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导医网 徐州中医频道: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遇到积食的烦恼,那究竟什么是积食?怎么判断自己是不是积食?为什么有的人容易积食?积食的危害有哪些?今天,徐州市中医院消化内科专家王晓红就来聊一聊积食的相关问题,帮助大家认识积食的成因、症状,学会判断积食以及日常的健康生活调护。
什么是积食?
积食中医的学名是积滞,医学定义是指由于内伤饮食,停聚中焦脾胃,积而不化,气滞不行所形成的一种胃肠疾病。以不思饮食、食而不消化、脘腹胀满或疼痛、嗳气酸腐或呕吐、口臭、大便酸臭溏薄或秘结、舌苔厚腻为临床特征。积食既可以单独出现,也可以作为他病的兼证出现,比如感冒、咳嗽都容易合并积食,部分反复呼吸道感染的人群缘于内热不清招致反复外感,常常是积食在前而感染在后,处于反复不良循环之中。
为什么会积食呢?
《素问·痹论篇》中称“饮食自倍,肠胃乃伤”。讲述了积食的常见病因,饮食过多超过脾胃运化能力导致脾胃功能受损。当然也有一部分患者吃的并不多,也会出现积食,这种情况是因为脾胃功能薄弱,无法正常运化水谷,即便吃的不多脾胃依然运化不了。人体的消化道需要不停地转输,饮食一旦停滞于脾胃,就会出现气滞食阻,犹如下水道不通畅而产生一系列问题。
积食有什么危害?
初伤饮食,病尚属轻微,若经久不愈,病情进展,可变成积滞,积久不消,迁延失治,影响脏腑功能。所以积食不仅会出现脾胃消化系统症状,还容易累及其他脏腑,出现多种并发病症,损害人体健康。积食会导致厌食,比如大量进食某种食物后出现不再愿意摄入这种食物,老百姓俗称:“吃伤了”。厌食日久,脾胃气血津液乏源,机体失养导致营养不良,形体消瘦,累及血液系统甚至出现贫血;累及肝脏容易导致肝窍失养,视力下降、眼干、夜盲症;累及脾窍容易出现口疮反复。积食化热,热灼津液,肠道失于濡润,大便容易干结,出现便秘、肛裂等症状。积食内热招致外感,累及呼吸系统导致反复呼吸道感染。长期处于积食状态不缓解,可导致机体阴阳失衡,免疫力下降。
积食怎么治疗呢?
明代万全提出积食的基本治疗原则:损之、调之、导之。就是说积食轻者减少饮食,待脾胃修整将积食排出消化后就自能恢复正常,所谓人身自有大药;稍重者,需要给予消食导滞的药物治疗或者辅以外治法、贴敷药膏、按摩等治疗调节脾胃功能;更甚者,则需要攻下腐秽,祛邪所以扶正。
1、食疗方
轻微积食可以选用食疗方。
焦三仙大米粥,焦神曲、焦麦芽、焦山楂各6克,大米50克,熬粥服用。
鸡内金白术大枣粥,鸡内金10克,白术10克,大枣5枚,大米50克,一起熬粥,一日两次。
白萝卜粥,白萝卜切块熬水,加入适量米,煮粥口服。
2、中成药
常用于治疗积食的中成药有四磨汤口服液、王氏保赤丸、保和丸、枳实导滞丸、健胃消食口服液、食消饮等;病情较重的需要医生辨证施治。
3、中草药和医院自制剂
治疗脾胃不和积食的常用中药有枳实、厚朴、半夏、黄连、干姜、党参、白术、茯苓、炙甘草、麦芽等,以上药物配伍加减运用,具有消痞除满、健脾和胃的功效。
其中枳实、厚朴行气消痞,宽中除满;半夏、黄连、干姜新开苦降,调和寒热;党参、白术、茯苓、炙甘草益气健脾;麦芽消食和胃。诸药相合,消补兼施,以消为主;温清并用,清多于温,补而不滞,消不伤正,共奏消痞除满、健脾和胃之功。
徐州市中医院的特色自制制剂,运脾合剂、润肠膏、清幽除满汤、清幽爽口汤等,也一直受到百姓的追捧。
温馨提醒
徐州市中医院消化内科王晓红主任中医师提醒,日常饮食需有节制,营养均衡,才能身体健康。中医认为,脾胃为后天之本,护佑脾胃功能,方能打造好身体健康的基石。过量剩余的营养物质对人体来说过犹不及。愿所有人都能饮食有节、诸疾不生、健康安好!
专家介绍
王晓红
主任中医师 医学博士
优秀中青年专家
江苏省名老中医学术继承人
擅长消化道息肉、早癌、内痔、胆总管结石等疾病的内镜下微创治疗,在中西医结合治疗萎缩性胃炎、幽门螺杆菌感染、炎症性肠病及其他胃肠道和肝胆疾病方面有丰富经验。
门诊时间:
周一、周三全天(专家门诊);
周二、周四全天(专病门诊);
周六上午(普通门诊)。
徐州导医热线:0516-85707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