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中医院无需开刀 内镜技术消除胆管结石

  全程导医网 徐州就医指南:去年,一名48岁的焦姓患者,因胆石症在市区某医院开刀切除胆囊,并放置“T”形管引流,但术后“T”形管一直不能拔除,经“T”形管造影发现胆总管内残留一枚直径约1.0厘米的结石,该院为其行胆囊切除术的医生建议:要再次行手术治疗。已经经过一次手术忍受了极大痛苦的患者,不愿再挨第二刀了,她的丈夫托人打听到:有一个地方可以不开刀通过内镜下取石

  这个地方就是徐州市中医院消化内镜中心。这位患者在丈夫的陪同下来该院就诊,消化内镜中心主任胡兵为其进行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切开取石,仅半个小时即成功取出结石,次日将“T”形管拔除,患者康复出院。

  胡兵主任引进的“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及“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填补了淮海经济区该领域的空白,分别获得2002年度“徐州市新技术引进奖”,受到徐州及周边地区广大患者的一致好评。

  胆管结石是消化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仅徐州及周边地区每年要有大量此类患者接受手术治疗,不仅带来身心的创痛,还造成沉重的家庭经济负担。因而,许多患者惋惜地说:要是不用开刀就能把病治好了,那该有多好!

  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

  ERCP(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技术,就是通过口腔将十二指肠镜插至十二指肠降部,经十二指肠乳头进入胆管、胰管进行造影及其它诊疗操作。ERCP技术一直是诊断胆管、胰管病变的金标准,同时随着技术的发展,它已从单纯的诊断性技术发展为以治疗为主综合性技术,是现代胆胰病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46岁的牛某一个月前进行了胆囊切除术,术后一直无法拔除“T”形管,出现右上腹胀痛、尿黄等症状,经“T”形管造影发现胆总管内残留结石,不宜再次手术,于是慕名到徐州市中医院进行微创手术(不开刀)。胡兵主任介绍,患者的情况是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及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切开取石术(EST)治疗的较好适应症,患者心肺功能以及凝血功能正常,可以进行手术。于是,在排除手术禁忌后,牛某在市中医院胃肠数字造影室接受了ERCP及EST手术,两次共取出两枚结石。手术后,患者拔除了“T”形管,3天后康复出院。

  诊断胆管、胰管病变的金标准

  胡兵主任介绍,在为牛某做手术时,他首先用电子十二指肠镜经口腔、食管、胃顺利插入十二指肠,找到十二指肠乳头,先行ERCP,发现胆总管内残留2枚大小约1.0厘米圆形结石,遂予弓形切开刀将十二指肠乳头切口约1.2厘米,用取石网篮共两次取出两枚结石,手术很顺利。

  据介绍,胆结石是我市常见病,以往需采取外科手术治疗,存在手术创伤大、术后恢复慢、结石残余或复发难处理等问题。在采用ERCP技术后,只需通过十二指肠乳头小切口,即可对肝外胆管结石进行碎石、取石、清理等操作,既不开刀打孔,又能很好地避免了以上问题,具有痛苦少、效果好、术后恢复快及很好的可重复操作等优点,代表了现代微创手术理念的发展趋向。目前ERCP技术已基本替代了外科手术,成为当前肝外胆管结石治疗的首选方法。

  ERCP主要适应症:胆管结石、肿瘤、炎症、寄生虫;不明原因的阻塞性黄疸;复发性胰腺炎、胆源性胰腺炎,慢性胰腺炎,胰腺肿瘤;胆胰先天性畸变,胆胰管汇流异常;胆胰手术、外伤后胆瘘、胰瘘、狭窄;胆囊切除、胆管手术后症状复发,奥狄氏括约肌功能紊乱;十二指肠乳头、壶腹部肿瘤;某些肝脏疾病。

  内镜下消化道黏膜剥离术(ESD)

  内镜下消化道黏膜剥离术(ESD)是电子胃肠镜的一项崭新的治疗功能,也是微创外科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传统治疗消化道癌前期病变和早期癌症,一直采用剖腹开刀手术。随着新设备和新技术的出现,消化道疾病的治疗手段发生了重大变化,胃肠道癌前期病变和早期癌症等,只需经口或肛门插入胃肠镜,在镜下行微创手术,不需剖腹开刀,痛苦小,轻松解决胰胆问题。

  63岁的李某日前慕名来到市中医院消化内镜中心就诊。两周前,他开始出现不明原因的上腹部胀痛,进食后腹胀明显,伴有反酸,但无恶心、呕吐现象。经过检查,发现李某患上萎缩性胃炎伴胃窦糜烂隆起,病理报告为重度不典型增生,病情严重,属于癌前病变。李某的症状属于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治疗的适应症,且李某心肺功能以及凝血功能正常,于是胡兵主任为其施行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手术很顺利,10天后患者康复出院,复查电子胃镜显示,胃窦隆起性病变已经消失,治疗效果很好。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主要适用于胃肠道早期癌或癌前病变,局限于黏膜层或只有浅层黏膜下侵犯,同时无局部淋巴结及远处转移者。临床上,ESD常应用于以下消化道病变的治疗:1、消化道息肉及各种癌前病变,尤其是直径大于2厘米的病灶,推荐ESD治疗,可以一次完整切除病变。2、消化道早期癌,结合超声内镜检查,确定早期癌的浸润范围和深度,对局限于黏膜层和没有淋巴结转移的黏膜下层早期癌,ESD治疗可以达到外科手术同样的根治效果。3、黏膜下肿瘤,如平滑肌瘤、间质瘤、脂肪瘤等,超声内镜检查确定来源于黏膜肌层和黏膜下层的肿瘤,通过ESD治疗可以完整剥离病变。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与黏膜切除术具有同样的目的及类似的做法,其优点为:能完整切除大于2厘米的较大病灶,并且具有较低的复发率。消化道早期癌的治疗以往以外科手术为主,但创伤大,患者恢复慢,而且切除病变器官后,往往会引起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ESD可以一次性完整切除较大病灶,避免肿瘤残留与复发,与传统的胃大部切除术或胃肠道早癌根治术相比,ESD损伤小,费用低,术后恢复快。

  胡兵主任引进的“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获得2013年度“徐州市新技术引进奖”,并受到徐州及周边地区广大患者的一致好评。

  徐州导医热线:0516-85707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