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药物引起的急发型过敏反应已被人们广泛重视的今天,迟发型过敏反应却常被忽视。
抗菌药物是临床使用最广泛的药物,随着抗菌药物的品种、规格的日渐增多,抗菌药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也逐渐上升。从全国各个地区收集的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情况来看,抗菌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居于所有药品首位,其引发的迟发型过敏反应也应引起医务人员的重视。
青霉素过敏反应较常见,发生率为0.7%~10%,在各种药物中居首位。其中,严重的过敏反应——过敏性休克(Ⅰ型超敏反应)的发生率为0.004%~0.015%,不及时抢救病死率很高;血清病型反应(Ⅲ型过敏反应)亦较常见,发生率为1%~7%;其他过敏反应还包括溶血性贫血(Ⅱ型过敏反应)、药疹、哮喘发作等;目前容易被忽视的迟发型过敏反应(Ⅳ型过敏反应)占过敏反应的10%~20%。
头孢菌素类药物可致皮疹、荨麻疹、哮喘、药物热、血清病样反应、过敏性休克等。一般来说,对青霉素过敏者中10%~30%对头孢菌素类药物也过敏,而对头孢菌素类药物过敏的患者绝大多数对青霉素也过敏。
迟发型过敏反应的预后,关键在于护理人员的细致观察及抢救是否及时正确。因此,“增加留观时间”可以降低其危害,患者用药后应停留观察30分钟,没有明显异常反应方可离开。
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请勿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如出现不适请及时至正规医疗机构就医,具体治疗及选购请咨询医生或相关专业人士。本站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如您认为本站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阅读下一篇
抽验不合格品种及其生产企业分别是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