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阳劣质奶粉事件”报道:制假单位已被查封

    中国医药报报道 襁褓中原本健康活泼的孩子,逐渐变得四肢短小、身体瘦弱,脑袋却日益硕大,而且低烧不止。从2003年下半年开始,在阜阳市,陆续有年轻父母被告知:孩子得了“重度营养不良综合症”。令人发指的是:摧残娇嫩生命的祸根竟然是他们每天必须吃的奶粉。事件曝光后,国务院领导和有关部门高度重视,紧急部署,展开全面调查。本报记者密切关注事态发展,并跟随国务院调查组前往阜阳,在第一线追踪了国务院调查组在阜阳调查工作的整个过程—— 
    4月19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下达重要批示:严查安徽“杀人奶粉”事件,并责成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会同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组成调查组,对此事件进行全面调查。 
    根据指示,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局长郑筱萸带队,联合公安部、监察部、卫生部、商务部、质检总局、工商总局等部门,组成了国务院调查组。 
    4月22日晚:国务院调查组到达合肥,行装甫卸,马上召开会议听取安徽省政府有关领导的情况汇报(图1)。 


    4月23日下午:国务院调查组抵达阜阳,听取阜阳市关于劣质奶粉专项整治情况的汇报,并在当晚对调查工作做出具体部署。  
    4月24日凌晨:调查组分成六个小组展开调查。大致情况如下:
    工商、质检、公安等部门联合行动,对合肥、蚌埠、蒙城的奶粉批发市场进行突击检查,在合肥查获了一批劣质奶粉,在蚌埠打掉了一个制假窝点。 
    质检部门与公安部门配合,展开全国性追查行动,在河南端掉一家生产黑窝点,并查获了河北唐山市一家生产假劣婴儿奶粉的企业。 
    由全国整规办、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和卫生部有关人员组成的督查组在安徽省有关负责人的陪同下,先后到阜阳部分商场、超市和批零商店等地,检查奶粉专项整治情况。 
    当天上午,调查组部分成员还深入乡村和医院,看望并慰问那些因食用劣质奶粉而患病的婴儿及其家长(图2、3)。 


    国务院调查组组长、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局长郑筱萸在慰问时表示:“国务院领导非常关心孩子们的病情,对劣质奶粉事件十分重视。这次组成专门的调查组,一定要把事情查个水落石出,严厉打击那些伤天害理的不法分子,不再让孩子们受劣质奶粉的坑害。”4月25日:案件查处组来到此前被阜阳市工商部门查封的阜阳赛诺乳品有限公司生产窝点。记者看到,在几间卫生条件很差的屋子里,散乱地堆放着全脂淡奶粉、奶精等造假原料,粉碎机、塑封机等设备,还有大量的包装袋和包装箱。造假者就是在这样的地方,经过简单搅拌、混合,生产出“吉原”、“骏马”、“赛诺”等十余种牌子的劣质奶粉(图4)。 


    记者还在造假窝点发现了造假者遗留下的营业执照、卫生许可证、当地质量技术监督局颁发的机构代码证等。 
    当天,卫生部门从北京紧急调遣的9名营养学、儿童保健、食品卫生等方面的专家开始对阜阳市1岁以下的所有婴儿进行免费体检,并收集婴儿食用的奶粉样品,确定劣质奶粉的祸害范围。 
    督查组的有关同志召开座谈会,了解有关情况,并对下一步如何开展儿童食品专项整治行动进行了讨论;监察部门着手调查劣质奶粉事件的责任问题;质检总局部署了全国奶粉生产专项检查行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向涉及劣质奶粉事件的9个省(区、市)食品药品监督部门发出核查督办函。 
    4月26日:调查组完成了阜阳198家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受害婴儿情况的调查统计。统计显示:一年来,阜阳市共收治了354例1岁以内、有人工喂养史并被诊断为“营养不良”的患儿,其中死亡15例。  
    案件查处组将两名制假主犯的情况在网上公布,并展开全国追捕;源头追踪组在全国范围抽查奶粉生产情况和质量状况。 
    4月27~28日:国务院调查组统一协调,在全国开展劣质奶粉整治行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要求涉及劣质奶粉事件的各个省(区、市)食品药品监督部门进一步加大督察力度;卫生部发出关于加强婴幼儿医疗保健的指导意见;国家工商总局要求各级工商部门联合行动查找线索;国家质检总局部署了全国奶粉生产专项检查;公安部及时协调,积极配合。 
    4月28日下午:国务院调查组结束“阜阳劣质奶粉事件”调查,召开调查通报会,通报了有关情况,并对安徽省市场整治工作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经过6天的紧张工作,国务院调查组初步查清了劣质奶粉的源头、销售渠道以及销售范围,对造假者进行了严厉打击,并对受害婴儿进行了妥善医治。