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幼保健院妇科专家姚焕玲:子宫肌瘤的治疗

2010-05-24 12:41
摘要:
徐州导医热线:0516—85707122

  全程导医网 徐州妇幼保健频道:子宫肌瘤是由平滑肌细胞增生而成的良性肿瘤,其间有少量的纤维结缔组织。35岁以上女性中约有20%的子宫内有肌瘤。2007年妇幼保健院临床统计:因子宫肌瘤住院的病人占妇科住院病人的14%。
   徐州妇幼保健院妇科专家姚焕玲介绍根据肌瘤所在子宫的不同部位,可以分为:子宫体肌瘤、子宫颈肌瘤和阔韧带肌瘤。子宫体肌瘤,约占临产的90%左右,另外一种是子宫颈肌瘤,这种约占10%左右。
   常见的临床症状
 1、月经改变:为最常见的症状,表现为月经周期缩短、经量增多、经期延长、不规则阴道流血等。
 2、腹部肿块: 腹部胀大,下腹扪及肿物,伴有下坠感。
 3、白带增多:白带增多,有时产生大量脓血性排液及腐肉样组织排出伴臭味。
 4、腰酸腹痛:一般患者无腹痛,常有下腹坠胀、腰背酸痛等,当浆膜下肌瘤蒂扭转时,可出现急性腹痛肌瘤红色变时,腹痛剧烈且伴发热。
 5、排尿、排便异常:肌瘤向前或向后生长,可压迫膀胱、尿道或直肠,引起尿频、排尿困难、尿潴留或便秘。当肌瘤向两侧生长,则形成阔韧带肌瘤,其压迫输尿管时,可引起输尿管或肾盂积水;如压迫盆腔血管及淋巴管,可引起下肢水肿。
  6、不孕:肌瘤压迫输卵管使之扭曲,或使宫腔变形以致妨碍受精卵着床,导致不孕。
  检查及诊断方法
 妇科检查:发现子宫不规则增大或均匀性增大,如浆膜下肌瘤在子宫表面可扪及单个或数个结节状突起,质硬;粘膜下肌瘤有时可使宫口开大,并通过宫口触到宫腔内肌瘤的下端;如悬垂于阴道内,可看到瘤体并触摸到其蒂部。
(1)浆膜下肌瘤:肌壁间肌瘤向浆膜而发展,并突出于子宫表面,与浆膜层直接接触,约占20%。如突入阔韧带两叶之间生长,即为阔韧带内肌瘤。
(2)肌壁间肌瘤:肌瘤位于肌壁内,周围均为肌层所包围,初发病时多为此类肌瘤,故最常见,约占60~70%。
(3)粘膜下肌瘤:肌壁间肌瘤向宫腔内生长,突出于子宫腔内,与粘膜层直接接触,约占10%-15%。此瘤可使子宫腔逐渐增大变形,并常有蒂与子宫相连,如蒂长可堵住子宫颈口或脱出于阴道内。
   辅助检查:较小的肌瘤,尤其是粘膜下肌瘤,仅靠妇科检查诊断比较困难。B型超声可以较明确显示肌瘤大小及部位;是诊断子宫肌瘤主要手段之一;诊断性刮宫可以感觉到内膜有突起或明显不平,通过以上检查,诊断一般无困难。对肌瘤增长迅速或绝经后仍继续增大,由硬变软者,应考虑有恶变之可能。
(1)B超检查:目前国内B超检查较为普遍。鉴别肌瘤,准确率可达93。1%,它可显示子宫增大,形状不规则;肌瘤数、部位、大小及肌瘤内是否均匀或液化囊变等;以及周围有否压迫其他脏器等表现。B超检查既有助于诊断肌瘤,区别肌瘤是否变性或有否恶性变提供参考,又有助于卵巢肿瘤或其他盆腔肿块的鉴别。
(2)探针探测宫腔深度和方向:用探针测量宫腔,壁间肌瘤或粘膜下肌瘤常使子宫腔增大及变形,故可用子宫探针探测宫腔的大小及方向,对照双合诊所见,有助于确定包块性质,同时可了解腔内有无包块及其所在部位。但必须注意子宫腔往往迂回弯曲,或被粘膜下肌瘤阻挡,使探针不能完全探入,或为浆膜下肌瘤,宫腔往往不增大,反而造成误诊。
(3)宫腔镜检查:用于诊断、治疗和随访子宫腔内病变。宫腔镜不仅能确定病灶存在的部位、大小、外观和范围,且能对病灶表面的组织结构进行细致的观察,并在直视下取材或定位刮宫,大大提高了对宫腔内疾病诊断的准确性,更新、发展和弥补了传统诊疗方法的不足。
(4)腹腔镜检查:对病人的病情进行分析判断,并且运用特殊的腹腔镜器械进行手术。

更多分类

关注全程导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