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徐州市红十字血液中心“一年四季无血荒”密码(上)

  全程导医网 徐州健康:在我国,很长一段时期内,临床用血主要来自有偿献血。

  自1980年建站至今,徐州市血液中心经历了有偿献血、义务献血和自愿无偿献血三个阶段。1998年、1999年先后颁布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和《徐州市无偿献血管理条例》,为全市无偿献血工作提供了坚实的制度保障和组织保证。

  至此,开创了“寒暑两假不缺血,一年四季无血荒”的全新局面,建立了徐州特色的“以需定采,限型限量”无偿献血模式。

  成绩 无偿献血,全国先进

  现实就要面对。

  近年来,有关血液短缺和血荒的讨论不断见于广播、电视、报纸和网络媒体。血荒,尤其是季节性血荒在部分城市年复一年地出现,严重影响到输血病人的健康和生命安全。那么,徐州市的采供血情况如何呢?

  有这样一个荣誉足以说明问题。至2011年,徐州市已经连续8次荣获“全国无偿献血先进市”称号。

  荣誉背后,是社会各界和广大无偿献血者的大力支持和爱心奉献。同时,也有血液中心工作人员的辛勤付出。

  采访中,市血液中心主任毕星秀说,《献血法》颁布实施15年来,徐州市民的传统观念发生着深刻的改变,徐州市无偿献血已经蔚然成风。也正是因为公众对无偿献血的大力支持,临床用血的数量和质量都得到了切实保证。

  资料显示,从1998年至今,在古城徐州已经有123万人次参加了无偿献血,应该说这支献血队伍十分庞大。在徐州城,平均10人中就有1个人参加过无偿献血,而本地人更是占着60%~70%的绝对优势。

  破解 全员发动,多措并举

  一边是临床用血的增加,一边是无偿献血的紧张,难题如何破解?

  徐州市红十字血液中心通过科学制定采供血计划,合理调配血源,开创了“寒暑两假不缺血,一年四季无血荒”的全新局面,建立了徐州特色的“以需定采,限型限量”无偿献血模式。

  早在2009年初,徐州提出了逐步在市、县、乡镇、村以无偿献血志愿者联络站、无偿献血志愿者队的形式,组建四级无偿献血志愿者组织网络。至今,共建立市区无偿献血志愿者联络站12个、县乡无偿献血志愿者联络站24个,村无偿献血志愿者联络站68个,网络延伸到市、县、乡、村。

  同时,还成立了无偿献血志愿者队,在市、县区组建A、B、O、AB型及稀有血型、成分献血分队,按区域设置无偿献血志愿者联络站,聘任队长、分队长、联络站站长及各级管理员,制定了徐州市无偿献血志愿(服务)者队总则。

  相对于街头献血,团体献血具有容易组织,人员集中等优势,基于此,徐州在相关单位建立一支“召之即来,来则能献”的应急储备血源队伍,特别是社会志愿者们大多是成分献血的主力军,他们大多是无偿献血奉献奖获得者。

  据统计,2010年至今,市血液中心共组织团体献血10653人次,占总献血量的2.92%,虽然量不算大,但对临时性补充血液库存和纠正血液偏型发挥了重要作用。

  值得一提的是,市血液中心在献血5次以上的24950余名无偿献血者中,建立无偿献血志愿者动态档案,印制徐州市无偿献血志愿者注册表,并在动态档案库中以色块分出定期献血、暂时外出和联系不通的人群。利用网上发布信息、在市县各采血点发放无偿献血志愿者注册表及工作人员和献血志愿者分头招募的方法,动员招募固定献血者。

  至今,共有16280人注册成为固定无偿献血志愿者,其中注册应急捐献稀有血型志愿者1296人,注册稳定的成分血志愿捐献者1241人。

  压力 临床用血,增速明显

  荣誉的取得,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是在“困难”面前赢取的。

  仅以临床用血量就能看出,2006至2011年,全市临床用血量由14.6吨增加到30.1吨。

  临床用血增速为何这么快?究其原因有多方面:城市人口迅速增加、社会医疗条件改善、医院床位激增、医疗保障制度的完善和新农合的全覆盖,都促使居民医疗服务需求快速增长。另外,医学技术的进步、疾病谱的改变、人口年龄结构的改变、公众支付能力的提高等,也不同程度地助推了临床用血的增加。

  以徐州市为例,医院床位数、诊疗总人次、急诊总人次、住院总人次和出院总人次,每年递增幅度均在15%左右,这就导致了血液需求量的提高。

  临床用血除表现为用量大,增速快以外,还存在一定的季节性变化特点。即:在一年中某些月份用血量比较大,而另外一些月份用血量比较少。如在每年的4至11月份,临床用血量较大,其中8月至11月为用血高峰期,这也给无偿献血工作增加了难度。

  尽管我国献血人数与献血量均在逐年增长,但2011年全国参与献血的人口比例仅为0.87%,而根据WHO推荐,对于一个国家来说,每年需要有4%的献血,才可以满足临床需求。2010年全国人均用血量2.94毫升,而WHO推荐年人均用血量8毫升。就人群献血率和年人均用血量而言,还有很大差距,均有很大上升空间。从这一层意义上讲,临床用血和血液采集保持快速同步增加的态势将不可逆转,且会持续较长一段时期。

  检验 血脉相连,大爱无疆

  实战最能检验“战斗力”。

  2011年10月16日上午10时许,21岁的安徽小伙张传富像往常一样,在宿州一工地架设脚手架,不慎触碰了旁边3.5万伏的高压线,一瞬间,强大的电流击穿了他的身体。工友们把他从当地医院紧急转送徐州市仁慈创伤外科医院,初步诊断为面颈部、躯干、四肢、臀部等多处电弧重度烧伤,总烧伤面积约为70%,其中,深二度烧伤面积占32%,三度烧伤面积约38%。

  面对体无完肤的张传富,医生概略地推算了一下,休克关,感染关,植皮关,每一次对患者都是鬼门关。而这其中至少要进行7次手术,约需血液5万余毫升。可是,当医院为他进行备血时,却惊愕地发现,他是稀有的O型Rh阴性血型,俗称“熊猫血”。

  面对建站史上第一例、短时间如此大量需求稀有血型血液的患者,市血液中心紧急启动采供血应急预案,紧急招募“熊猫血”献血者。

  爱心拯救以徐州为中心,迅速向周边省市及全国进行扩展。社会各界和“熊猫侠”们,通过不同途径,不同方式,向张传富伸出援助之手,大家共同为拯救生命努力着。仅仅十几天的时间,已招募86名O型Rh阴性血志愿者参与献血,其中徐州市民63人,占73.3%,外地市民23人,占26.7%。

  在距离天堂最近的地方,21岁的重度烧伤患者张传富奇迹生还了!

  2012年2月8日,小张在徐州市仁慈创伤外科医院经过7次手术后康复出院,其间,输注O型Rh阴性稀有血型血液58000毫升,相当于10多个成年人全身的血液。

  总有一种感动让我们热泪盈眶。张传富的不幸,不仅考验了血液中心,医院,媒体,社会各界的应急能力,同时更书写了拯救生命的传奇,让我们相信真爱从未走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