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导医网 徐州中医频道:脑血管病通常指颅内动脉瘤、颅内血管畸形、颈动脉海绵窦瘘、脑缺血性疾病及脑出血性疾病五大种类。随着社会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它们的治疗手段正日新月异的发展。
一、颅内动脉瘤。常见于中年人40-60岁,仅次于脑血栓形成及脑出血。临床表现:1、出血。首发症状为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80%为脑动脉瘤。2、局部神经症状。动眼神经及面神经麻痹等。3、脑血管痉挛致脑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血液成份在脑脊液中分解释放出血管活性物质,从而导致脑血管痉挛,继之引起缺血、水肿甚至脑梗死、急性脑积水、昏迷、脑疝等。4、有一部分病人有反复发作性头痛病史。
首选检查为CT、CTA、DSA。也可行MRI、MRA检查。检查后明确脑动脉瘤部位、大小、形态、瘤颈、瘤体大小及方向均明确后采取最安全、最有效的治疗手段。约有95%以上的病人适于最佳的动脉瘤最新治疗方法—介入治疗。
介入血管内治疗是一种最新的先进方法,其特点是微侵袭性、安全性及有效性,并发症、后遗症少,不需要开颅就能治愈。
二、颅内血管畸形。常见于20-30岁,发病率约为0.1%--0.2%。临床表现:1、出血 2、癫痫 3、头痛 4、神经功能缺失 5、颅内杂音 6、智力减退等。首选检查为CT、CTA、MRA、TCD及DSA检查。明确病变部位、大小、类型以选择最佳的治疗手段。脑AVM一般均适合于血管内治疗,无绝对禁忌症。其特点为侵袭性小、安全、有效、并发症少。
三、颈内动脉海绵窦瘘(CCF) 分为外伤性和自发性。临床表现有:1、搏动性突眼 2、血管杂音 3、球结膜水肿和充血 4、眼球运动受限 5、视力减退 6、神经功能障碍及蛛网膜下腔出血 7、致命性鼻出血。检查主要有眼眶部听诊、血管造影、CT和MRI检查。介入治疗是CCF的最佳治疗手段。
四、脑缺血性疾病。主要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和脑梗塞,老年人50-70岁多发,年发病率约为1%。,在中国居威胁人类死亡三大疾病(脑血管病、肿瘤和心血管病)之首。近年来脑血管介入先进治疗手段的干预使得很多病人治愈和早期预防成为可能。比如颈动脉内膜支架植入术、脑血管内溶栓治疗等越来越受到广大患者的接受和青睐。可以说脑血管病的介入治疗是脑血管疾病治疗中的一座里程碑。
五、高血压脑出血。常见于老年人,50岁以上多见,年发病率约2/万。其特点为高发病率、高致残率及高致死率。每年死于脑卒中病人约在100万人。国家耗资在1000个亿以上,给国家和社会造成了严重的经济负担,为此是我们全体医务人员解决的当务之急。
下面就其脑出血外科治疗的新进展加以介绍。脑出血按其出血部位分为:壳核出血、丘脑出血、脑干出血、脑叶出血、脑室出血及小脑出血。手术指征为壳核及脑叶出血30ml以上,伴有临床颅高压症状及意识障碍、CT中线及脑室、脑池受压情况应考虑手术。丘脑、小脑出血10ml以上,伴有临床指征应考虑手术。手术时机为越早越好。
手术方式:血肿大于60ml主张大骨瓣内、外减压手术;40-60ml、颅高压不明显、无脑疝形成者考虑骨窗开颅;30-40ml者可根据情况行小骨窗或血肿穿刺吸除术及内窥镜下血肿吸除术;脑室出血根据具体情况行脑室血肿清除加外引流术、脑室单纯外引流术。血肿清除的越彻底病人恢复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