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新闻
新加坡《联合早报》近日报道,最新医学研究显示,吃维生素补充剂,其实对人体没有显著帮助,有时甚至会对人体造成伤害。一些医生已经劝告患者,不要再吃补充剂了,而应该通过均衡的饮食,来吸收人体所需的维生素。对此报道和研究结果,老百姓不禁要问:我们还能吃维生素吗?
补不补 身体做主
在普通老百姓的观念里,维生素既是营养品,还可以预防很多疾病。大家普遍认为长期服用维生素对身体有好处,不会有危害。但新闻中提到的最新研究结果,正在挑战着人们这一传统观念。
维生素是维持人体正常代谢所必需的物质,尽管需求量甚微,但其却发挥着重要作用。当机体缺乏时,应适当补充。但由于维生素也有副作用,不提倡长期作为保健品服用。
药理作用千差万别
要合理使用维生素,首先要了解不同维生素的药理作用,可以通过查阅书籍,也可以向医师、药师咨询。
维生素A常用于治疗夜盲症、干眼病、角膜软化症等。
维生素B1参与糖代谢,缺乏时可影响机体的能量供应。患者初期可出现健忘、不安、易怒等症状,继而发生多发性周围神经炎,表现为感觉异常、肌力下降、肌肉酸痛等。严重缺乏时可引起心功能不全,临床上称之为脚气病。
维生素B6可防治异烟肼引起的周围神经炎、失眠、不安,也可用于妊娠呕吐等。
维生素C人体缺乏时,伤口溃疡不易愈合,骨骼及牙齿易折或脱落,皮下或黏膜等处出血,临床上称为坏血病。维生素C还有解毒功能,可用于防治坏血病,也可用于治疗急慢性传染病,补充能量,增强机体抗病能力。
维生素D对钙、磷代谢和小儿骨骼生长具有重要作用,能促进钙、磷的吸收,增加钙、磷对骨的供应,促进骨骼正常钙化。主要用于佝偻病、骨软化症及手足抽搐症的防治。
维生素E能使垂体前叶促性腺分泌细胞分泌增加,促进精子生成和活动,并增加卵巢机能。临床上用于治疗先兆流产及不育症,同时有抗氧化作用,用于防治动脉硬化和抗衰老。
不良反应照样有
掌握正确的用药时间,可使维生素在体内得到更好的利用。如水溶性维生素B1、B2、C等宜餐后服用,因为维生素会较快地通过胃肠道,如果空腹服用,则很可能在人体组织未充分吸收利用之前就被排出。此外,脂溶性维生素A、D、E等也应在餐后服用,因餐后胃肠道有较充足的油脂,有利于它们的溶解,也利于身体吸收。
维生素并非营养品,也会引发不良反应。一旦出现以下不适,应尽快在医师或药师指导下调整用药品种或剂量。
许多维生素长期或过量使用都会引发身体不适。如维生素B1用量过大会引起头痛、眼花、烦躁、心律失常、水肿和神经衰弱;大量口服维生素C(日剂量>1克),可引起腹泻、头痛、尿频、恶心、呕吐、胃痉挛等;长期大量使用维生素D会引起低热、烦躁、惊厥、厌食、体重下降、肝脏肿大、肾脏损害、骨骼硬化等,比佝偻病危害更大。
维生素不可与哪些药同服
·液状石蜡可减少脂溶性维生素A、D、K、E的吸收,并促进它们的排泄。
·口服维生素B610~25mg,就可明显降低左旋多巴的治疗作用。
·广谱抗生素能抑制肠道细菌而使维生素K的合成减少。
·有酶促作用的药物,如苯巴比妥、苯妥英钠以及阿司匹林等,可促进叶酸的排泄。
·铁剂与维生素C同服,可增加铁离子的吸收量。
·维生素C、B1不宜与氨茶碱合用,也不宜与口服避孕药同服,以免降低药效。
提示:服维生素期间,若必须使用其他药物,在不明确是否有相互作用的情况下,可向医师或药师咨询。
测测你缺不缺维生素
维生素尽管对健康很重要,但只有在明确缺乏后才可以使用。通常以下因素会引起维生素缺乏:
一、摄入不足,如食谱不合理、偏食、长期食欲缺乏、牙病、吞咽困难等。
二、吸收障碍,肝胆疾病、胃液分泌不足、胃酸缺乏、肠瘘、胃大部切除术后、胃肠功能减退、慢性腹泻等。
三、需要量增加,儿童、妊娠及哺乳妇女、特殊工种工人、长期患有消耗性疾病的患者。
四、长期服用广谱抗生素,可使肠道细菌受抑制而不能合成维生素。
五、烹调方法不当,如淘米过度、煮粥加碱、油炸食物等。
六、药物相互作用,如久服液状石蜡可以引起脂溶性维生素的缺乏,长期服用异烟肼易发生维生素B6缺乏。
七、其他因素,孕妇、哺乳妇女以及疟疾患者可能出现叶酸缺乏,肝肾功能不全者易发生维生素C缺乏,严重肝脏疾患时易出现维生素K的合成障碍。
如果以上7条你符合其中1条或多条就可算是维生素缺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