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导医网 徐州中医频道:冬季天气寒冷,心脑血管疾病进入高发期。记者近日走访发现,到医院就诊的脑血管疾病患者明显增多,其中不乏脑卒中患者。市中医院脑病科主任孙菊光建议,市民在做好保暖工作的同时,应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加强慢性病管理,积极预防脑卒中。
秋冬季节是脑卒中高发季
脑卒中俗称“中风”。它是一种以脑组织缺血或出血性损伤症状和体征为主要表现的急性脑血管疾病,分为出血性卒中(俗称“脑溢血”)和缺血性卒中(俗称“脑梗塞、脑栓塞”)。
“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心脏病、吸烟、酗酒、肥胖、年龄和性别等都是诱发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孙菊光主任说。
秋冬季节脑卒中发病率明显增加,这是因为温度会影响人体的血压,室外温度每降低10℃,人的血压就会上升6个毫米汞柱。并且寒冷的刺激可使交感神经兴奋,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增多,从而使小动脉痉挛收缩,增加了外周阻力,血压升高,脑血管缺血,诱发脑卒中。
引起出血性脑卒中的原因里,最突出的就是高血压引起的出血性卒中,尤其在冬季天气寒冷、血管收缩、血压升高,如果血压控制不理想,长期血压升高,易使动脉深穿枝出现动脉瘤样改变,血管本已比较脆弱,再突然遭逢某些刺激性事件,血压一波动,血管“爆”了,急性脑出血就会发生。
而吸烟和酗酒最易导致呼吸道炎症,从而加速破坏血液系统,血管壁损伤,容易形成血栓,堵塞血管,使脑细胞缺血,引发缺血性脑卒中。此外,当人吸烟喝酒后,人的交感神经就会兴奋,心跳加快,血压升高,有些管壁的脑动脉极易破裂出血,导致出血性脑卒中。
孙菊光主任建议,大家要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戒烟限酒,避免情绪激动,不要熬夜或过度劳累,特别是有基础疾病如高血压、心脏病房颤、糖尿病、短暂性脑缺血、动脉粥样硬化等患者应定期检查,坚持服药,抗高血压、降糖、抗血小板聚集、他汀类等,有房颤用抗凝药物等,以达到控制好指标的目的,预防脑卒中的发生。如果感到不适应立即就医,并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正规治疗。
“大部分前来就诊的脑卒中患者病情都非常严重。这主要是因为很多人对脑卒中早期症状不重视。”孙菊光主任强调,缺血性脑中风黄金救治时间为发病4.5小时内,这个时间内进行溶栓治疗效果最好。一旦出现眩晕等预警征兆,或曾有脑卒中发作,哪怕这些症状只持续几分钟,也不能忽视,应及早就医,争取早诊断、早治疗。
三招辨别是否有卒中风险
脑卒中发生时常有预警信号,如口齿不清,肢体、面部、口角、舌尖麻木无力,或突发头痛、眩晕、恶心、呕吐等情况。出现这种情况后,应尽早住院进行系统检查和治疗。
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去辨别这些细微的“蛛丝马迹”是否是脑卒中的症状呢?这里向您介绍简单的三招,能够有效快速分辨是否有发生卒中的风险。
1、给一个微笑。让当事人微笑一下,看两边的嘴角是否对称。如果不对称,那么立刻要提高警惕。
2、举一下双手。10秒钟之内是否有一边手臂控制不住往下坠落,如果下坠或者根本无法平齐,那么请即刻送医。
3、说一个长句。说一句比较复杂的话,看是否不能说,或者含混不清。如果是肯定答案,很有可能就是发生了脑卒中。
需要注意的是,一旦怀疑当事人可能发生卒中,请不要随意给予服药,更要避免因为服药饮水而导致的误吸和呛咳。最重要的是当机立断,送患者入院,及时确诊并溶栓治疗,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挽救大脑、挽救生命。
两大误区增加脑卒中发病率
临床上发现,不少人对脑卒中的了解存在误区。
一方面,有些人担心长期服用药物会有副作用,因此等到血压、血脂恢复正常了就停药,这是大错特错的。降压药要坚持每天服才能达到一个很好的效果,而且血压的水平要达标,不能擅自减量。事实上,每种药都有一些副作用,但是相比发生脑卒中的危险,降压药的副作用小得多。如果发生了严重的副作用,可以换另外一种。对于有动脉软斑患者,他汀可有效减少卒中发生及复发。
另一方面,有些人认为青年人不会得脑卒中。但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脑卒中正呈现年轻化趋势。临床上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特别是一些三四十岁的中青年,血管已经狭窄了,主要原因就是高血压病、糖尿病、高脂血症、动脉粥样硬化等年轻化,加之饮食不规律,生活作息不规律所致。同时有无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先天性心脏病等也是青年性卒中高危因素,要注意预防。
权威专家:孙菊光 脑病科主任 主任医师 教授 医学博士 人民满意医生
1987年7月毕业于徐州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曾在北京301医院进修神经内科,多次参加中华医学会举办的微创钻颅术治疗高血压病脑出血学习班、神经内科、大内科高级研修班。从事临床工作近20年,采用中西结合治疗神经内科疾病。如脑梗塞、脑出血、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癫痫、头痛、眩晕症、脱髓鞘病、周围神经病、痴呆等取得较好的疗效,对神经内科疑难病诊疗及急危重症抢救具有独到一面。已开展微创钻颅术治疗脑出血、脑脊液置换术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超早期溶栓术治疗脑梗塞等。参加省部级科研课目2项,发表医学论文十余篇。
徐州中医热线:0516-85707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