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导医网 徐州就医信息:5月20日上午,由徐州报业传媒集团和徐州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联合主办,徐州报业传媒集团健康事业部承办的公益活动——名医大讲堂在徐州报业传媒集团五楼会议室举行。
近年来,甲状腺疾病和糖尿病的发病率明显增加,医院内分泌科的门诊量也急剧上升,可对于这两大类疾病的防治认识,公众还普遍存在不少误区,比如不知“甲减”为何物?不懂糖尿病足如何护理……针对大家了解少、易误解的这些问题,徐州矿务局总医院内分泌科主任樊宽鲁和内分泌科护士长张慧君在大讲堂上展开了精彩演讲。
“甲减”到底是啥病?
“如果你听说过甲亢,那么甲减也很容易理解,就是跟甲亢相反的一种甲状腺疾病。”徐矿总医院内分泌科主任樊宽鲁表示,想要弄清楚甲减,首先就要对甲状腺有个基础的了解。甲状腺,就蜗居在我们的脖子正中,位于“喉结"下方约2~3厘米处.可随吞咽动作而上下移动外形很像一只蝴蝶,因为像遁甲一样守护者气管,故名甲状腺。
“甲状腺只有20~30克,别看它这么体态轻盈,却是人体最大的内分泌腺。”樊宽鲁说,甲状腺负责分泌甲状腺激素,这种激素的作用很“神奇”,一是促进新陈代谢,并增加产热;二是促进生长发育,尤其是婴儿期,若此时缺乏甲状腺激素则会患果小症;三是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及加快心率、加强心缩力和加大心输出量等。
“正常情况下,甲状腺生产的激素刚够满足人体需求,当不能满足人体需求时,就叫做甲减,也就是甲状腺机能低减症的简称。”樊宽鲁说。
怕冷、疲劳、心情差或提示甲减症状
好好的怎么会甲减呢?
说起目前甲减多发的情况,樊宽鲁指出,甲减主要分为原发性甲减,中枢性甲减,甲状腺激素抵抗三种,成人的甲状腺机能减退,不少由于手术切除、甲状腺自身免疫性炎症、抗甲状腺药物治疗或使用放射性131碘治疗甲亢导致。甲减患者多为女性,“临床研究证明,女性甲减的发病率要高于男性,尤其是35岁以上的女性群体更是高危人群,这一现象估计与女性生理特点有关。”
“我们知道,得甲亢的人一般脖子粗、眼睛凸,那甲减的症状都有啥呢?”这边樊宽鲁话音刚落,下面的听众就积极交流起来——
“我有甲减,我的感觉是特别容易累,疲惫无力。”
“我嗜睡,便秘,而且感觉记忆力越来越差了。”
听了大家的反馈,樊宽鲁点点头:“大家说得都没错,.甲减的症状确实不少。”他指出,甲减的一般表现有:怕冷、皮肤干燥少汗、粗糙、泛黄、发凉、毛发稀疏、干枯、指甲脆、有裂纹、疲劳、瞌睡、记忆力差、智力减退、反应迟钝、轻度贫血、体重增加。特殊表现有:颜面苍白而蜡黄、面部浮肿、目光呆滞、眼睑浮肿、表情淡漠、少言寡语、言则声嘶、吐词含混。另外,甲减还会导致心率缓慢、肌肉疼痛、食欲减退、精神抑郁,男性可出现性功能
低下,性成熟推迟、阳痿和睾丸萎缩,女性可有月经不调、经血过多或闭经,一般不孕。无论对男女病人的生育都会产生影响。
甲减对妊娠干扰大发现后应及时正规治疗
樊宽鲁说,严重的甲减患者可能会出现血压升高、血脂升高的情况,或者心动过缓,甚至昏迷,又或者导致老年痴呆。另外,甲减对妊娠有极大的干扰,必须加以重视,及早治疗才好。
他指出,甲减对妊娠妇女及其后代有极大的负面影响,可导致妊娠高血压、早产、自然流产、胎盘早剥、低体重儿、呆小症儿等,所以备孕前应检查甲状腺功能,确诊甲减的话,要在医生指导下调整TH剂量,以使血清TSH达到目标范围,在医生指导下,方可准备怀孕。
如果是甲减准妈妈,在孕期要及时补充甲状腺素,所服用的药物剂量要比妊娠前增加30%~50%,以满足宝宝生长的需求,可防宝宝患上“呆小症”。另外,患者产后仍要持续服药,坚持随访,定期复查。“一般而言,TH是不随乳汁分泌的,因而对宝宝几乎没有什么影响,甲减妈妈可以进行哺乳。”
樊宽鲁说,得了甲减并不可怕,治疗其实很简单,每天只需口服补充一次甲状腺素即可。“这种药物治疗,不仅简单方便,而且无不良反应。能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迅速脱离甲减
症状的困扰。不过,一旦得甲减,大多数病人需终身服药,患者一定要对此有充分认识。”
空腹血糖超6.1或餐后血糖超7.8需警惕糖尿病
“全球10%的成年人患有糖尿病;每年有400万人因糖尿病死亡,100万人截肢;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糖尿病第一大国,患者超过9000万(至2010年),患病率达9.7%,预计到2030年,将增至1.297亿,目前至少另有1.5亿处于糖尿病前期,患病率达15.5%……”
在樊宽鲁展示的PPT课件上,一行行数据触目惊心,台下的观众不由得叹了口气。市民张大爷感叹“糖尿病患者也太多了吧”,市民刘阿姨则掏出自己的血糖记录本向同伴抱怨“这个病真是麻烦得不得了”。
樊宽鲁说,大家对糖尿病这一疾病听的多,也见的多,但是不少人却没有搞清何为真正的糖尿病。
“有的人以为自己偶然的一次血糖波动没啥问题,其实也有可能是糖尿病前期的表现。”樊宽鲁介绍,诊断糖尿病的唯一的标准就是血糖,正常人的血糖值应该是空腹血糖为3.9-6.1,餐后<7.8;如果空腹血糖在6.1-70,或是餐后7.8-11.1,则说明糖耐量受损,意味着糖尿病的帽子就悬在头上,随时可能掉下来,这些人就是糖尿病的后备军。当空腹血糖> 7.0.餐后血糖> 11.1时,就是糖尿病。他强调,只要血糖值超于正常血糖值都应该引起警惕。15%的糖尿病人可能会发生足溃疡
“糖尿病是终身性代谢性疾病,其可怕之处在于它的并发症高达100多种,并且危害严重。樊宽鲁说,临床数据显示,糖尿病发病后10年左右,将有30%—40%的患者至少会发生一种并发症,且并发症一旦产生,药物治疗很难逆转,因此强调尽早预防糖尿病并发症。
从发病的急缓及病理差异上说,糖尿病急性并发症包括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高血糖高渗状态、乳酸性酸中毒等,表现血糖过高,有糖、脂肪和蛋白质代谢紊乱,以致机体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失调,抢救不及时可导致死亡。
而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则是糖尿病致残、致死的主要原因,主要包括:大血管并发症,如脑血管、心血管和下肢血管的病变等。微血管并发症,如肾脏病变和眼底病变。神经病变,包括负责感官的感觉神经,支配身体活动的运动神经,以及司理内脏、血管和内分泌功能的自主神经病变等等。其中,糖尿病足是较为多见的一种并发症。
作为长期接触糖尿病患者的专业护理人员,徐矿总医院内分泌科护士长张慧君介绍,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患者由于合并神经病变及各种不同程度的末梢血管病变,而导致下肢感染、溃疡形成和(或)深部组织的破坏。
“生活水平提高,糖尿病患者人数激增,15%的糖尿病人可能会发生足溃疡,”张慧君说,80%糖尿病足患者的足部溃疡,由于外伤引起;85%的糖尿病足截肢患者是由于足溃疡引起;40%~60%的非创伤性戳肢发生于糖尿病足患者。”
糖尿病患者需每天检查足部皮肤
“糖尿病足容易引发的严重后果,尤其是给患者生活质量的重度影响,在糖尿病患者中开展对足部问题的早期预防和治疗有着重要的意义。”张慧君说,糖尿病足的临床检查有周围血管病变检查、周围神经病变检查以及足底压力检查。另外,经皮氧分压监测仪可以很明晰地诊断肢体的血氧供给情况,能早期筛查出糖尿病足,给治疗提供了明确的方向。
张慧君指出,要想从根本上降低糖尿病足的发病风险,务必积极控制血糖,同时,患者需每天检查足部皮肤,以发现隐匿的组织破坏,洗脚水温应在37度左右,及时处理干裂与真菌感染。还可以测量足底压力,制作特制的鞋垫,穿具有保护性的鞋子,可有效缓冲足部压力并对足部提供支持保护。
她介绍,糖尿病患者足部自我保健要注意以下几点:保持足部清洁和干爽;每日检查脚部;鞋必须合脚、舒适和透气;如果发现足部有伤口、红肿或化脓等异常,应及时看医生;戒烟戒酒,否则会减少脚部的血流;每天2-3次,每次5分钟抬高双脚、活动足趾:不要长时间“跷二郎腿”,否则加大对神经、血管的压力;使用皮肤护理膏或霜,滋润皮肤,严重的足跟皲裂,可以使用含尿素的特殊皲裂霜。
检查脚部最好是从足背看到足底,一旦发现足部的皮肤有破损、化脓或肿胀,应及时去医院看病,已有严重神经病变的糖尿病患者和伤口严重感染时应积极应用胰岛素。
徐州导医热线:0516-85707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