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导医网 徐州东方新闻:(通讯员:杨慧 )2020年的高考生,生于非典,考于新冠,他们注定不平凡!
高考的几天里,暴雨、车祸、泥石流……有人在考场崩溃大哭,怒撕他人答题卡;有人因午睡迟到,无缘英语考试;更有人被压力击垮,跳河轻生……
本以为考完就万事大吉,可是考生们似乎又陷入了另一种焦虑状态。
我们特采访了徐州市东方人民医院精神科主任医师高海燕,她表示,高考后的考生出现心理危机次数高于考前,而有些家长在考后疏于对孩子的关心,孩子的各种心理问题便会“井喷”式地爆发。
“语文作文写跑题了,这回我真的完蛋了!”
含蕴(化名)是今年参加高考的考生。平日里成绩优异,几次模拟考试中也是名列前茅,可是高考后就像蔫儿了的茄子,整日里无精打采、闷闷不乐。
看到女儿这个状态,含蕴的妈妈担心极了,便只身来到徐州市东方人民医院寻求帮助。
“这孩子的学习一直都很自觉,根本没让我们操过心。考完试只听她说过‘语文作文跑题了’,我和她爸爸只当是她自己要求高,没成想从那之后她就郁郁寡欢,也不跟我们交流,就像变了一个人似的。”含蕴妈妈十分焦急。
“高考结束之后的一段时间里,每年都有超过60%的考生会产生程度不一的焦虑,其中有近20%的考生会因过分焦虑而影响日常生活,甚至走向极端,人们把这种经历大考之后的焦虑状态称为考后焦虑症。”
高海燕主任分析:“像含蕴这样的孩子对自己有着极高的要求和期待,因考试后比对了网上的答案后发觉自己作文跑题,便陷入了自责甚至苛责的境地,从而出现这种‘不外出、不见人、不热情’的情况。”
实际上,随着公布高考成绩的日期逐渐临近,考生们心中都会产生怀疑和担忧:“我考不上重点怎么办?”、“我要不要复读?”
“这种‘自我加压’、‘自我想象’所产生的焦虑很容易击垮考生们的心理防线。”高海燕主任解释,想象中的恐惧远远大于现实中的恐惧,他们会陷入自我否定——深层次焦虑的恶性循环,如果不加以疏导和开解,很容易走向极端。”
高海燕主任建议含蕴妈妈控制好自身情绪,不要给孩子施加“隐形压力”。在日常交谈中,尽量回避高考相关的话题,为孩子安排具有可行性、有意义的计划或者旅行,增强孩子参与感、获得感、自信感,帮助其放松心情,必要时可带孩子前来就诊。
孩子放纵迷茫?这是自控能力太差
除了像含蕴这样的“焦虑型”考生,高考群体中还存在“放纵型”考生和“迷茫型”考生。
孩子们经历了12年的寒窗苦读,终于从书本和成摞的试卷中解脱出来,真真正正地舒一口气。
于是,聚会、唱歌、通宵打游戏,通通“肆无忌惮”起来。
高海燕主任提醒,这种行为是“报复性补偿心理”在作怪,如果这个“放纵期”是暂时的还好,要是持续性、不节制,可能导致健康问题,甚至染上抽烟、喝酒、赌博的不良习惯。
作为家长应适当监管,狂欢可以,但不宜过度。家长要正确引导,做好心理疏导,帮助其思考未来方向。
对于一些考后失去方向感,惶惶不安的孩子而言,高海燕主任指出,这类孩子自我规划性较差,需要家长的引导,耐心地和孩子一起制定一些目标和计划,培养其时间规划、自我管理、自我控制能力,为即将到来的大学生活做足准备。
专家介绍
高海燕,病区主任,精神科主任医师,心理治疗师,高级健康管理师,徐州医科大学讲师,徐州市百名医德之星;徐州市“医德好、医风正、医术精”标兵。
从事精神医学临床工作20余年,主要研究方向是情感障碍的诊断与治疗,擅长诊治抑郁症,焦虑症,躁狂症,失眠症,双相情感障碍,精神分裂症等,尤其对女性精神疾病的诊治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专家门诊:周一全天
心理咨询与治疗门诊:周三上午
徐州健康热线:0516-85707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