导退休后的老人,他们更容易诱发抑郁症。”专家告诉,如果子女没有及时发现,2—3个月这些心理问题没有得到纾解,老人就有可能患上抑郁症。
老年抑郁症不仅会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严重的还可能引起自杀。对于没有躯体疾病的老年人来说,患上老年抑郁症后也更容易诱发高血压、冠心病等疾病。
老年性痴呆,发病率逐年增加
据我市某医院老年心理门诊粗略统计,每年约20%的老人前来咨询老年性痴呆。
老年痴呆,也就是阿尔茨海默病,近年来,发病率逐年增加,已成为老年人群需要重点防治的精神障碍。据统计,我国 65岁以上人群老年痴呆患病率为 5.27-7.5%,85 岁以上患病率约25%,妇女患病率高于男性。
目前,许多市民对这种病存在认知误区,家里老人出现丢三落四、记忆力衰退、生活能力下降等情况,家属甚至患者本人都认为这是因为年龄大了的缘故。
“其实,这种病和正常老年人记忆力减退有很大区别,它主要是近期记忆减退,比如对刚刚发生的事情会忘记,但是对几年前的事情仍然记忆清晰,可以娓娓道来。”专家解释说。
对于老年痴呆,尽快进行早期干预是治疗该病最好的办法,可以延缓病情的变化,延长病人有质量生活的时间。
专家建议,预防阿尔茨海默病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注意防控“三高”,“三高”是诱发阿尔茨海默病的危险因素;生活规律,饮食清淡,保证高质量睡眠;坚持体育锻炼,循序渐进,持之以恒;经常用脑,可以延缓大脑衰老减少发病。
就诊率和治疗率都很低 子女“常回家看看”是良药
今年,我国第一份老年人心理健康白皮书发布,我国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根据世界卫生组织近年来的估算,抑郁症老人约占老年人口的10%,患有躯体疾病的老年人抑郁症的发病率高达50%。调查显示,在整体上,老人年龄越大则心理状况越趋于下降。
张曙光表示,老年人的精神和心理问题将越来越突出,但社会上重视躯体健康、忽视心理健康的现象普遍存在,老年心理问题就诊率和治疗率都很低,往往症状很明显时才想到去精神专科就诊,此时已失去最佳的早期干预时期。
对此,子女的陪伴最为重要,专家呼吁,不要让“常回家看看”只是一句歌词,而是要切实做到,只有常回家看看,多和父母聊天,才能及时发现父母心理状态的变化,及时疏导,进行早期干预。
另外,市民如果发现家里的老年人总是感到闷闷不乐,甚至对原来喜欢的事情也完全提不起兴趣,有时还莫名其妙地感到心烦、不安,自我评价降低,悲观厌世,甚至出现轻生的想法,去医院检查又没有发现明显的问题,这时候就要考虑,老人很可能是心理健康出了问题,要警惕是否患上了抑郁症。
怎样保持老年心理健康?我市心理专家建议,平时要保持乐观向上的心态,要把工作和生活很好地区分开来,花点时间爱自己。另外,适量的体育运动能锻炼身体增强免疫力,当然,多培养一些兴趣爱好,丰富自己的生活,建立新的社交圈也很重要。
徐州导医热线:0516-85707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