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拉霉素“身价暴涨”,比普通胶囊高20倍

    全程导医网 徐州药品频道4月20日,有媒体曝光了常用药克拉霉素改变剂型,由普通胶囊改成软胶囊,就摇身一变成为独家品种、享受单独定价后身价比普通胶囊高出20倍的消息。为此,广东一药企还将国家发改委告上了法庭。(晨报4月22日报道)

  药企状告国家发改委主要有两项内容:一是部分国外进口的原研药专利保护已过期,却仍享受单独定价;另一个是个别药品经过“改头换面”,普通胶囊改成软胶囊竟然成为独家品种,定价高达其他同类药品的20倍。其实,老药“穿马甲”竞价和专利过期仍实行“价格保护”。就犹如短跑比赛“服用兴奋剂”、网络游戏开外挂,不仅重创公平公信力,更直接暴露出来的是“裁判者”的失职。

  作为价格监管者的地方发改委,显然没有当好药品招标的“裁判”。药品监管包括品名、价格等多方面监管,对于药品的专利保护期间以及专利到期后的处理处置,不属于国家发改委职责,但发改委有关方面完全可以及时与食药部门沟通,共同创造一个干干净净的市场竞争环境。说到底,一些地方发改委在药品招投标上,并没有真正尽到维护市场公平和保护消费者利益的职责。

  换包装的“暴利药”竟然可以高价中标,与规则漏洞和规则缺失有关。应该将药品进入医药市场的规则进行重新修订和完善,对于失去专利保护期的药品从规则安排上一视同仁;对于“翻新药“一致对待,让各类药品在价格竞争上以“品质”和“效能”为重,而不是靠“新包装”、“新名称”取胜。

  再者,公众更希望彻查“不公裁判者”本身。个别地方发改委为何长期放任此类“不公平竞争者”进入市场?其中有无利益寻租?事实证明“不公平的足球比赛”背后必有“黑哨”和“黑金运作”。那么,已经过了专利保护期的克拉霉素,价格仍居高不下,背后的“黑哨”又是谁呢?

  为何并不意外

  简单地认为“药价贵20倍仍中标”是招投标不专业甚至有猫儿腻,也未必公平。现实中,“高药价”的罪魁祸首仍在流通环节。

  事实上,即便“廉价药”侥幸中标了,利润当然不如“高价药”。因此,厂家及流通渠道当然会压缩利润不高的“廉价药”,中标不过是装样子,背地里会少生产甚至不生产,让你不得不选择利润更高的高价药。

  在国外,由于强势的医保部门代言了患者的利益,任何药品的报销和价格商定都要经过医保部门的审核,医保作为大宗药品的购买者与埋单人,同时也还是医药市场的专家,当然更具价格谈判的动力和能力,必然能通过势均力敌的博弈来实现药品市场的均衡,“药价贵20倍仍中标”的怪事自然也就不那么容易发生了。

  徐州导医热线:0516-85707122

推荐阅读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