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对肝代谢最直接的影响为脂肪肝的形成。在正常情况下,肝内脂肪仅占肝重量的3%-5%,若肝中脂肪超过肝重量的10%,或在组织学上,肝实质的脂肪化超过30%-50%时,便称为脂肪肝。1型糖尿病中,脂肪肝的程度与病情控制程度有关;2型糖尿病中脂肪肝的程度与病程及肥胖有关。有人报道糖尿病脂肪肝的发病率为21%-78%。
脂肪肝的病因与胰岛素的减少有关。胰岛素能抑制脂肪分解。当胰岛素缺乏时,释放入血的游离脂肪酸增多,易发生高脂血症。进入肝脏的游离脂肪酸增多,合成甘油三酯,储存于肝内,形成脂肪肝。糖尿病患者在糖尿病控制不佳及儿童患者中肝肿大较为多见。组织学改变以肝脂肪变为主,包括肝细胞的萎缩、退行性变及坏死等。糖尿病性脂肪肝可否发展为肝硬化,目前尚有争议。有学者认为糖尿病患者肝脂肪变的程度不重,可随糖尿病控制而消退;也有学者认为脂肪肝是肝硬化的原因之一。
不论1型或者2型糖尿病患者,如血糖控制不佳,常发生高脂血症。早期脂肪肝患者以乏力、食欲减退、消瘦为主要临床表现。在酮症酸中毒时往往肝脏迅速增大,有时甚至发生肝区疼痛。有时可以误诊为肝炎,但黄疸较少见,无发热,肝功能损害不严重。儿童可因肝肿大影响发育,但经胰岛素治疗后,随着糖代谢的纠正,肝脏大小及肝功能可恢复正常。糖尿病性脂肪肝患者,常有明显的血糖升高,甘油三酯升高。肝功能异常的发生率较低,可有轻度低蛋白血症和球蛋白升高。亦有碱性磷酸酶及谷丙转氨酶升高,常因病情控制而恢复正常。该病的诊断,主要根据患者有明确的糖尿病史,表现乏力、食欲减退、腹胀、肝区不适或隐痛、恶心呕吐及腹泻,严重者可发生黄疸、腹水、出血倾向、肝功能衰竭和脑病。病情轻者肝脏轻度肿大,严重者可出现脾大、腹水和肝硬化。肝功能检查可有轻度谷丙转氨酶升高,轻度低蛋白血症和球蛋白升高,碱性磷酸酶增高,重者可出现高胆红素血症。超声和CT都有助于该病的诊断,肝活检为确定诊断的特征依据。
该病的治疗,包括调脂治疗、脂肪肝的治疗和中医治疗。(一)调脂治疗 :(1)饮食疗法 无论糖尿病或合并高脂血症患者,首先需要饮食治疗。饮食的基本原则是四低,即低脂、低胆固醇、低碳水化合物(低糖)、低热量。(2)药物治疗 一般糖尿病合并轻度高脂血症患者,不需用降脂药物治疗,仅采用降糖措施,纠正糖代谢异常,即可逐渐使血糖恢复正常。但对于血浆胆固醇>6.7mmol/L,甘油三酯>2.28 mmol/L ,低密度脂蛋白>2.28 mmol/L或高于高密度脂蛋白者,在饮食控制无效时,可适当加服血脂调节剂。常用药如,烟酸、力平之、来适可、血脂康等。(二)脂肪肝的治疗 脂肪肝可以通过控制血糖和饮食治疗取得一定疗效,疗效不佳者,可以配合药物治疗。药物可以促进肝内的脂肪氧化、转运,而有助于脂肪肝的恢复。有肝功能异常,降糖治疗未恢复者,给予保肝药物、能量合剂等治疗。常用药如,肌醇、辅酶A、三磷酸腺苷等。(三)中医治疗 该病属中医学“消渴”“积症”“鼓胀”等范畴,四诊合参,辨证施治。常用方如,四君子汤、温胆汤、平胃散、八珍汤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