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导医网 徐州中医频道:徐州市中医院脑病针灸科为省级重点专科,国家重点建设专科,结合临床应用经验及相关文献研究资料,今夏推出具有专科特色的“冬病夏治”疗法,由关注人的疾病开始转向关注人的健康,发扬中医特色优势,弘扬中医瑰宝。
“冬病夏治”是以《内经·四气调神大论》"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为理论依据的一种治疗方法。人体阳气多在春夏季节时较旺盛,相反而在秋冬季节多敛藏,同时人体久病本易伤阳,因此在秋冬季节的时候,往往弱阳更加收敛,加重季节阴阳失衡,故疾病纷纷在秋冬季节诱发或加重。中风、哮喘、胃肠虚寒、老年人慢性支气管炎、过敏性鼻炎、颈肩腰腿痛等病,多因正气虚弱,感受风寒而诱发,且好发于冬季,故称"冬病";根据天人相应的原理,在人体腠理疏松开泄,荣卫通达,便于药物吸收的夏季,采用穴位敷贴疗法,机体可顺应夏季自然界阳气隆盛的影响与激励,达到消除病根的目的,起到“缓治其本”、“不治已病治未病的目的”,故称“夏治”。
颈肩腰腿痛、关节痛、风湿痹痛等属中医"痹证"范畴,多由素体卫阳不足,腠理空虚,外加风寒湿邪侵袭,痹阻经络,致气血运行不畅所致。临床上选用具有较强的辛散走窜之性的中药,对穴位产生较强刺激,借助穴位的特殊功能,直接作用于关节及其周围软组织,去除“皮里膜外”之寒、湿、瘀诸邪,以达到祛风通络、活血化瘀之功效。
三伏贴选用上等中药材配制成方,用鲜榨姜汁按比例调配成膏状。根据各系统疾病特点,按照君、臣、佐、使的组方原则进行比例配量,不同系统疾病选择不同的药物,辨证论治。每次贴药前 1 天临时配制。
目前的研究显示,天灸(包括三伏灸)可提高机体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能改善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的内分泌功能,且能调解变态反应,对自身免疫性疾病有较好的调解作用。研究证实,三伏贴所取穴位多位于交感神经链附近,穴位贴药后通过对肺交感、副交感神经的调节而改善气管、血管等部位平滑肌的舒缩及腺体分泌,降低气道高反应状态,增强机体非特异性免疫功能,提高巨噬细胞的吞噬力及高淋巴细胞转化率,增加血浆皮质醇的含量,降低血中嗜酸性细胞数量。穴位贴药后通过刺激穴位以及药物的吸收、代谢,对肺部的有关物理、化学感受器产生影响,使血清 IgE 含量降低,从而改善机体的反应性、增强抗病能力、提高免疫力,起到“治病求本”的目的。
可见,三伏灸在临床上不必拘于病种,凡体虚所致疾病,皆可施以三伏灸。特别是一些慢性疾病,长期内服治疗对患者伤害大,且医疗成本过高,效果欠佳,可考虑试用三伏灸(或天灸)。
脑病针灸科常见病种有中风、头痛、眩晕、不寐、面瘫、痹证、三叉神经痛、坐骨神经痛、带状疱疹后疼痛、脾胃虚寒型胃肠疾病、宫寒以及中风后并发肺部感染、胃肠瘫、肩手综合征、肢体瘫痪、颈肩腰腿痛、癃闭等。中医药治疗这类疾病有独特的疗效与方法。根据“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理论,脑病针灸科开展“冬病夏治”,积极防治疾病。结合市中医院多年经验及相关临床报道,我们认为上述患者一年四季均可治疗,夏季最佳。
针灸科穴贴病种:
神经系统疾病:
中风偏瘫、头痛、眩晕、不寐、颅神经病变;每病辩证取八穴。主要穴位:肝俞(双)、肾俞(双)、脾俞(双)、心俞(双),随证加减配穴。
痹症:
神经根性颈肩腰腿痛: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坐骨神经痛、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等。根据痹症部位的不同,辩证取穴。以局部选穴和阿是穴为主。
胃肠虚寒性疾病:
慢性胃肠炎、消化道溃疡等;根据俞募配穴原则,结合患者病情辩证取八穴。主要穴位:脾俞(双)、胃俞(双)、肾俞(双)、命门、足三里,随证加减配穴。
男女科疾病:
前列腺病、盆腔炎、痛经等;每病辩证取八穴。主要穴位:肾俞(双)、膀胱俞/子宫(双)、委中(双)、气海俞(双)、关元俞(双),随证加减配穴。“亚健康状态:”根据患者临床表现症状的不同,证据中医四诊,辩证取八穴。主要穴位:肺俞(双)、脾俞(双)、肾俞(双)、足三里(双),随证加减配穴。
注意事项:
1.孕妇、严重心肺功能不足、过敏性体质、短时间敷贴即会大起泡者、感冒发烧者,禁忌敷贴。
2. 由于个体差异,有些人会出现局部皮肤发红、瘙痒及烧灼感,此时应揭去贴敷药,不宜继续贴敷;对贴敷药物极度敏感者不适合贴敷。敷药处皮肤若出现瘙痒或红色丘疱疹,注意不要将其抓破。
3. 贴敷期间宜饮食清淡,禁食生冷、油腻、辛辣食物及鱼虾发物,敷贴期间鼓励患者适当多饮水,忌剧烈运动,注意保暖。
4. 治疗期间不妨碍其它药物的正常使用。
5.贴敷治疗过程中,局部出现水泡非常普遍,而且从某各种意义上,水泡的出现常预示治疗效果将良好。对小水泡可表面涂以络合碘溶液,任其自然吸收。水泡较大者,需医生进行处理。
6.敷贴需要患者坚持配合,一般三到五年为一疗程。每次贴穴,成年人30分钟为宜,14岁以下儿童贴药时间不宜超过25分钟,以敷药处皮肤发红即可取下药膏,少数病人局部可出现水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