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导医网讯:《人民日报》一项调查表明,随着社会竞争加剧,焦虑正渐成一种普遍心态,在许多人看来,身边往往危机四伏,让人感到不安。
专家称,这是一种“公民焦虑症”。不久前上海一家心理研究机构通过对1000户城市家庭问卷调查,得出结论:快乐正悄然离我们远去,而焦虑已成为现代人的心理病。快乐减少,焦虑骤增,外因源于目前社会正处在变革转型时期,竞争加剧,生活压力加重,人际关系复杂。人们为下岗失业而焦虑,为找不到称心工作而焦虑,为挣不到丰盈收入而焦虑,为子女考不上名牌大学而焦虑,为家庭摩擦、上下级关系不和谐而焦虑……
焦虑是一种担心、害怕心理,使人思维混乱,精神虚散,缺乏信心,产生烦躁、不安、恐惧情绪,直至心理变态、扭曲,严重危及健康,加速人的心理和生理衰老。如果“焦虑症”长期得不到有效医治与矫正,极有可能产生极端行为。
变革时期的“公民焦虑症”既是个人心理病症,也是建设和谐社会的不稳定因素,不止关乎个人与家庭,更是一种社会问题。
从大环境讲,减轻公民焦虑的唯一途径是积极构建和谐、公平、正义的社会环境。从心理学上讲,根治“焦虑症”主要是通过心理抚慰与疏导释放压力。心理专家认为,心理解压必须学会自我调节。焦虑症内因源于缺少发现和寻找快乐的“慧眼”,一位诗人说:“哪里有生活,哪里就有快乐的宝藏”。善于从生活中找乐,释放不良情绪,是至关重要的。
但许多“焦虑症”患者已深陷其中不能自救,靠自我调节难以走出阴影,这就需要社会心理干预。心理抚慰包括建设和谐社会文化、心理医生看病、心理电话疏导、人与人之间沟通等。军队有做思想工作的好传统,基层干部很善于察言观色,发现战士情绪不好及时促膝谈心,化解思想疙瘩,企业过去也有这个传家宝。可如今人与人多了利益关系,少了思想情感沟通。亲情、友情、真情是化解“焦虑症”的最好“润滑剂”,我们需要重新拾起以沟通、交流、启迪为特点的思想工作传家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