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医附院消化内科新技术ESD 食管早期癌病灶手术切除

  全程导医网 徐州就医指南:消化道疾病是人体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发病率较高。由于人们饮食习惯的改变,消化道疾病谱也发生改变,患消化道肿瘤的瘸人越来越多,且越来越年轻。

  徐医附院消化内科副主任医师刘玲说,如今,消化内镜微创技术园广泛应用于多种消化道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他们运用内镜微剖技术治疗了无数消化道疾病患者,并因其不用开刀、痛苦小、痊愈快、费用低等特点,受到众多患者赞誉和好评。

  据了解,徐医附院消化内科长期承担淮海经济区及苏北地区消化系统疑难、危急重症的诊治任务,年门诊量9万人次,内镜诊疗量2万多人次,以精湛的医疗技术,诚挚的服务理念赢得徐淮地区患者的认可。

  话题1:内镜下治疗消化道疾病 小创伤解决大问题

  吴克俭,徐医附院消化内科主任医师,从事消化内科专业临床、教学、科研20余年,对各种消化系统疾病的诊治有着丰富的经验,擅长多种消化内镜的诊断与治疗技术,如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硬化治疗;消化道早期癌与癌前病变、消化道黏膜下肿瘤的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ESD)及内镜黏膜切除术(EMR);贲门失弛缓症的内镜下治疗——经口内镜下食管括约肌切开术(POEM);超声内镜检查术(EUS):急诊内镜止血术等。在徐州市率先开展“超声内镜”检查技术,并获得徐州市医学新技术引进奖。

  刘玲,徐医附院消化内科副主任医师,对消化科疑难危重病人救治经验丰富,掌握消化内镜新技术、新疗法,擅长消化系统疑难危重疾病的诊治、胃肠镜诊治以及胶囊内镜的检查。在接受采访时刘玲副主任医师表示,在一般人的概念中,胃镜、肠镜等都是用于检查的,近年来消化内镜技术日益发展,内镜已不仅仅局限于消化道疾病的检查和诊断,许多需要外科手术治疗的消化道疾病都能在内镜下进行治疗。

  以早期食管癌为例,吴克俭主任介绍说,胃镜是发现食管癌的金标准,胃镜下直视检查能看到食管黏膜的改变。过去,胃癌、食管癌、肠癌中的早期病变都需要外科开刀。传统的外科手术对病人损伤较大,尤其是食管癌的切除,对患者身体的创伤是比较大的。目前对早期食管癌进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不但能将病灶完整切除掉,而且能保留食管的正常生理结构,不影响病人术后的生活质量。目前ESD已成为食管早癌的首选治疗方法。

  新技术ESD——不到1小时,食管早期癌病灶被顺利切除

  通过一个典型病例,让我们进一步认识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家住市区的程老太,今年已近80岁高龄,餐后时常感觉胸骨后隐痛,并有“烧心”症状,多次发作。特别是最近20天,有“吞咽不畅”的感觉。在家人的陪同下,老人家来到徐医附院消化内科,通过胃镜检查可见其食管距门齿约25厘米处前壁片状黏膜轻度隆起,表面伴有糜烂。超增厚呈不均匀低回声改变,考虑食管早癌可能。活检标本病理提示“病灶处食管黏膜中重度异型增生,局部癌变”。

  刘玲副主任医师介绍,根据临床资料,患者符合“食管早癌”诊断。入院充分准备后,给患者进行了内镜黏膜下剥离术的治疗。不到一小时的内镜手术,患者约2.0×3.0cm的病灶被成功切除,手术非常顺利,术中基本无出血。禁食48小时后患者就可进食流质,一周后康复出院。来医院复查时,老人的子女感激地说一“没想到,现在不用开刀,内镜下微创治疗这么快就治好了,手术后也没什么不舒服,真是太感谢了!”

  对于ESD,刘主任予以详细的阐述:众所周知,消化道肿瘤包括食管癌、胃癌和大肠癌等,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以往治疗这类疾病一般需要外科手术切除,手术创伤大,恢复慢,术后患者生活质量也大为下降。目前,通过内镜技术切除消化道早癌或癌前病变,可以准确、安全地切除病灶,具有创伤小、病人恢复快、术后生活质量高等优点。对于大部分的早期消化道肿瘤,采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可以治愈性的切除肿瘤病变。方法是在内镜黏膜下注射隆起的基础上,利用特殊的内镜切开刀将病变所在的黏膜进行剥离切除,能够一次性、完整的切除较大消化道病变,达到根治消化道肿瘤的效果。ESD技术也是目前国内外治疗消化道癌前病变及早期癌的最先进的内镜技术。

  吴克俭主任医师介绍说,目前在日本50%以上的早期胃癌、大肠癌的治疗都是通过内镜手术来完成的。徐医附院消化内科是徐州市最早开展ESD技术的科室,目前一年的手术量已超过200例。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内镜黏膜切除术等内镜微创手术在临床上的广泛开展,使早期肿瘤患者获得与以往开腹或开胸手术相似的治疗效果,显著减少了手术创伤,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我们在内镜手术的适应症选择、手术技巧的改进、术后随访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系统地探讨,制定了治疗规范,进一步提高了手术的安全性,ESD技术已在淮海经济区领先,为广大消化道早期肿瘤的患者带来福音。”吴主任强调说。

  新技术POEM——贲门失弛缓症病人的福音,术后早期即可进食

  采访时,刘主任还讲述了一个印象深刻的病例:几个月前,来自安徽的吴女士因贲门失弛缓症来到徐医附院消化内科门诊就诊,据她讲述,吞咽困难的情况已持续十多年了,严重时水米难进,吃什么吐什么,为此辗转多家医院治疗,食道放置支架扩张,病情只是得到暂时缓解,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刘玲回忆说,初见吴女士就让人印象深刻,60岁的老年女性,面色苍白,满面愁容,情绪焦虑,多年来不能正常进食的痛苦折磨得她内心几乎崩溃。身体消瘦的厉害,就诊时体重只有80多斤。详细地询问病情后,当即安排她住院检查,确诊为“贲门失弛缓症”,很快就制定了内镜治疗方案。随后,吴女士接受了“POEM”手术,术后三天便能正常进食,没有出现吞咽困难的症状,吴女士脸上终于露出了笑容。

  那么,何为贲门失弛缓症呢?刘主任解释说,这种病又称贲门痉挛、巨食管,是由于食管贲门部的神经肌肉功能障碍所致的食管功能障碍引起食管下端括约肌弛缓不全,食物无法顺利通过而滞留,从而逐渐使食管张力、蠕动减低及食管扩张的一种疾病。其主要特征是食管缺乏蠕动,食管下端括约肌(LES)高压和对吞咽动作的松弛反应减弱。临床表现为吞咽困难、胸骨后疼痛、食物反流以及因食物反流误吸入气管所致咳嗽、肺部感染等症状。在消化道疾病中属于少见病,发病率并不高,在此之前治疗上存在一定难度。

  POEM的全称为经口内镜下食管括约肌切开术,这种手术无皮肤切口,不需要开胸、开腹,直接用胃镜在食管壁上打一个1.5厘米左右的隧道口,然后在“隧道”里将贲门环形肌层切开,最后再将小小的隧道口用“钛夹”夹闭,最大限度地恢复食管的生理功能并减少手术的并发症,手术创伤小、恢复快,短短的半个多小时就可以完成,术后早期即可进食。对于贲门失弛缓症病人来说,经内镜下微创治疗,能明显改善吞咽困难等症状。目前,这项新技术刚刚开展不久,已帮助数十位贲门失弛缓症患者解除痛苦。

  话题2:夏季是急性胃肠炎多发期,请注意健康饮食

  夏季天气炎热,食物容易腐败变质,如果饮食不洁或暴饮暴食,极易引发急性胃肠炎。采访时,记者了解到,近段时间到徐医附院消化内科门诊就诊的胃肠炎患者呈明显增多趋势。

  对此,刘主任介绍说,夏季是急性胃肠炎的高发期,常见的有细菌性食物中毒、大肠杆菌肠炎、冰箱性肠炎等。气温逐渐升高,人们喜欢食用冷饮、凉莱等。而高温下,食物容易变质,冷饮容易刺激肠胃,都可能导致胃肠炎。该病临床表现主要是腹痛、腹泻、恶心和呕吐等。急性胃肠炎引起的腹泻多表现为排便次数增多,早期大便呈“蛋花汤样”,如果腹泻得不到改善,大便次数会进一步增多,出现水样便。

  她特别提醒大家,在饮食上多加注意是预防急性胃肠炎的重要方法,应当严把食品安全关,做到生熟食物分开,不要贪食生冷。在家做饭吃,食物最好还是量少而质精,尽量别吃隔夜饭菜,外出时要选择卫生条件比较好的正规餐馆就餐。一旦出现腹泻次数增加、身体发热等症状,需要马上就医。

  “对于老年人和儿童来说,尤其要注意了,由于抵抗力差,千万不要硬扛,更不能在家乱用药,此时的肠胃已经比较脆弱,如果自己乱吃药有可能会对胃黏膜造成严重的损伤。一般急性肠胃患者多会出现上吐下泻的情况,会有明显的腹部疼痛的感觉,此时应该注意如果腹泻过于严重的话,就需要及时到医院进行检查,然后对症治疗,避免患者因为药物使用不当而导致过敏、中毒等情况发生。”

  徐州健康热线:0516-85707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