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医附院普外科侍阳等人完成完全腔镜下脾切除手术

   全程导医网 综合消息11月6日,徐医附院(徐州二院)普外科侍阳博士等成功实施1例完全腔镜下脾切除手术,采用腹壁4孔法,完全腔镜下操作,取出标本仅在腹壁留有3cm切口。据了解,该技术在本地区处领先地位。

    患者为女性,26岁。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病史多年,近期激素治疗无效,血小板仅6~9×109/L。超声探查脾脏大小为12.3cm×3.7cm。

    患者转外科后,适当输注血小板,术前常规留置尿管、胃管。手术在气管插管全麻下进行,左侧腰背部垫高30度,取头高脚低30度的右侧斜卧位,显示器置于患者左前方,术者站位于患者右侧,二助位于右侧上方,扶镜助手位于右侧下方。采用4孔法,脐左上 10mm Trocar 为腹腔镜观察孔,剑突下、左肋缘下 5mm Trocar 为辅助操作孔,左侧腋前线 12mm Trocar 为主操作孔,气腹压力维持在 15 mmHg。常规探查腹腔检查副脾情况,显露脾脏后从下极开始游离,超声刀离断脾结肠韧带;将脾轻拨向右侧,超声刀电凝切断脾肾韧带、脾背外侧结缔组织,仅离断部分脾膈韧带而起到悬吊牵拉脾的作用;无创伤抓钳牵拉胃底和胃体,暴露脾胃韧带,上H emlok夹或用超声刀切断;显露脾门,充分游离脾蒂周围结缔组织后,插入腔内切割闭合器(Endo-GIA),选用血管专用白色钉仓,完成脾蒂的闭合切割,最后离断残余的脾膈韧带将脾完整切除。肋缘下操作孔扩大至3cm,放入标本袋(普通引流袋改制而成)收集脾脏,将标本袋边缘拉出切口外,卵圆钳在袋内轻柔将脾脏钳碎并取出。留置脾床引流管自左腋前线孔引出,缝合腹壁各切口。手术用时180min,术中出血100 ml,术后24 h拔除胃管,进流质饮食,术后3天拔除腹腔引流管,7天拆线出院,血小板上升至331×109/L,无手术并发症发生。

    侍阳博士介绍,随着腹腔镜外科的飞速发展,腹腔镜技术已广泛应用于腹部外科多种器官的手术治疗,世界首例腹腔镜脾切除术(laproscopic splenectomy,LS)于 1991 年在澳大利亚里斯本皇家医院由 Delaitre 等成功实施,目前,LS是开展最多的腹腔内实质性脏器手术之一,具有创伤小、痛苦轻、恢复快和美容等优点。LS的适应证与传统开腹手术基本相同,主要适应证是:⑴血液系统疾病:最常用于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ITP),也可用于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溶血性贫血、何杰金病等;⑵脾脏占位性病变,如脾囊肿、脾错构瘤、脾血管瘤、脾淋巴管瘤等;⑶生命体征稳定的脾外伤等。

    腹腔镜手术没有传统手术时手的触觉及直接牵拉作用,对设备和器械依赖性强,脾脏质脆,血运丰富,术中不便抓持,即便是撕破脾脏被膜,也会因止血不易而术野模糊,从而动摇术者的信心,因此,LS有一定的难度和风险。徐医附院普外科在手助腹腔镜脾切除术基础上,成功掌握完全腹腔镜脾切除技术,为脾切除患者,尤其是血液病脾切除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