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部下令对医疗服务中一些流程予以限时

  全程导医网讯:卫生部下达标准,要求医院合理安排门急诊服务、简化门急诊服务流程。其中挂号、划价、收费、取药等服务窗口等候时间不能超过10分钟。

  看病难、耗时长的根本在于医疗资源短缺和分布不合理,患者渴求优质医疗资源,使得一些实力强的医疗机构常常人满为患。但是,挂号、划价、收费、取药等就诊流程,本身只是医疗的辅助环节,为一个患者服务需要多长的周期,完全可测算与控制。更何况,在通常情况下,一些大的医疗机构门诊接待量应该是一个相对固定的常态流量,这一应的流程,在增加工作人员、提供服务增量和优化窗口布局结构的前提下,完全可大大缩短患者排队等待的时间。

  然而,扩大服务窗口、增加服务人员,对于医疗机构来说,意味着经营成本的提升。事实上,很多医疗机构并不愿意在这些方面给予过多投入,而是以固有布局,按照自己的标准来服务患者,甚至还以患者日平均流量为参照,用最少的服务窗口来满足,却把患者排队等候的痛苦,单方面归结于患者的扎堆。

  很明显,这样的医疗服务实际上是缺少刚性标准制约的结果。因此,卫生部下达指标,对医疗服务中一些流程予以限时,意在倒逼医疗机构加大投入,增加医疗服务的质量,缩短患者等候时间。然而,这样的“限时令”,只是倡导医疗机构改善服务的形式与载体,无论约束力还是效果,恐怕与公众的期待都有很大差距。

  事实上,“流程限时”应是医疗服务的强制标准,医疗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以此标准作为衡量医疗机构医疗服务的标杆,与医疗机构的评估定级、公共财政的经费投入相挂钩,形成一个有效的“倒逼机制”,促使医疗机构建立与患者流量相匹配的动态投入与优化服务的管理机制,让患者真正远离看病难、耗时长的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