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病患者,一个容易被人们忽略的群体。通常只有在一些暴力案件中,人们才看到了他们或真实或飘忽的形象。那些无法控制的喜怒无常,常常让人们望而生畏。然而,在法律对他们给予宽恕的同时,我们是否也该思考,如何才能让他们“身有所安”,这样我们也才能够“心有所安”。
据徐州东方医院心理专家介绍,可现实的情况是,我国平均每10万人仅有11张精神病床,远低于世界43.6张的平均水平;每10万人仅有1.47个精神医生,而世界平均水平是3.98个。对于普遍存在的精神卫生人才短缺、资金不足、专科医院紧缺这些问题,需要社会各界共同来关注、共同分担。
走出医院走出看守所 他们何处栖身?
为了“讨要工钱”,在昆明市北京路一自助银行门口劫持人质的伍文奎虽然从看守所出来了,但一直显得很是茫然:“我现在也不知道以后该怎么办,能过一天是一天,没什么信心了。”
看着弟弟的生活状态,作为姐姐的伍文琼很是心酸。从2008年家里的老房子遭了洪灾后,家里雪上加霜,除了重新建房时欠下的大量贷款外,还外债累累。“我也想送他去医院进行治疗,但家里真是没有任何办法了,为了他,我已经是心力交瘁。作为姐姐,我现在惟一能做的就是力所能及看护他,让他不再犯下大错,其他方面真的无能为力了。”
“我不知道该怎么办,实际上,弟弟住院治疗后就再没去看过他。”说起制造禄劝县乌蒙乡灭门惨案的陈文法,其姐姐陈文花说,家里出了这么大的事情后,她的压力非常大,如何处理陈文法以后的生活,她很茫然。现在,她虽然知道陈文法在昆明市精神病院接受治疗,但她想去却又不敢去看望。陈文花说自己现在是有家不敢回,靠在昆明打工维持生计,根本无法兼顾弟弟的生活。
乌蒙乡的张副书记说,就算陈文法因为精神问题被无罪释放,但其回来后,乡里不可能24小时派人控制他的自由,因此善后工作相当棘手。目前乡、村两级向上级部门汇报了相关情况,争取了为期3个月治疗时间。但第一个疗程这个月底就到了,以后怎么办,乡里同样没有对策。
“目前民政部门只能解决他的治疗费用,至于后期监护则无能为力。”禄劝县民政局低保科科长龙绍芳说,陈文法被送进市精神病医院后,其检查费、治疗费和伙食费都由县民政局解决,出院后,民政部门最多可以按照五保户、低保户的相关规定支付其一定的生活费用。可陈文法的案例属于社会问题,不是某个职能部门能解决的。
每10万精神病人 仅有11张病床
据中国疾控中心精神卫生中心2009年初提供的数据,我国各类精神障碍患者人数在1亿人以上,但公众对精神障碍的知晓率不足五成,就诊率更低。神经精神障碍在我国疾病总负担中已排名首位,约占中国疾病总负担的20%,预计到2020年,这个比率将上升至25%。
“近几年,精神疾病的发病率在逐年提高,同时有暴力倾向的精神病患者也在逐渐增多。”云南省精神病医院司法鉴定中心蔡云帆主任说。
相关数据显示,全国至少有5600万各类精神障碍患者尚未接受过任何相关的医疗服务,即使是严重的精神障碍患者,每4人中也仅有1人接受过正规的精神科医疗服务。
卫生部公布的数据显示,我国每10万人仅有11张精神病床,远低于世界43.6张的平均水平;每10万人仅有1.47个精神医生,而世界平均水平是3.98个。
每月数千治疗费 对他们来说是天价
根据业内人士保守估算,一个精神病人每个月的治疗费用至少在4000—5000元,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就算病情稳定能够出院了,也还需要继续定期服药控制。
“一旦患上精神病,就必须终身服药。”宜良安康医院姚院长介绍,很多家庭因家境太贫穷,医治不起,所以只好采取原始方法,把精神病人关闭在家,但这并不是解决问题的最终办法。
对于参加了新农村合作医疗的精神病患者,可以报销70%,自己只需要承担很少一部分的医药费,已经大大减轻了这些家庭的压力。可对于一些特困家庭来说,就是承担这一小部分,也依旧困难,“对于自筹经费的民营医院来说,公益性的救助是很难实现的,如果实行免费救助,医院也很难走远”。姚院长认为,需要从几点做起:一是设立专业的医疗机构;二是需要残联、民政、公安等相关部门联合起来协调解、处理;最后,需要社会共同关注精神病患者,给予精神病患者关心,不歧视,并借助各种力量尽可能地帮助这一群体。
昆明在行动 7县区监管网络覆盖248万人
对于贫困家庭的精神病人,免3个月住院费,还能免费提供药物
昆明市残疾人联合会康复处柏处长介绍,昆明市共有14个县区,昆明已经陆续开展了精神病人监管工作,目前已在昆明主城四区、呈贡、安宁、晋宁等7个区县实行监管制度,共覆盖人口248万人,按照规定的千分之六的比例来实行救助,目前已监管上万人。监管工作成立三个领导小组,即精神病防治小组、技术指导小组、组织管理小组。由卫生部门、民政部门以及残联,每个部门派出一人,组成一个3人监管小组,配合家属跟踪监管一个精神病人。对于贫困家庭的精神病人,有3个月的免费住院期,还免费提供药物,使得病人能持续服药。“事实证明,这项救助方案效果很好,从实行以来,在开展这项工作的7个县区没有出现一例肇事和被关被锁的病人”柏处长说,在这方面,国家做出了很大投入,力求稳定社会。但经费毕竟有限,目前还无法在全市开展这项工作。
柏处长说,计划在今年4月份对全市精神病工作人员进行集中培训,做好精神病防治工作,目前已经在向有关部门申请将这项监管工作在全市开展,力争今年之内能够实施起来。但对于普遍存在的精神卫生人才短缺、资金不足、专科医院紧缺这些问题,需要社会各界共同来关注、共同分担。
“经过法定鉴定程序,如果犯罪嫌疑人无刑事责任,就意味着可以被放回去。但是对于这个群体,违法肇事的可能性依然存在”,云南法医类司法鉴定专家委员会委员、云南省司法鉴定协会常务理事姚祖华认为,有的精神病患者行为过激,不但家属难以忍受,周围的人也会十分恐惧,容易再次引发社会冲突。现实生活中,很多精神病患者都因家庭都极度贫困,无法得到很好的治疗,只能“放任”在家里。
同时,让人乐观的是,从去年3月开始,昆明市相关部门选取东川、寻甸、官渡区为试点,建立了重型精神疾病患者防治网络,从区(县)到乡,对重型精神病患者进行登记,通过下乡治疗、组织人员培训等多种方式,防止精神病患者作出过激的行为,这项举措,对于精神病患者家庭和社会来说,是一个福音。
补贴医疗费还送营养品 安宁集中医护43病人
精神病人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而存在,社会各界人士早就发出呼吁,应建立一种对精神病人的长期帮扶机制,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怀。在安宁,这样的帮扶机制早在数年前就已建立起来。去年年底,正值全省森林火灾高发期,在安宁发生的森林火灾中,不乏有精神病人引发的案例。为此,安宁市有关部门再次将43名精神病人进行集中医护,这些人将在医院接受不定期治疗,病情稳定方可出院。
据安宁市残联副理事长李亚玲介绍,自2005年开始,安宁市就依托当地的太平卫生院,对重症、无人监护的精神病人实行集中医护。目前医院集中医护的43名精神病人,来自安宁市的7个乡镇和两个街道办事处。其中有9位因无人监护,或属重症病人长期住在医院。其余34位则是因当前属于全省森林防火戒严期,为防止精神病人纵火,进行临时戒严医护。如果患者在医院医护过程中,病情好转,情绪表现稳定,则可由监护人接出医院进行看护。对出院的人,残联已建立起一个长期的帮扶机制,将定期带着医生前往探视诊治,并免费发放药物。就算防火戒严期过后,病情不太稳定的重症病人,还是要将继续留在医院接受治疗。
对如此多的精神病人进行集中医护,所产生的费用自然也是相当高的。李亚玲说:“由于大多精神病人的家庭都非常贫困,住院期间所产生的住院费往往通过患者的新农合补贴进行补贴,医药费由安宁市政府相关部门的财政经费支出。患者住院期间每月250元的伙食费则根据患者的家庭情况来补贴,家庭贫困的由所在乡镇进行补助,家庭经济较为宽裕者则自行支付。”
太平卫生院尚院长介绍,目前这43名精神病人在医院接受治疗、按时服用药物后,大部分人病情比较稳定,发病率有所降低。在医院伙食方面,医院除了让每一个精神病人能够餐餐吃饱外,还额外准备了鸡蛋、奶粉等营养品,以保证他们在医院期间的身体健康。“我们的设施不够完善,也有很多地方还做得不足,但我们会努力让每一个精神病人在这里都能接受到较好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