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凉处储存温度别超20℃
夏季的连续高温,常常会影响西药的化学成分,使一些成分变得不稳定。例如一些胶囊受热会出现软化、破裂,甚至整瓶粘在一起。一些针剂、口服液在炎热的夏季也容易出现絮状物、沉淀物、变色、霉变、结晶以及出现大量气泡等,就不能再使用了。一些冲剂和糖衣片剂受热易发黏、结块,密封不严的还容易生虫。一些药膏会出现酸败、色变、水油分离,甚至变质。
了解不同剂型药品的储藏条件,按照储藏条件来存放是很必要的。例如说明书标明常温储存是指10℃~30℃储存;冷储存是指2℃~10℃储存;凉暗处储存是指在避光且不超过20℃的地方储存;阴凉处储存是指在不超过20℃的地方储存。
软膏和糖浆不宜放冰箱
常见的维生素C等怕光药品应注意避光保存,胶囊、冲剂、栓剂等制剂则应注意防热保存。除此以外,各种散装的西药要注意分别放入密闭的玻璃瓶,内服药和外用药不能放在一起,否则容易串味。一些暂时没有用完的注射液,如胰岛素等,这些药品可以冷藏但不可以冷冻,否则会影响疗效。酒精、碘酒等搽剂,这些药品放入冰箱时应拧紧瓶盖,防止其挥发或氧化周围东西。液体外用药品如滴眼液、洗剂等在夏季最好放置在冰箱中冷藏,以获得较长的保存时间。外用的乳膏保存温度过低可引起基质分层,影响软膏的均匀性与药效,故只要在室温下保存即可。液体制剂如止咳糖浆、抗过敏糖浆、解热镇痛溶液或感冒糖浆,这些糖浆制剂开瓶后一般也不需要放在冰箱内,只要在室温下保存即可。
名贵中药则必须在低温环境下隔绝空气贮存,家庭最常见的保存方法就是把它们晒干后,分别用干净的塑料袋或玻璃瓶密封,并放入冰箱冷藏室储存。
及时淘汰过期变质药
一般家庭中都会储备一些基本药物,特别是家中有需要照顾的老人和小孩时,药箱中的品种就会多起来了,但是要想保障家人的用药安全就得对其加以合理的管理。
第一,大人与小儿的药分开、内服药和外用药分开、急救药与常规用药分开,做好标记,以免拿错、误服,发生危险。
第二,注意药品的有效期。所购药品的包装要与药品一同留存,每次用剩余的药品要放回原包装,便于定期检查药品的药效期,并淘汰过期药品。
第三,了解药品的存放条件。药品一般应放在干燥、避光和温度较低的地方,某些药品如胰岛素、人血白蛋白、干扰素类、疫苗等必须2℃~8℃冷藏。为了久存药品,避免药品的氧化或潮解,应密闭存放。
第四,保留药名。用药时仔细核对所用药品与药名是否一致,不要轻易撕去药品内包装上标记药名和规格等文字的标签,以免无法辨认药品。
相关链接
家庭需常备哪些外用药
除了常用的内服药物外,家庭还应该配备一些必要的外用药。有时家人不小心受了点儿外伤,在家里简单处理一下就可以了,省去了去医院治疗的繁琐。如遇到较严重的外伤,也应对伤口立即进行消毒和简单包扎,以避免严重感染和出血,并立即去医院做进一步的治疗。那么家庭常用的外用药物有哪些呢?
创面清洗药
0.9%生理盐水:主要用于创面的清洗、湿敷,无杀菌或抑菌作用。
3%双氧水(过氧化氢溶液):是一种有力的氧化剂,能使脓液、分泌物等产生泡沫。
高锰酸钾:用于化脓性皮肤病、脏的创面、慢性溃疡的湿敷或浸泡。特别应注意的是,高锰酸钾溶液的稀释比例为15000,呈淡粉红色,方能起到杀菌作用。
0.01%~0.02%呋喃西林溶液:呈黄色,是一种较好的外用消毒剂,用于清洁创面,抗菌谱很广。
皮肤消毒药
75%乙醇(酒精):用于皮肤的消毒,有杀菌作用。
1%~2%碘酒:一般用于不破皮的皮肤外伤以及早期疖肿,具有较强的消毒、杀菌作用。
碘伏:用于皮肤创口的消毒,有收敛作用,特点是不易引起刺激性疼痛。
1%甲紫(龙胆紫):又称紫药水,有杀菌作用,并对糜烂、渗出液较多的创面有收敛作用。
皮肤涂擦药
尿素冷霜:用于软化皮肤,防治皮肤干裂。
鱼石脂软膏:用于软组织急性炎症,如疖肿,有消炎消肿作用。
清凉油:用于蚊叮虫咬,醒神开窍。
湿润烧伤膏:用于皮肤烫伤,减轻疼痛。
眼部用药
诺氟沙星滴眼液:用于敏感菌所致的外眼感染,如结膜炎、角膜炎、角膜溃疡等。
氯霉素滴眼液:用于结膜炎、沙眼、角膜炎等。
金霉素眼药膏:用于结膜炎、角膜炎、沙眼。
红霉素眼药膏:用于眼及眼外部的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